|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关于司马迁史观

时间:2010-2-2 专题: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司马迁对当政儒者如叔孙通、公孙弘、张汤等人的批评是很显著的。《史记》中的许多地方,司马迁对道家“无为”思想很是推崇。整个《史记》一书,征引孔子之处之多,袭用孔子之语之巧,《孔子世家》赞语体现出对孔子之情之深,皆已无可复加;可见,司马迁对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何等推重。对于道家,司马迁不仅让老子屈尊列传,且对好黄老之言如窦太后者也颇为反感。统观《史记》全书,我们自然要对“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这句话产生怀疑。
司马迁的历史观不是先置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他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上,“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史记》的意旨,根据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第三章《司马迁和孔子》的分析和论证,是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但是,班固等人关于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评价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知道,秦汉之际,海内溃畔,天下大倾,数十年间,战争未尝休息,又益之以荒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西汉政权建立伊始,急切需要一个安定的历史时期给民以休养生息,保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学说“自然无为”的具体化便是曹参“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政治思想。这种清静无为的观念在当时被普遍接受成为社会思潮。司马迁显然受到这种社会思潮的深刻影响。这从他的《史记?自序》中可以看出。表现在人生观上,对商鞅的“天资刻薄”“少恩”、韩非的“惨少恩”、李斯的“严威酷刑”加以暴露和非难;表现在政治上,对项羽的“欲以力征营天下”,汉武帝的“好大喜功”“与民争利”皆多讽刺批判;其余种种不遑备述。简而言之,《史记》所体现的道家思想也是相当明显的。
司马迁的“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并非出于对儒家的不敬,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受当时的社会状况制约的。因此可以说,司马迁身上同时具有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其它当时流行的思想的矛盾完美地统一在他的“实录”精神上。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1.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1)《史记》饱含爱憎: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2)《史记》文采斐然:《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3)《史记》平民视角:“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