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张良拣鞋背后有什么启示

时间:2010-2-2 专题:张良
张良拣鞋背后有什么启示
张良有关的成语有:张良提鞋就是成语“孺子可教”的典故来历

源自汉中的成语典故--张良圮桥进履
公元前218年春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姬公子为报国破家亡的仇恨,雇力士仓海君椎秦失败以后,改名张良隐居于江苏下坯。



一日,张良来到沂水河圯桥散布,见桥墩上坐着一位老翁,须眉皆白,身着褐色麻布短衣,手拄一根赤黑色的手杖,脚穿一双黑色麻布鞋,上面沾满了油腻污垢。



这老翁见张良走过来,有意将脚上的鞋子(古时称“履”)坠落桥下,对张良喊道:“孺子,把鞋给我拣上来!”张良是饱读诗书的贵族公子出身,知道“孺子”是对小孩子或对妇女卑贱奴隶蔑视的称呼,而且还是叫去给拾双臭鞋,这明明是在侮辱自己,非常生气。但又看老人这么一大把年纪,一定是自己不能下去,便强忍着怒气,下桥去把鞋拣了上来。不料老翁又叫张良把鞋给他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拣上来了,穿一下倒也没什么,就擦干净鞋上的泥,一条腿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给老翁把鞋穿在脚上。老翁笑了笑,也不道一声谢,拄起手杖就走了。张良惊奇这老翁好生无礼,看着他走了很远。老翁回头一望,见张良还在目送他,忽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五天以后天明来此桥相会。”说罢又走了。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来到这桥上。老翁已先到了,生气地对张良说:“与老人家约会怎敢迟到?”叮咛张良,要他再过五日来此相会,说罢就走了。第二个五天鸡叫的时候,张良就来到桥上。谁知老翁又先到了。又叫张良再过五天来此桥相会。



到了第三个五天的前夜,张良没有睡觉,他想再不能因为迟到受老翁的批评,因此不到半夜就来桥上等候,终于比老翁早到了。老翁来后,见张良早已坐在桥上,就对张良说:“应当这样,”并称赞他“孺子可教矣。”然后取出一编竹简送给张良,叮嘱道:“读此书,将来可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可以兴天下。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下见我,看到黄石一块,那就是你的老师。”老翁说完后,就不见了。



张良得到这编竹简后,天亮翻开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兵法》传说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消灭商纣时所著的兵书,这编兵书在秦始皇并吞六国时,有人将此书带至深山隐藏起来。



张良得此书以后,在下坯苦读十年,后来辅佐刘邦来秦亡楚,成就汉室帝业。

孺子可教张良
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行坏幕耙裁凰担碜吡恕?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运筹帷幄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这一典故说的是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汉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2]。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记》上则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3]。死后谥为文成侯[4]。《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逸事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张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后,日夜钻研,反覆揣摩;终于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测之机。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刘邦把秦灭了,建立了汉朝,亦报了秦灭韩的仇;便向汉高祖请辞。张良依照黄石老人书上所写修炼道术,运气丹田;使自己身轻如燕,能够遨翔天际。

张良从圯桥得书后十三年,特意前往黄石老人所说的济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块神奇通灵的黄石。张良虔诚地把黄石带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过了很多年,张良遗形成仙,在仙界当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张良的家人在张良升仙后,把他的遗体和黄石一起埋葬在龙首原。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天下大乱;有人发掘张良的坟墓,刚挖开墓时,只见黄石像活的一般,变化著飞上高空,犹如流星般在云中消逝。而墓中并没有张良的骸骨,只有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博浪沙暗杀秦始皇。
改名藏匿于下圯时照顾过项伯,之后相当受用,如鸿门宴时助刘邦逃脱,刘邦封为巴王时,张良恳请项伯向项羽求情,因而改封为稍改善的汉王。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离开席位去找刘邦的卫士樊哙来协助
项羽向张良(就他人的眼光,张良并非完全的刘邦立场,而是以韩国复国为主)询问刘邦入关就国(前往汉地)后的威胁性时,张良的答覆使项羽松懈刘邦再复出的动向。
刘邦受困于荣阳城时,以计策挑拨项羽与范增间的互信,致使范增求去,项羽自此失去身边最佳的谋臣。
接受与支持陈平的建议,向刘邦献策:毁信自背后突击项羽,不过遭反击而产生危机,此时张良再提议拉拢他力(韩信、彭越)等形成包围之势,最终消灭项羽。
项羽败至垓下后,项伯等其他项羽身边的重臣已知不可为,连夜投奔汉营,张良再次迎接项伯等人。
张良反对恢复战国时的分封体制,力主秦一统六国后的郡县制集权体制,虽未被全然采纳,而是郡县、分封共混,但对之后西汉完全迈向郡县制集权化打下基础。
解除造反危机。项羽死后不久汉朝确立,但却迟迟没进行论封行赏,同时刘邦在宫中的一庭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议论,刘邦向张良询问臣子在商讨何事?张良回答:因为迟迟未封赏,臣子们正在讨论如何造反?刘邦大为紧张,进一步询问张良当如何解决?张良问刘邦:主公最痛恨谁?刘邦回答:雍齿,因他经常讥辱我。张良说:现在请主公先封赏雍齿厚重黄金,刘邦立即照做,此事传开后,众臣皆认为:主公最痛恨的雍齿都能获赏,想必我们也不会过差,因此打消造反念头。
解除废太子危机。吕雉(也称:吕后)向张良求教如何不废现有太子,张良告诉吕雉,请天下四位高望的长者共劝刘邦,即可打消主公另立的主意,事后确实奏效↑张良其实原本与周王室同姓,都姓姬,应为姬良,之后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名张良。
↑张良的父亲张平,张良的祖父张开地,两人共同担任了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张平为韩厘王、韩桓惠王,此称为五代相国。
↑封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东南方,关于张良的后代,张良的儿子有张辟疆,之后历史上的后汉学者张超、三国蜀汉时代的张翼等皆是其后。
↑也称为: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张良(─前189),字子房,祖父、父为韩五世相,韩国贵族之后,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挟亡国之恨,在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改名换姓,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在此遇黄石公,得《太公奇门》,得姜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高祖死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韩国或韩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县)。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在今陕西东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ahref="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6/40/35/1259564035.7272251.jpg"target="_blank"><imgsrc="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6/40/35/1259564035.7272251.jpg"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中部)人,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张良墓在微山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处,其墓形下方上圆,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块,碑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上书“汉留侯张良墓”。
张良(?~前186),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ahref="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45/44/70/1177454470.7272251.gif"target="_blank"><imgsrc="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45/44/70/1177454470.7272251.gif"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前185或189)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祖先五代为韩国丞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交节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阻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聚众起兵反秦,后归刘邦,成为刘邦重要谋士之一。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建议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提出不立六国后代;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汉留侯张良[1](?-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2]。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记》上则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3]。死后谥为文成侯[4]。《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逸事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张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后,日夜钻研,反覆揣摩;终于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测之机。后来张良辅助汉高祖刘邦把秦灭了,建立了汉朝,亦报了秦灭韩的仇;便向汉高祖请辞。张良依照黄石老人书上所写修炼道术,运气丹田;使自己身轻如燕,能够遨翔天际。

张良从圯桥得书后十三年,特意前往黄石老人所说的济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块神奇通灵的黄石。张良虔诚地把黄石带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过了很多年,张良遗形成仙,在仙界当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张良的家人在张良升仙后,把他的遗体和黄石一起埋葬在龙首原。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天下大乱;有人发掘张良的坟墓,刚挖开墓时,只见黄石像活的一般,变化著飞上高空,犹如流星般在云中消逝。而墓中并没有张良的骸骨,只有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博浪沙暗杀秦始皇。
改名藏匿于下圯时照顾过项伯,之后相当受用,如鸿门宴时助刘邦逃脱,刘邦封为巴王时,张良恳请项伯向项羽求情,因而改封为稍改善的汉王。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离开席位去找刘邦的卫士樊哙来协助
项羽向张良(就他人的眼光,张良并非完全的刘邦立场,而是以韩国复国为主)询问刘邦入关就国(前往汉地)后的威胁性时,张良的答覆使项羽松懈刘邦再复出的动向。
刘邦受困于荣阳城时,以计策挑拨项羽与范增间的互信,致使范增求去,项羽自此失去身边最佳的谋臣。
接受与支持陈平的建议,向刘邦献策:毁信自背后突击项羽,不过遭反击而产生危机,此时张良再提议拉拢他力(韩信、彭越)等形成包围之势,最终消灭项羽。
项羽败至垓下后,项伯等其他项羽身边的重臣已知不可为,连夜投奔汉营,张良再次迎接项伯等人。
张良反对恢复战国时的分封体制,力主秦一统六国后的郡县制集权体制,虽未被全然采纳,而是郡县、分封共混,但对之后西汉完全迈向郡县制集权化打下基础。
解除造反危机。项羽死后不久汉朝确立,但却迟迟没进行论封行赏,同时刘邦在宫中的一庭中看到一群臣子群聚议论,刘邦向张良询问臣子在商讨何事?张良回答:因为迟迟未封赏,臣子们正在讨论如何造反?刘邦大为紧张,进一步询问张良当如何解决?张良问刘邦:主公最痛恨谁?刘邦回答:雍齿,因他经常讥辱我。张良说:现在请主公先封赏雍齿厚重黄金,刘邦立即照做,此事传开后,众臣皆认为:主公最痛恨的雍齿都能获赏,想必我们也不会过差,因此打消造反念头。
解除废太子危机。吕雉(也称:吕后)向张良求教如何不废现有太子,张良告诉吕雉,请天下四位高望的长者共劝刘邦,即可打消主公另立的主意,事后确实奏效↑张良其实原本与周王室同姓,都姓姬,应为姬良,之后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名张良。
↑张良的父亲张平,张良的祖父张开地,两人共同担任了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张平为韩厘王、韩桓惠王,此称为五代相国。
↑封为留侯,留位在今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东南方,关于张良的后代,张良的儿子有张辟疆,之后历史上的后汉学者张超、三国蜀汉时代的张翼等皆是其后。
↑也称为: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