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张学良自从西安事变后被囚禁知道释放的历史经历

时间:2010-2-3 专题:张学良
张学良是在1946年1o月15日离开贵州桐梓无门洞小西湖的临时囚禁地,被诱骗到重庆歌乐山的“戴公祠”,11月2日上午8时40分,坐飞机离开大陆飞往台湾。有很多人误以为11月2日是到重庆,其实有误,现摘录相关人士日记如下,以正视听


11月2日:

早六点一刻由白市驿飞机场起飞,c59(系运输机型号),八点四十分到武昌徐家棚飞机场加油,十二点十五分抵台北飞机场(系松山机场,张氏方知是台湾,当时张氏着皮革夹克,看到海才觉北归之希望已渺然。此次飞台有李云波陪同)。陈长官(陈仪)派周一鹗处长、刘启光县长、吴明远、连参谋号良顺、调查科长陈达元等来迎,在台北(陈达元公馆)午餐,下午二点十五分由台北(新竹县长刘启光陪同)乘汽车出发,约五点半抵新竹下宿于招待所(新竹招待所)。

张氏伉俪来台之众说纷纭,以此澄清之当无异议矣。












以下是张杨二人西安事变后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到,除了蒋介石和戴笠,别人是不知道张学良关在那里的。另外,由于害怕张学良的东北军旧部劫走张学良,所以是绝对保密,经常转移的。

1、张学良

囚禁地之一:南京宋、孔两公馆

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送到宋子文公馆。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只住了5天。每日宋子文夫妇陪他打牌、玩球,行动还未受到限制。只是他外出时,多了两部汽车同行。一部是南京警务厅警务人员乘坐的,一部是军统特务人员乘坐的。

12月31日,张学良去军事委员会,进去后才知不是开会,而是军事法庭对他进行审讯,被判处10年徒刑。宪兵们收缴了他的副官们的手枪,并把他押回汽车。车子并未开回宋子文公馆,而是开到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孔祥熙及其家属没有住在这里,事先都已腾空了。张学良被安置在二层楼的一部陈设得很漂亮的房间中,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一致决议通过: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为了切断张学良与外界的任何联系,蒋介石急忙把张由南京迁到他的故乡浙江奉化去“读书悔过”,使他与世隔绝。

囚禁地之二:奉化雪窦山

一天上午9点钟左右,张学良将军所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烟囱失火,招待所被烧毁。两天后,军统局决定把他转移到黄山。

囚禁地之三:黄山

张学良被押在黄山,安置在段祺瑞修建的准备退隐后的学佛谈经之所。
押解人员以为能常住黄山,不料,刚住一晚,第二天早上,蒋介石亲自打来电话,命令马上离开黄山,去江西萍乡待命。据说当时有一部分东北军在安徽驻防,蒋担心他们会武装劫抢张学良。三天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上路了。

囚禁地之四:萍乡

离开黄山,在几十名特务和100多名宪兵“保护”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经过几天跋涉,来到了萍乡。

因为事前毫无准备,一时没有住处,就在萍乡城内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上找了一家叫赣西饭店的大旅社,在二楼开了6个房间。张学良将军夫妇被安排在中间房间,特务队全体队员住在他两旁的各个房间里,为了便于保密,这些特务全是便衣,另有一连宪兵住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由于旅店里人多混杂,后来在城内专员公署附近一个巷内找到了一所房子,叫“绛园”。“待命”近一个月,军统局又来电,命令立即迁往湖南郴州。

囚禁地之五:郴州苏仙岭

1938年1月,张学良将军被转移到湖南省南部的郴州苏仙岭苏仙庙内。在这里,特务们曾发生一场虚惊。那天,张学良要下山到城内去洗澡。照例是刘乙光陪同,12个警卫随行。行至途中,有一个佩戴国民党炮兵中校领章的军官迎面而来,发现张后,立即向张恭敬地立正敬军礼。张非常镇静,若无其事地走自己的路,未予还礼,也不与那个军官谈话,可却把特务们吓得手足无措。这里怎么会有人认识他呢?而且还是个炮兵中校!

他们惟恐出事,赶忙将张重又押回山上。又立即与郴州军统系统联系,才知道国民党有一个炮兵独立旅下辖两个炮兵团,刚由外地调来郴州。那个向张敬礼的军官,现任这个旅的炮兵团中校副团长,毫无疑问是张学良东北军旧部。情况弄清之后,刘乙光非常着急,一方面用电报请示,一方面加强警卫戒备。当晚由宪兵连增加岗哨,特务队也在庙门口附近增加游动哨,紧张了一夜。第二天察看新住地,第三天就转移到郴县、永兴交界的油榨圩的一所小学去了。不到一个月,军统局指令迁往沅陵。

囚禁地之六:沅陵凤凰山

湘西沅陵县城在沅江北岸,江南就是凤凰山。因为山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而得名。军统局指定住在这座山上。山上有一明代古刹——凤凰寺。张学良被安置在送子殿的东西厢,一是他的卧室,一是读书休息之所。
由于这里下山方便,距河很近,张学良后来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谁知被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就写信给亲友,把张学良在沅陵作为新闻来传布。这些信被邮检所查获。

囚禁地之七:修文阳明洞

1938年末,张学良被转到贫瘠、落后、多山的贵州省,首先囚禁在修文县的阳明洞。人说贵州天无三日晴,阴沉沉、雾茫茫的时候较多,张学良不太适应,加之几年的辗转幽囚,面容消瘦,头发脱落已成秃顶,显得极其苍老。在此,他开始专心研究《明史》。

1941年5月,张学良因患了急性阑尾炎,到贵阳治病,而离开这里。

囚禁地之八: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张学良将军被送入贵州中央医院治疗阑尾炎。这虽不是大病,但因延误了治疗时间而开始化脓,形成局部性腹膜炎,所以只能开刀将脓引出,两个月后又第二次开刀将阑尾切除。为了治疗方便和免除往来颠簸之苦,张学良提出留在贵阳的要求,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出院后就住在紧靠市区的黔灵山麒麟洞。

洞的北面有一座尼姑庵,东西是一排平房,靠南边三间就是张学良的居室。因为原来杨虎城将军也在这里住过,所以门上挂了一个“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囚禁室”的木牌。中间一室是他们的饭厅和会客之所,右边一室是两位将军的卧室,左边一室是赵四小姐和她的女佣以及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夫妇所居。

那时不仅麒麟洞四周遍布岗哨,周围的山上还修了许多碉堡,每个碉堡都架有机关枪。张学良活动的范围只限于白象桥以内(白象桥距麒麟洞不过2里),那里立有一个木牌,是警戒线,有宪兵把守,没有队长批准是不能越过的。

张学良在贵阳的消息,逐渐传扬开去。蒋介石大为不满,他命令戴笠把张学良转移到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去,不让世人知道他的踪迹。1942年2月,张学良被迫离开云封雾锁的麒麟洞,迁往开阳。

囚禁地之九:开阳刘育乡

开阳县刘育乡在县城北约7公里的黔北古道南侧,是个闭塞、荒凉、冷落的山村。当张学良还在贵阳养病的时候,戴笠便奉蒋介石之命物色了这个荒村,命人修建了十几间洋房。

不久,张学良从这里被送到了恶名远扬的息烽集中营。

囚禁地之十:息烽集中营

集中营并不在息烽县城,而是设在城外15华里的小镇阳朗坎附近的山窝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和几位重要政治人物都先后囚禁于此。

张学良在此被列为特别优待修养人,有自己的院落,赵四小姐可陪住。军统对张学良的监视是很严的,除武装警戒外,还特派一人同住,名为照顾,实为监视。张学良偶尔去贵阳,也是通过宋子文向蒋介石请示而经批准的。张学良押禁息营期间,莫德惠、宋子文曾来看过他。此时,张学良将军的物质待遇尚好,但精神痛苦异常,经常发怒,往往不吃饭就将桌子推翻,还发生过摔打家具的事情。

1944年初冬,一小部队日军曾窜扰贵州黔南一带,使贵阳一日数惊。蒋怕如有万一,便下令将张学良迁往桐梓。

囚禁地之十一:桐梓无门洞小西湖

桐梓在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的外围要地,那里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西湖,戴笠先后来调查3次,认为这里既隐蔽又安全,是囚禁张学良的理想处所,就向兵工署长俞大维要了这块地方。在小西湖西岸坡上修了几幢房屋,周围设立了竹篱笆,篱笆外又拉上铁丝网。附近山上修了3座碉堡,分在三处,成为一个三角形,其中心正是张学良将军的住处。

宪兵们或3月或5月,常有不定期的调动,这是蒋介石惟恐监守人员住久了,被张学良收买或出现事故而采取的措施。这里武装分两层设哨,有时宪兵在内,有时特务在内,经常互换。

1946年11月,特务们欺骗张学良说把他送到重庆,然后乘机飞南京和杨虎城一同受蒋的召见,一同恢复自由。张学良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小西湖。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

1961年秋,当张学良被解禁后,在台湾北投新建了一座小别墅。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
董健吾是中共地下党员,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宋子文同学。
1935年1月受宋庆龄之托,带着国民党中央谋求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密信,亲自送往陕北,因大雪封山,道路被阻,只好请张学良帮助,张学良亲自驾车送他到机场,由美国飞行员驾驶张学良的座机送他去延安,从此,二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又受宋庆龄之托,因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去陕北苏区,再次来到西安。任务完成之后,董健吾本想早日返回上海,张学良却要他在西安多盘桓数日。一次,张学良请董健吾吃饭,董健吾发现张学良面有不悦之色,饭也吃得很少,忙问是什么原因。原来张学良有一对明代的花瓶,十分喜爱,赵四小姐不慎打碎了一个,他很心疼。

这次谈话之后,董健吾向中共驻东北军的代表刘鼎作了汇报,告诉他张学良夫妇很喜欢瓷器,为了联络感情,可以买几件瓷器送给他,刘鼎也表示同意。于是董健吾到南苑门里找到一家古玩店,该店的老板常到上海办货,和董健吾很熟悉,董健吾从他那里买了一套宋代彩瓷,给张学良送来,张学良夫妇一见爱不释手,非以重金买下不可。董健吾却坚辞不受。

后来张学良听说董健吾要回上海,张设家宴为之饯别。席间,张问有何要求,董说:“副座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愿足矣!”张点头称是。但他又问,有没有私人要求?原来张还在为馈赠古玩一事感到不安。董健吾见张学良如此诚意,也就提出要求说:“我有三个小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面露笑容,答应照办。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突然接到李杜的一个电话,告知张学良已到上海。董健吾听后喜出望外。张告诉他要履行在西安许下的诺言,并约他第二天上午在一个咖啡馆中见面。张学良是来南京开会的,会后他轻车简从来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当时住在上海宝鸡路(现淮海西路宝庆路)9弄3号,他虽身处繁华的大上海,却一直怀念着白山黑水间的苦难父老。他曾多次派人潜往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他自己也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张学良的请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