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求陈独秀的生平简历和功过。

时间:2010-2-3 专题:陈独秀
求陈独秀的生平简历和功过。
陈独秀生平
陈独秀,安徽安庆人。原名庆同,字仲甫;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早年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后来,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旋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并被推选为该会章程起草委员会主席。后到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日报》。1904年,到芜湖安徽公学任教,创办《安徽俗话报》,并组织了反清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1907年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独立,成立了都督府。陈独秀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1913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
1915年,陈独秀回到上海。9月,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在此期间,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袁世凯复活》、《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文学革命论》等许多文章,高高举起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反对封建军阀专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孔教;提倡科学,提倡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6月11日,他到天桥新世界游艺场散发自己起草的传单,因此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因在北京无法立足,由李大钊护送到天津,然后转至上海。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谈政治》、《讨论社会主义》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5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陈独秀应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广东大学预科校长。到广州后,他又和谭平山等组织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次会议上,他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1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回国。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此期间,陈独秀先后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1925年2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陈独秀参加领导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宣言》,硬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农之事”。使党和人民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结果,在几天之后,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遭到严重损失。
大革命时期,党中央的领导机关一直设在上海。1927年初,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机关由上海迁至武汉。4月27日,陈独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了一定的批评。但是,大多数代表对其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还认识不足。因而,他仍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会后,陈独秀继续坚持他的右倾投降主义。7月,他下令解散了武汉工人纠察队,并交出全部武器。致使汪精卫叛变革命时,当地工人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由于陈独秀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也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惨重失败。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解除了陈独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另外成立了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主持工作。在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上,对陈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
八七会议后,陈独秀隐居上海,专门研究文字学,在政治上更加动摇,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并多次拒绝了党给予他的改造自己的机会。如中共中央决定,要他前往苏联,和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他拒绝了;1928年,要他到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拒绝了;六大后的新中央告诉他,共产国际要他到莫斯科去担任东方部长的职务,他初则应允,后又取消;最后,他又拒绝了党中央要他在中央担任编辑工作的决定。与此相反,他却联合彭述之等人,反对六大路线,反对六大选出的新中央。1929年,他公开为托洛茨基辩护,反对共产国际;公然主张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只能进行合法运动,反对打倒国民党政府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取消主义者;并与一部分人组织秘密小集团,反对共产党。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党。
1929年12月,陈独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并和彭述之、高语罕等81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接着,他又组织托派,任托派的中央委员、常务委员和总书记,成为中国托派的领袖。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翌年4月,在南京受审。国民党以“危害国民”罪,判处他13年徒刑。一年后改判为八年,关在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1937年8月,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陈独秀拒绝了一些人要他到美国去写自传的要求,也没有同意张国焘要他再组织一个“共产党”的要求,还拒绝参加国民党的国防参议会。当时,他表示了抗日救国的态度。王明、康生曾诬陷其为日寇汉奸,亦非事实。但在1937年至1938年间,他仍然拒绝党中央要他公开声明脱离托派,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以后甚至公开撰文诋毁我党“游而不击、破坏抗战”,最终拒绝了党对他的挽救。出狱后,他先后在南京、武汉、重庆、江津等地居住,靠写文章和北京大学校友及同乡亲朋的一些接济度日。晚年贫病交加。1942年5月,因心脏病在江津去世。1947年,其三儿陈松年,将他的棺木迁葬于安庆。
陈独秀生平
陈独秀,安徽安庆人。原名庆同,字仲甫;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早年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后来,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旋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并被推选为该会章程起草委员会主席。后到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日报》。1904年,到芜湖安徽公学任教,创办《安徽俗话报》,并组织了反清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1907年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安徽独立,成立了都督府。陈独秀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1913年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
1915年,陈独秀回到上海。9月,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在此期间,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袁世凯复活》、《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文学革命论》等许多文章,高高举起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反对封建军阀专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孔教;提倡科学,提倡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6月11日,他到天桥新世界游艺场散发自己起草的传单,因此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因在北京无法立足,由李大钊护送到天津,然后转至上海。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革命》、《谈政治》、《讨论社会主义》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5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陈独秀应陈炯明的邀请到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广东大学预科校长。到广州后,他又和谭平山等组织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次会议上,他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1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回国。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此期间,陈独秀先后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
1925年2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陈独秀参加领导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宣言》,硬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农之事”。使党和人民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结果,在几天之后,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遭到严重损失。
大革命时期,党中央的领导机关一直设在上海。1927年初,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机关由上海迁至武汉。4月27日,陈独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了一定的批评。但是,大多数代表对其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还认识不足。因而,他仍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会后,陈独秀继续坚持他的右倾投降主义。7月,他下令解散了武汉工人纠察队,并交出全部武器。致使汪精卫叛变革命时,当地工人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由于陈独秀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也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惨重失败。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解除了陈独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另外成立了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主持工作。在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上,对陈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
八七会议后,陈独秀隐居上海,专门研究文字学,在政治上更加动摇,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并多次拒绝了党给予他的改造自己的机会。如中共中央决定,要他前往苏联,和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他拒绝了;1928年,要他到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拒绝了;六大后的新中央告诉他,共产国际要他到莫斯科去担任东方部长的职务,他初则应允,后又取消;最后,他又拒绝了党中央要他在中央担任编辑工作的决定。与此相反,他却联合彭述之等人,反对六大路线,反对六大选出的新中央。1929年,他公开为托洛茨基辩护,反对共产国际;公然主张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只能进行合法运动,反对打倒国民党政府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取消主义者;并与一部分人组织秘密小集团,反对共产党。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