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孙中山简介

时间:2010-2-3 专题:孙中山
孙中山简介
我要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1]。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满清。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孙中山。[编辑本段]二、“国父”名称的由来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后被确诊为胆囊癌,请看十一段:孙中山先生死因)逝世,由于孙中山重视国家环境保护,故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孙中山。当时于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公祭时,豫军总司令樊钟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横额(阔丈余,高四、五尺),当中大书“国父”二字,他的唁电挽幛,均称“国父”,这是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被尊称为“国父”之始。抗日战争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画像亮相天安门纪念堂北侧但是各地党政机关、民众团体在不同的场合无所适从,不知究竟是称孙中山先生为总理或是国父?同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布明令,规定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应一律改称国父,在国民党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已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自此之后,孙中山即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其“国父”的地位。汪精卫于南京建立的亲日政权也尊崇孙中山,并作出了一系列规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的,由陈公博提出的“手创中华民国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应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议案,即属一例,同时规定有关“公牍、教科书籍、报纸、刊物及一切文字称述总理或孙先生时,均应改称国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未以官方名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的国父为孙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中国共产党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上提及孙中山时,通常使用的称号是“革命的先行者”,从未称孙中山为国父。不过,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推翻中华民国大陆政权前或后,都尊称孙氏是“中共的老师”和“革命的旗帜”,民间则有人沿袭民国时代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的这一做法。另外孙中山先生之夫人宋庆龄女士,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享有较中华民国时期更崇高的地位,有时也被人进而尊称为“国母”。孙中山并不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但与新中国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孙中山也可以算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当然更正确的称谓应该是革命的先行者,实际上在两岸中国民众的心里是永远国父,起到了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感情作用。[编辑本段]三、家系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莞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三家族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母亲杨氏(?年~1910年)。三兄弟姊妹长兄孙眉,姊孙妙茜,妹孙秋绮,另有一兄一姐早殇。三妻妾首任妻子卢慕贞(1867年~1952年),(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1915年离婚。)妾陈粹芬。日本妻子大月薰(1901年于横滨结婚,1905年最后一次回去后,没有再回来)妻宋庆龄(被尊称为国母)(1893年~1981年),(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三子女子孙科(1891年~1973年),长女孙娫,次女孙婉(又作孙琬)。三人都是卢慕贞所生。宫川富美子,大月薰所生1906年所生(“富美”的另一个汉字写法是“文”字)[编辑本段]四、名字由来孙文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实际使用的名字外,孙文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孙氏本人于所有公私档案均以“孙文”署名。在西方,孙氏以“sunyat-sen”(即孙逸仙的粤语的英文音译)之名闻于世。[编辑本段]五、早年生涯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孙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school)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次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孙中山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尝于1894年《上李鸿章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孙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募款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振兴中华”为目标。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先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创立“辅仁文社”。孙中山以志业相近,遂与辅仁会社接洽,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于是租赁总会所一处,托名“干亨行”。2月20日,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并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编辑本段]六、革命生涯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president),孙为秘书。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inlondon),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1897年,孙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李也答应与其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不过是个清廷陷阱。而后李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无疾而终。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而失败,孙亦返回日本。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改革命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9月,孙中山离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华侨中发展革命。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及代聘律师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孙中山之后到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活动宣传革命,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于1905年中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以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进行者为国民革命,将创立者为中华民国;并举所誓之四纲,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以达成之。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款后于3月离开日本。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于是引起会内分裂。孙中山赴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是第三次起义。1907年6月孙中山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再今惠州市汝湖镇),历十余日而败,是第四次起义。7月6日徐锡麟起义于安庆,失败殉难。同年7月,孙经越南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再告失败。孙中山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踏足中国国土。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是第七次起义。4月,黄明堂起义于云南河口,是第八次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发动新军起义于广州,是第九次起义。1909年至1911年期间,孙中山大部份时间在旅途之上,曾环游地球多次,在各国华侨、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然而所得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并于1910年一月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此外又先后发动包括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在内的多次起义,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义在危难中奋击成功,武汉当日光复,各省同志,咸起响应。据统计,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至于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据《凤凰周刊》说当时的孙中山还在那里打工,因此并不知情,所以孙中山说:“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编辑本段]七、出任临时大总统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中华民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编辑本段]八、二次、三次革命1912年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嫌疑为原凶。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于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广东香山县人。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隔年被迫辞职,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为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1]。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满清。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孙中山。
一、简介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1]。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满清。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至此,中国国民党不再设立总理这一职务,以纪念和无限缅怀孙中山。孙中山年表家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名帝象。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父孙达成,母杨氏,兄孙眉1877年兄孙眉回乡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创业1884年与卢慕贞夫人结婚1888年父孙达成逝世1891年初识陈粹芬夫人子孙科生于翠亨村1894年长女孙娫(瑗)出生1896年次女孙婉(琬)出生1902年与大月薰结婚(存疑)1906年宫川富美子出生(存疑)1910年母亲杨氏逝世1912年陈粹芬夫人离开1913年长女孙娫(瑗)病逝于澳门1914年陈粹芬收养孙容1915年兄孙眉逝世与卢慕贞夫人协议离婚与宋庆龄夫人结婚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1952年卢慕贞夫人逝世1958年孙容病逝1960年陈粹芬夫人逝世1973年子孙科逝世1979年次女孙婉逝世1981年宋庆龄夫人逝世革命1883年与陆皓东捣毁神像1884年“始有志于革命”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道”,与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为“四大寇”《致郑藻如书》1894年《上李鸿章书》兴中会成立1895年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义1896年伦敦蒙难1898年拜会康、梁1899年两党合作失败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1904年加入致公会1905年同盟会成立《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06年提出“五权宪法”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1908年钦州、廉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辞临时大总统职受任全国铁路督办1913年宋教仁被刺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1915年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1916年发动护法运动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1917年被迫辞去大元帅职,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1918年《建国方略心理建设》付梓发表《护法宣言》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建国方略物质建设》付梓会见李大钊1922年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与陈炯明失和,北伐失败李大钊由京到沪会见交谈,并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1923年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公布《中国国民党党纲》,《中国国民党总章》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复命廖仲恺与越飞商谈中苏联合细节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党纲草案》发表《关于粤海关关余问题宣言》,抗议美、英干涉中国内政李大钊抵广州,协助完成国民党改组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办黄埔军校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发布《北伐宣言》,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对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发表《入京宣言》1925年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参考资料:
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广东香山县人。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隔年被迫辞职,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为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广东香山县人。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隔年被迫辞职,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为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