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948年,赵匡胤投在谁的门下,屡立战功?

时间:2010-2-4 专题:赵匡胤
948年,赵匡胤投在谁的门下,屡立战功?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本没必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二.内政:

(一)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於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著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日,禁军太将石守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砍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二)犟干弱枝:

从唐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犟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在中央内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权力,军权归於枢密院,财权归於三司使,枢密院与相府合称「二府」,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於皇帝。此外,太祖还在宰相之下增设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积弱的种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於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犟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杨继业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於阳曲。后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欲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在位期间纪元九六○~九七六年。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时的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从这段评语来看,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3月21日,地点是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身的好武艺。

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后周世宗),赵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於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於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这是历代皇帝中较少见的。

九七六年,赵匡胤崩,关於太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饮酒过度而暴死,有的说是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更普遍的一种看法则认为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很大的关系。

按常理推论,似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杜太后降下钧旨以后,赵匡胤已命赵普拟了传位诏书,并「藏之金匮」,赵光义是笃定要继兄位登大宝的根本没本没必要搞谋杀。

究竟真象如何,由於史料阙如,至今还不很清楚,但有一点肯定,就是太宗在掩饰太祖死因上做了大量工作,太宗朝所修撰的《太祖实录》历经三次而无成,虽然已篡改和掩盖了大量的真象,太宗还是不满意。太宗对《太祖实录》异乎寻常的关注,足以说明太宗非正常继位的奥妙,而「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二.内政:

(一)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於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著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日,禁军太将石守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砍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二)犟干弱枝:

从唐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犟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在中央内部,太祖又著手分割宰臣的权力,军权归於枢密院,财权归於三司使,枢密院与相府合称「二府」,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於皇帝。此外,太祖还在宰相之下增设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积弱的种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於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犟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杨继业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於阳曲。后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欲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柴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