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的思想是怎样的?他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

时间:2010-2-4 专题:庄子
庄子是一个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战国中期社会的根本变革,庄子地位无法维持,这决定了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他的思想学说具体有以下几点:

⑴庄子继承老子的“道”,并加以发挥,把“道”说成是绝对超象的精神性本体,形成一套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庄子在《大宗师》里阐述“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形象的东西,它是非物质性的。但道又是的确存在的,它可以被人说出来,又可以被人领会,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道在天地万物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是化育万物的本根。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始无终,自然而永恒。庄子说的“道”其实是指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能生出万物,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庄子认为一个人通过修养可以得到“道”,这要求他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一物,忘掉自我,达到天人合一。这样他就能摆脱形体的劳逸苦乐,淡情寡欲,不计得失,不虑生死,就能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这是得“道”以后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⑵庄子继承老子辨证思想中的相对性加以强调、夸大并绝对化,成为相对主义,最终陷入不可知论,走向了虚无主义。

庄子认为认识对象的性质是相对的,进而取消了认识对象质的规定性。比如《齐物论》里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等同的,齐一的。他还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所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他怀疑认识者的存在,甚至怀疑自己的存在。在《齐物论》里,他以梦醒为喻,认为一个人从梦看醒,醒也为梦;从醒看梦,梦也为醒。他又用庄周梦蝴蝶提出疑问:“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并最终归结为是“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庄子还认为真理也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是无法衡量判断的,所以世界上无是非、无真假。在《齐物论》里,庄子否定了当时百家争鸣中的是是非非,认为各家各派的主张中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总归是讲不清楚的,那都不过是一些片面之辞,是没有什么定准的。所以归根结底“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的哲学虽是唯心主义的,但他自觉的、反复的提醒人们任何时候认识都不免有局限性、片面性,这却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超过了同时代的哲学家,丰富了哲学史上的认识论。

⑶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追求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

庄子认为现实社会是浑浊一片的,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受到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是不自由的。所以一个人要获得绝对自由就必须从精神上寻找出路。《庄子》首篇《逍遥游》就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但是,庄子向往的“逍遥游”境界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人生理想不过是一种虚构的精神世界,是不存在的。

⑷庄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对社会现实极端不满,他无情的揭露,尖锐的嘲讽了新兴地主阶级,表现出一种愤世嫉俗、蔑视礼法权贵的情绪。在提出解决现实治乱问题的时候,庄子选择了一条消极逃避的道路。比如在《胠箧》中,庄子大旨发挥道家的“绝圣弃智”思想。揭露一切法制、道德、智术,都被统治者利用为盗掠的工具;从而要求人们退回到无知无识的原始社会。它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丑恶面目,而提出的解决办法则是违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庄周也以“道”为宇宙的根本,认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和依据。他提出万物一体的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气之化,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却又同是气聚所成,同为一体。从此出发,他认为大小、寿夭、生死、是非……等等的差别都是相对的,从万物一体的观点来看,这一切区别都失去了意义。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描述那时的社会“福轻于羽,祸重于地”,“仅免于刑”。所以他厌恶世俗生活,追求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自由;他理想中的圣人、真人,是吸风饮露、游于天地之正气,不受任何羁绊,无所依赖于旁人,逍遥自由的人;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不为任何是非、好恶、喜怒、哀乐“内伤其身”,使人的自然天性能自由发展的境界;对于一班孜孜于世俗名利的人,他讥之为麻雀与蝉,不识鲲鹏的广阔天地和宏大志愿;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转换,纯属自然,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甚至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为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他提出“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

庄子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生活中的庄子很圣人,听说他的老婆死后他不但不悲伤还高兴得大笑,别人问其故,他说这样她可以早点解脱,所以我高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