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清朝的经济超过明朝了吗?

时间:2010-2-3 专题:徐光启明史列传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可信度最低的,有的方面可以当玄幻来看了。清修明史之后,对所依据的档案史料往往弃置甚至烧毁掉,加上明清之际战乱文件散失的缘故,目前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保存的明代档案只有3620余件,它们几乎都是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明初和中期的档案都没有。

举个例子,《明史张献忠传》讲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也就是六亿人口。天方夜谭也没有这么荒谬,清末的时候全中国的人口大概也就四亿左右,敢情经过了三百年的统治,清朝所有的人口居然还不如明末一个省份的人口,给自己贴近,给对手栽赃,还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康乾算不算盛世,这争异,根本实质不是满汉之争,而是世界根本就没承认有过。你前朝再强大有毛用,我一样可以修改你史书抹黑你王朝至于康熙那时人口增长,有很大原因是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甘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南瓜等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尤其红薯,有"红薯半年粮"之说.根本不能反应什么康乾盛世。以前查资料查到的:

清兵入关后,强权政治,焚典改史、剃发易服,税收重重,民皆奴才,生活档次降低,难怪反清复明一直进行了半个清朝。

大体的水平是:

唐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000-2000元;
元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000-1900元;
宋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800-1600元;
明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700-1400元;
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1000元。

清朝对明朝抹黑的不是一点半点

北洋水师耗费了2000万两白银
日本为了赶上北洋水师,都到了全国捐款的程度

而实际上,在甲午战争之前的1893年
清朝用于养八旗和绿营的花费达到了2700万两白银!

而这些八旗和绿营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
能打仗的,只有李鸿章的北洋系
到1894年,被清廷裁撤得仅有4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清朝养一帮没有战斗力的闲人
一年消耗一个北洋水师

而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仅有4万人,怎么和日本打?
如果不是为养活这帮****,清朝装备10个北洋水师都够了
直接可以把东京都占了

想起了康熙那个尼布楚条约
明明是打了败仗不得不割地给老毛子
楞吹说自己打胜了
晕,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而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如果真的如此黑暗,为什么市井文化却那么发达?
民间穷困潦倒哪里会去发展文化?会去搞科技?会有那么多思想家?中国历代朝代都是有功有过,从来没有哪个像明朝一样就被定性黑暗****了,自从知道清朝焚书坑儒乱篡改历史以后…………

明被取代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被一群把天下人都变成奴才,毁灭无数典籍,闭关锁国的人取代。奴才一词在明朝骂妓女她都会跟你急,而清朝,士大夫阶层竟然自称奴才,这种丑态只有在清朝才能看见。

老阎说,康极力学习西方文化,很开放的态度历史上没哪个皇帝像康熙这样好学不倦,他自己学习有个p用啊?后来把人家传教士赶走了,把科学当玩具区分自己与寻常百姓。

顺便说说,清朝有什么拿得出的科技成果?明朝有李时珍和徐光启呢,甚至生灵涂炭的南北朝也有祖冲之,清朝呢,有什么科技名人没有?我唯一的只有一个叫戴驿的倒霉蛋,是研制火器的,结果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一纸命令将他发配到边疆的宁古塔为奴了!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那个不要命的家伙敢去研究科学文化?时时担心“奴才”造反,又是文字狱又是把搞科研的发配到边疆为奴,有多少创造性也不敢动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开工,乾隆四十二年(1777),康熙下旨全面改修《明史》中的《本纪》部分(也包括《列传》等部分),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这部重新勘改完毕的新本《明史》乃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本的《明史》可谓为丑化明朝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原本《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而在“四库”本《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我真不知道这所谓“夷十族”的记载是出自哪里了?总之,这么一改,明成祖就成了以残酷的同磔刑处死方孝孺等建文朝大臣的皇帝了(夷族只是杀人多,统施斩首之刑,自然不在酷刑之列),就成了一个以残暴著称的皇帝了。我不得不因此想,那明成祖的所谓残暴,包括明太祖的所谓残暴,其真实性都是值得怀疑的,在我看来,这当中至少掺入有满清为妖魔化前朝而捏造的一些事实及夸大的一些数据。
鲁迅:“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