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什么北伐时候诸葛亮不停魏延的计谋?

时间:2010-2-6 专题:诸葛亮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史上一个著名的公案,有很多人为此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这个计策,二是此计可不可行。关于第一点,这里不讨论。我主要来说一下第二点

我的观点是此计行使起来很困难,下面我来说一下此计不可行的原因。

第一,从双方将帅来看。


魏延我们知道,他是蜀汉后期屈指可数的猛将,《三国志》中对魏延的记载不多,但其勇略,才干已经在只言片语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史书也把魏延狂妄的性格写了出来。如果细读史书,会发现魏延的狂妄比较像关羽,目空一切,牛气冲天,谁都不服。那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倘若魏延真的到了长安城下,必沾沾自满,所谓“骄兵必败”,他这时候还能与魏将抗横吗?

当然,魏延说了,守长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茂,“怯而无谋”必弃城而逃,它是可以轻易拿下长安,但魏国又不是没有人了,张颌,曹真皆一时之选,更何况名将郭淮近在咫尺,一旦长安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可以立马带兵来救,到那时即使守长安的魏兵全降了魏延,即使长安城再怎么坚固,粮草再怎么充足,魏延毕竟处于下风。因为首先主将骄傲,其次魏延本部疲劳过度,曹魏降卒离心离德,与郭淮之军交手,恐怕凶多吉少吧?他这明显是轻敌的表现。这样又怎能不败?正所谓“魏主之名略,而司马懿辈不可轻也”。

而且诸葛亮一路也有问题,照魏延的说法,诸葛亮的任务是扫平西方诸郡,攻郿国,下陈仓,一路奏起凯歌,与魏延在长安合兵一处,这样未免太难了吧?要知道诸葛亮可不是小说中说的那样神机妙算,他的军事才能没有那么神话。虽然他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怎么保证在二十天内从南郑北上出箕谷,攻取诸郡,再与魏延合兵?这似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应此,单从这方面来看,魏延的计策就很难实行。

第二,从两军兵力来看。


战争是很复杂的事,策划一场战争,必须慎之又慎。那能像魏延说的那么轻松?据史书记载,直到蜀国灭亡,蜀国的兵力为10.2万,而魏国随仍有争议,但我认为至少是蜀汉的3倍,因为光人口就有400多万,兵马难道还不多吗?当然这是蜀国灭亡时的数据,不能代表第一次北伐时两国的兵力,但足以说明问题,说明了什么?实力悬殊。

我们可以大概估计一下第一次北伐时蜀国出动的人马,从魏延只带的一万人马来看,当时蜀国出动的人马可能不多。应该是7万或者8万,一些网友和吧友甚至认为是5万,姑且按8万算,那么魏延首先带1万,诸葛亮就带7万,想想你带的兵本来就少,你还要分,只要有一点失算,那将是满盘皆输。就算长安的守兵全降了魏延,那你就能说有一定的把握战胜郭淮?我们知道郭淮也是魏的骁将,其智勇不在魏延之下,而且当时郭淮手下的兵马应该不少,不比长安兵马少。而且这时他去攻长安,是以逸待劳。所以魏延一路确实有点吃紧。

再说诸葛亮一路,兵力也吃紧,别看他兵数在7万,但他的任务很重,要顶住压力,拿下陈仓,攻下郿国,杀出血路,长安合兵。7万人,行吗?
我反正认为不行,光陈仓就够受的,哪还能到长安?而且粮草也是个问题,7万人马吃20天的食物,那将是多大的一笔开销,虽然可以打下敌国城池后,用敌军的粮草,但降卒吃不吃了?难道他诸葛亮可以保证没有投降的兵?不行吧。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魏延一旦拿下长安城,那他就没有退路了。必须死守住长安,等待诸葛亮大军的到来。打通道路方可有救。在这段时间里,魏延是处在危险边缘的。他说20天之后曹军大队人马才赶到,有那么准吗?我看未必。曹军又不是死人,他们不会想办法?再说长安可是多重要的地方,魏国闻之,必急速来救。你魏延可以10天穿过子午谷,他曹军怎么不可能短时间到长安?如果是这样的话,魏延危矣。

再说,照魏延的计策来看,诸葛亮的军队应该在明处,以便吸引魏军的注意。那么到时诸葛亮所面对的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守军了,而是大批来援的兵马,他顶得住吗?所以说兵力也处在下风。

第三,从此计本身来看。


魏延这个策略本身漏洞就挺多的,我们来看看魏延是怎么说的。魏延说,丞相可给我“精兵五千,负粮五千。”让我带着这支人马从子午谷北上,不出10天,可到长安。而长安守将夏侯茂呢?“怯而无谋”不足为虑。他看见末将的兵马从天而降,必弃城而逃。长安城内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官员,我可以轻松的拿下长安。而以长安城之固,粮草之足,且曹兵最起码20天才到等情况来看,末将足可抵挡一阵。而与此同时,丞相带领大军从斜谷北上,挺进郿国,陈仓。一路杀到长安,与末将会合,如果成功,那咸阳以西不都成我们的了么?

这个策略大体上看深谋远虑,要一分析,问题就出来了。首先你魏延怎么保证10天能到长安?子午谷全长600里,而且其间山路复杂,行走极为困难。如果是平地,尚有可能。但此都是山道,恐怕比较难。我们知道曹操曾追刘备,一日一夜300里。但此时魏延的人马都是步兵,而且还有粮草的拖延,行军速度必然减慢,这不得不否认吧?

再有,魏延说夏侯茂必弃城而逃,这太绝对了吧?如果说他必守不住,这还可以承认,说他逃,太绝对了。万一不逃呢?再怎么没用,关上城门总会吧?再说了长安人马必然很多,他真傻到跑?退一步说,就算他逃了,余下的官员难道就不会继续守城?就那么胆小?魏国派一堆垃圾守如此重要的地方,换做是你你信么?

更何况魏延此计有个致命伤,就是通讯隔断。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万一诸葛亮和魏延任何一路出现问题,对方都无法知晓。如果魏延有失,结果是诸葛亮深入腹地,后果不堪设想。反之亦然,诸葛亮有失,魏延则无法知晓,仍然守在长安,到时守西方的兵马和来援的人马左右夹击,魏延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十分危险的。

照前面的分析来看,有些人会认为“子午谷奇谋”是无法实施的,是一个失败的计策。其实这也不对,这个计策其实是可以试一试的,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你前面不是说此计不可行吗?为什么又说它可以实施?这不矛盾吗?其实不矛盾。下来请听我解释。

现在有很多朋友可能在骂我,请收起你的口水,我来解释一下。其实说它可行,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蜀汉必须实力比魏强。有朋友可能又说了,这不废话吗?实力比魏强,肯定能实施。其实不是废话,现在很多人理解这个计策,总是在谈论这个计谋的可行性,并没有联想到当时的形式分析。我现在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蜀汉强大此计就可行。其实也很简单,如果蜀汉人才济济,兵马极多,粮草丰厚,那么他就有两个好处,一是拼的起,二是不在乎。因为兵马一多,底气就足,北伐时带的人马就多,胜算就大,就算打败了,损失巨大也不在乎,因为大国恢复快,大国失败,往往在几年间可以复苏,更何况蜀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又有崇山峻岭。敌人进不来,你可以快速的恢复元气,岂不是好?更何况当时是个什么形势?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毫无准备,等到诸葛亮出现在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同时“叛魏应亮”,结果“关中响震”,曹魏集团“朝野恐惧”。这个时候如果蜀汉强大,魏延的五千精兵又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当然,那是魏延带的人马,就不会是1万了。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你不是说魏延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不能完成此计么?为什么还可以试呢?还有你在第三点不也说了吗?魏延怎么保证10天能到长安?其实这些问题真的蜀汉强大的话,也就自然解决了。因为如果蜀国真的有兵力实施这个计策,诸葛亮就会实施【因为我的观点是诸葛亮之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这个计策,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实力悬殊。】,他如果实施,肯定另选良将,不会用魏延。而日期,我想诸葛亮会规定的很合适的。所以这些都不用担心。

但也会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虽然你说的在理,但还没有解决实质呀?比如通讯隔断怎么办?其实这很正常,一个军事策略设计出来后,总会有风险的,不信可以去看史书,没有那个谋略是万无一失,没有问题的。风险小,收益大,就是好策略。所以蜀国强大就是把此计风险降到最小的一个表现。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子午谷奇谋”看法。现在问题都解决完了,但还遗留了一个小问题,就是魏延身为蜀国的大将,难道连蜀国弱小也不知道?当然知道。既然知道,他为什么还要献这个计策?原因也很简单,魏延狂妄,他很骄傲。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谁都不放在眼里。认为我魏延多么多么了不起,他曹魏算什么东西,更何况当时那个大好形势,所以他也没多想,马上把这个计策献给了诸葛亮。我就是这么分析的。也就是说,魏延因为狂妄,而没有把当时的形势分析透,很快的说了出去。这和这个计策本身没有关系。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是可以试试的,但前提是蜀汉必须强大,如果不是这样,那这个计策风险就会增大,出现将帅,兵力,计谋漏洞三大问题。之所以魏延明智蜀汉弱小还要提出的原因,是因为他太自大了。所以我们还是要肯定魏延的智慧确实是不一般,但他的狂妄,就不值得我们学习了。


1魏延的计策太过冒险而且无成功把握治军以谨慎著称的孔明不会采纳

2怕魏延拥兵自立


同意楼上第一点

1魏延计策太过冒险

2诸葛亮本无进军长安的准备和打算须知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关中平原顾名思义四面关隘和群山相连诸葛亮盲目进军长安的话在蜀道后勤不畅的情况下完全就是往人家口袋里钻可以看出魏延只能是小才诸葛亮才是大才能考虑的更远


诸葛亮是个非常小气,且先入为主的人,他不喜欢魏延

诸葛亮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但军事才能基本是三国演义给吹嘘出来的

他七次攻打魏国,全部是从祁山出兵

你说人家早猜的到你的出兵方向,能打胜仗么

不过就那时候的情况看,魏国地处中原向来就是富庶之地啊,而蜀国那时候还是蛮夷之地,国力不能同等对待。求守容易,求攻不易啊。

而魏延只是从军事家的角度考虑,所以不用是很正常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交战双方经济力量的角逐。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军事力量都最为薄弱,没有能力去冒大的风险。魏延的方案就战术而言是可行的,诸葛亮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受刘备托孤之重,更加慎重,当然不会涉险而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