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神魔赵匡胤没有传位给他儿子,反而传位给了他弟弟

时间:2010-2-4 专题: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共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死。宋太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临终时,她把宋太祖和心腹大臣赵普叫到身边,嘱咐宋太祖将来要先把皇位传给老三赵光义,老三死后传给老四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普奉旨作了记录,由宋太礼祖珍藏起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时,他果然遵照母亲的遗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他使是宋太宗。还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骄横跋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知道母亲的遗嘱,现在见三哥赵光义做了皇帝,一心想三哥早点死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到宋太宗身体很好,自己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企图用阴谋手段夺取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商量,征询他对传位问题的看法,问他自己应该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他母亲的意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大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您,这样做已经错了;如果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打消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念头。不久,有人告发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可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方去,防止他发动叛乱。”

宋太宗听从了赵普的意见,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伎作乐,唱《虞美人》这首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魏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负责监禁他的应该是魏王赵廷美


北宋的“斧声烛影”悬案
传弟不传子,是赵家王朝的"金匮之盟",但这也造成了千古疑案,斧声烛影,成为野史大肆渲染的传奇。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他通过战争消灭了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定的局部统一的基础,使北宋出现了一百多年局部统一的局面。天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20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在夜间逝世,终年五十岁。当时他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已成人,皇帝的位置没有由儿子继承,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即赵匡义)却在次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太宗。为什么赵匡胤逝世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已成人的儿子呢?因这中间有一个"金匮之盟"的秘密。
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即赵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皇太后杜氏得了重病,即将去世。临终前,曾召见赵匡胤与赵普入宫,立下遗嘱。当时杜氏对太祖说:"你知道这个天下是怎样得来的吗?"赵匡胤回答说:"都是祖宗和太后的功德。"杜氏说:"不对。这是因为柴氏让幼儿主天下的缘故。如果后周世宗柴荣逝世后,他传位给一位有名望的年长的后裔当君主,你又怎么能得到皇帝的位置呢?所以,你百年后,应当传位给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儿子德昭。四海至广,能立年长的君主,是社稷的福气。"赵匡胤为了安抚母心,当即表示一定遵从母教。杜太后就让赵普当场在榻前记下这些话作为誓书,藏之宝匮,由谨慎可靠的宫人掌管。
十五年后,赵匡胤病逝,传位给赵光义,而未传给儿子德昭和德芳。对知情者而言,这是宋太祖在谨遵太后杜氏的遗嘱。但当时朝野上下几乎都不知"金匮之盟",于是认为这是件怪事,于是众说纷纭。当时野史上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斧声烛影"的故事。
据说,宋太祖听了一个江湖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急召赵光义太宗到宫内酌酒对饮,安排后事。当时,宦官和宫女都不让在场,只从远处见到烛影之下,赵光义有时离开座位,作推辞的样子,后来又看到太祖起身,拿起一柄柱斧砍地上的雪,大声对光义说:"好做,好做。"最后,太祖解衣带就寝,赵光义也于当晚在宫内留宿。到凌晨,太祖就去世了。还有的传说更为离奇,真实情况与详细细节已无从考究,只能以"金匮之盟"作出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但由于野史的渲染,"斧声烛影"竟成了千古之谜。
在北宋的赵姓皇帝之中,宋太宗赵光义也算得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早在后周时,他就随其父兄开始戎马生涯。他参加组织了陈桥兵变,后又任职重要的开封府尹,位在宰相之上。在宋太祖外出时还作为东京留守,坐镇京城,看守朝政。在太祖逝世以前,他已经掌握了宋朝很大部分的权力。所以,他登上皇帝宝座后,没有出现什么波折就顺利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把宋太祖的统一战争等未竟事业继续进行下去,先后削平了五代最后三个割据政权吴越、漳泉二州十四县、北汉,奠定了北宋的疆域和北宋局部统一的规模,并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宋朝的长足发展和进一步繁荣。
宋太祖赵光义在位二十一年,公元997年逝世。他没有遵守"金匮之盟"的誓约,传位给他的弟弟赵光美,反而借故治赵光美的罪,宋太祖之子赵德昭也被他逼得自杀了。宋太宗将皇位传给了第三子赵恒,是为宋真宗。由于宋太宗不守誓约。故出现了宋代野史上所说的:"‘宋太祖‘转世为斡离不,灭北宋,杀太宗子孙几尽"的传说。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普遍认为赵光义杀兄谋位.
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这一切,都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妻先策划的血腥谋杀。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三是“金匮之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还有一些疑点,也使人们对赵光义有非议。

赵光义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只有一个解释:抢先为自已“正名”。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逼杀赵匡胤的长子德昭(当时已30岁),赵匡胤幼子德芳(仅26岁)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不按皇后礼仪发丧。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后代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这里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传位的事。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了:赵构承认了祖先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


没有办法了,被逼无奈了
有很大可能是赵光义谋权篡位弑兄自立伪造杜太后言论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