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韩信之死之谜?

时间:2010-2-2 专题:韩信
韩信是楚汉之争中叱嚓风云的人物。汉军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没。他是当时首先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重大决策人。他助刘邦经营汉中,平定关中地区;分兵往北扩张擒获魏王,夺取代地;击败赵国;向东进占领齐地;向南挺进骇下灭项羽……可惜的是如此一个战功显赫的汉开国元勋却落个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场,成了主子刘邦的刀下鬼。史书记载韩信被诛的原因是挑动和勾结陈豨谋反。但这一说法很颇让人怀疑。不少人猜测这是刘邦和吕后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他们枉杀韩信的一个借口。

早在韩信平齐败楚杀广田等将时,项羽曾派人游水韩信煽动他背叛刘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诱饵遭到拒绝。齐人归通多次暗示韩信,若背叛刘邦则“大贵”,他毫不动心。辩士蒯彻在游水韩信脱离刘邦时曾给过韩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死死的追随刘邦不是件好事。韩信虽然内心犹豫却偏偏念着刘邦对他解衣推食的恩惠,以致”汉王待我甚厚”“不忍背汉”,还自以为功高“汉终不亏我齐”。最终拒绝蒯彻的建议。由此可见韩信在有势力有机会自己成就大业时没有想过背叛刘邦,更何况在刘邦建汉以后。再说如果韩信有谋反的真凭实据为什么当初韩信被捕后不经过大堂审问?还要采取近似暗杀的手段,斩韩信于长乐宫的钟室之内。

就刘邦来说,多有负于韩信,且待韩信一直假意惺惺,时时提防。有人认为韩信自请为代理齐王有不轨之心。这样看未必武断。从当时战略考虑出发,齐为新地远在东境,面临强楚确实需要一个定身份的人压阵。再说一个功臣要些封赏无可厚非,(刘邦因一个邻居关系就封过人家燕王,和韩信要求的比起来似乎不为过。)毕竟人都有名利的愿望。只是韩信不懂得在主子面前收敛自己。不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索取自己应得的那份酬劳。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却是一个笨拙的政治家。司马光评价韩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韩信以商人的心里乘机为自己谋利,以君子的心里要求刘邦报恩,在当时的那种要求以主子为马首是瞻的社会环境未免太难。由此可见,韩信的死已经是一种必然。无论其后来谋反事实与否。

在刘邦称帝之后。韩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庇护刘邦憎恶的项羽部将,不听差遣,羞与绎侯周勃将军灌婴同等地位,笑自己后半身与樊哙为伍。不难想象种种迹象已经让刘邦生厌。难怪刘邦对他削兵权,减爵位,最终将这位如锋芒在背危险分子引到洛阳成功杀掉。剔除了自己眼中钉。这正印证了韩信自己喊的话,“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在乱世刘邦的大业需要韩信,但天下太平后他就是帝王权威的绊脚石了。

韩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剧,他过于张扬自我,不注意收敛,过于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时代,这种臣将犯了君主大忌。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韩信清醒的认识时务,让他变成了一个不识时务的英雄。徒劳的成了刘邦在夺取天下后一只被舍弃的棋子。

韩信的死是必然,是当时社会的必然!须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负屈”!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以前一直认为韩信被杀的原因是功高震主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昨晚半夜读《资治通鉴》正好看到韩信被杀,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让我对韩信之死有了新的看法。公元前196年,韩信因参与陈豨叛变而被吕后、萧何诱杀。公元前197年,陈豨叛变,刘邦亲征,“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资治通鉴》十二卷。韩信死只前悔恨“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蒯彻当年(公元前203年)劝说韩信拥兵称王,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当时情况,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如果要称王,确实有那实力。这时项羽派人劝说韩信,愿意与他三分天下,只要他不帮刘邦,韩信拒绝。蒯彻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彻的计谋。既然当年没有反叛刘邦,为何在刘邦建国后,一切君臣名分都定了的时候再叛变呢?我认为导致韩信被杀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韩信本人在政治上缺乏敏锐性,而且关键时刻优柔寡断。当年他既然拒绝了蒯彻的建议,为何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征召他参与围剿项羽时不到而导致刘邦大败呢?估计蒯彻的话对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有点居功自傲的感觉,直到刘邦扩大其封地后才参与战斗。这能不使刘邦对他产生反感吗?以至于后来有人借韩信收留钟离昧和别人告他谋反的机会把他贬为淮阴侯,实际上就是软禁起来。刘邦本来就对韩信有所忌惮,逮着了机会还不好好利用吗?但是刘邦还并没有想杀他,毕竟汉朝的江山一半是韩信打下的。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让其有了谋反的心思,有人认为是被逼谋反,我觉得其实也有他自己自身的原因,始终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韩信这样的人还有后来景帝时期的周亚夫。
在汉(十一)年,刘邦当了皇帝以后5年,这时刚刚建立了新的王朝,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个刘邦手下的宠臣叫陈豨的造反,自称代王,这个代王不是代替的代,是代国之王,代在什么地方呢?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陈豨当时有很多的军队和人马,而且陈豨是养士的人,手下有许多英雄豪杰,这个人相当厉害的,他走到哪儿,随从的车辆就有上千辆,很多人拥护他,陈豨反了以后,刘邦勃然大怒,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去讨伐陈豨,以前韩信跟陈豨很要好,这时候,韩信与陈豨又有书信往来,韩信就写信给陈豨说,你造反吧,兄弟我决定在京城给你做个内应,到时候我们把监狱里的人放了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当时看守京城的人,是刘邦的正妻吕后,那么就准备先把吕后抓起来杀了再说。谁知此事被人告发了,原因是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韩信把他关起来了,准备杀头,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吕后听后吃惊不小,这事怎么办啊?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萧何就出了一个主意,他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咱们皇上打了胜仗了,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宫里去祝贺,古时候通信很差,前方有什么战事,韩信并不知道,萧何这样一说,韩信就相信了,但是韩信不去,说,你看我一直在生病,我这样一个不上朝的人,怎么能去呢?其实好久以来韩信一直在装病,所以说不上朝。萧何回答:“虽疾强入贺。”这意思是,你虽然有病,但你还是勉为其难吧。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贺,你不祝贺不好嘛。韩信觉得,这个实在是推托不过,勉强就答应进宫了,来到了长乐宫。当时汉王朝的宫殿有两座,一个叫未央宫,是皇帝住的,一个是长乐宫,是皇后住的,因为当时光是吕后在主政,所以来到长乐宫,一进长乐宫,两边早就作了埋伏,很多壮士一涌而上,把韩信捆起来了。吕后也没有向刘邦请示、汇报,一方面也来不及,她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给杀了:“斩之于长乐钟室。”就是长乐宫里面有一个放编钟的地方,古代奏乐是要有钟的,就在放编钟的房子里面,把韩信立马杀了,而且随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就是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全部杀光。临死之前,韩信抑天长叹,他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的意思,他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被女人所欺骗和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
还有,当初把韩信推荐给刘邦的是萧何,现在把韩信骗来杀死的也是萧何,真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还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漂母,吕后]。
据野史称:是被萧何骗到一个竹屋被吕后杀掉的。呵呵呵!!
不是有一句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