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哪有?

时间:2010-2-2 专题:韩非子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哪有?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自给致我鱼(据陈奇猷先生考,此句当作: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事也详见《御览》、《淮南子·道应训》)

  补充:以上故事所处的《外储说右下》之“说二”在章前有按语云: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则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则可以王矣。昭襄知主情,而不发五苑;田鲔知臣情,故教田章;而公仪辞鱼。

  译文: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有低就别人的脸色;有了低就别人的脸色,就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定不会长期供给我鱼吃,那时,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吃;如果不接受送的鱼,宰相就不会被罢免;虽然很爱吃鱼,我能够自己长期供给自己鱼吃。”这说明,依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别人为自己着想,不如自己为自己着想(的道理)。

启示:1、清白做人,堂正为官。

   2、从这个明白依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别人为自己做事,不如自力更生。

   3、做人要保持清廉的品行。不论干哪一行,特别是有了一定职权,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5、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而舍弃长远的利益。比喻做人做事一定要目光长远。

  6、思考:注意这样几个可能相关的概念——道德、德性、伦理;纲常、法制。上面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理解,而不单单只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平日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公孙仪不肯接爱,他的弟弟劝他说:「你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憎,为什么?」公孙仪说:「就是因为喜爱吃鱼才不肯接受。如果接受别人的鱼,对人难免就得低声下气,可能会违法;违法就会免除相位;相位一免,虽然想吃鱼,谁还会给?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而不致被免除相位,又能长久自给自足。」
【原文】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郢书燕说》翻译:

有个(楚国首都)郢(城市)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写到信上“举烛”。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举”多余的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