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秦始皇为何要杀吕不韦?

时间:2010-2-6 专题:秦始皇
当时还很用得着他啊。
当年嫪毐发动政变失败后,供出了是吕不韦引荐他入宫的,就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但秦始皇念吕辅佐先王有功,所以没有当即对他施行刑罚,而是拖了一段时间后免去了他相国的职位。吕不韦回到自己的食邑后,许多诸侯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请吕不韦到本国去做官,因为吕有才有声望,所以秦始皇担心他会暴乱,就写去了一封信,叫他迁徒,也就是流放,并没叫他死。但吕心里恐慌,担心先罢免,再流放,接着就是赐死了,所以自己先一步饮度自尽了。
去问下秦始皇就知道了。
权力纷争,吕不韦权力太大;功高盖主,这是每个朝代大功臣的必然结果;秦始皇杀吕不韦,实乃恐其势大,深为己患而已。
对不起历史好像是说吕不韦是自杀的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公元前258年,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入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异人(后改名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西入咸阳,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史记》记载,吕不韦是自杀的,但是被秦始皇逼的。
当年嫪毐发动政变失败后,供出了是吕不韦引荐他入宫的,就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但秦始皇念吕辅佐先王有功,所以没有当即对他施行刑罚,而是拖了一段时间后免去了他相国的职位。吕不韦回到自己的食邑后,许多诸侯国的使者络绎不绝地来请吕不韦到本国去做官,因为吕有才有声望,所以秦始皇担心他会暴乱,就写去了一封信,叫他迁徒,也就是流放,并没叫他死。但吕心里恐慌,担心先罢免,再流放,接着就是赐死了,所以自己先一步饮度自尽了。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史记•吕不韦列传》


嫪毐事件发生时,史家没有记录吕不韦身在何处、态度如何。
可以推测,吕不韦对此事应该是喜忧参半。
吕不韦喜的是,小人得志的嫪毐自作孽不可活,在嫪毐的权势已压过他吕大相国的时候,在嫪毐铤而走险欲谋害嬴政的时候,终于被嬴政一举铲除。因为,嬴政毕竟是他吕不韦的亲儿子啊!
吕不韦忧的是,嫪毐是他引荐给赵姬的,嫪毐“伪腐”冒充宦官也是他的主意。一旦嬴政追查起来,他必定逃脱不了干系。
听说嬴政收拾了嫪毐之后,竟敢软禁了母亲赵姬,吕不韦更加焦虑了。
嬴政连亲生母亲都不原谅,还肯放过他这个“仲父”?
嬴政若知道嫪毐这一恶果是他吕不韦一手种下的,恐怕就不是软禁的问题了。
虽然赵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赵姬被打入冷宫成为囚犯,吕不韦肯定为此而难过,但此时的吕不韦考虑得最多的还是自己。
在权力与利益面前,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亲情和爱情。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功利场上岂有爱情!
如果吕不韦真的爱赵姬,是绝不会如此慷慨地让给异人的;如果吕不韦真的爱赵姬,更不会费尽心机找一个嫪毐来替代自己。
所以,赵姬被嬴政软禁,朝中好多大臣都去进谏,但吕不韦是不会去为老情人讲情的。他也知道,为了保全自己,最好与赵姬划清界限。
再说,即使吕不韦有心为赵姬求情,恐怕也不仅不起作用,反而会引火烧身。
当秦王嬴政的车驾返回咸阳的时候,吕不韦担心嬴政向自己查问嫪毐之事,竟吓得不敢上朝晋见。
令吕不韦担心的事还是无可奈何地发生了。
可能是朝中有知情的大臣告密,嬴政此时已经对嫪毐“伪腐乱秦宫”一事了解个一清二楚,所以一回咸阳,便召集朝臣,商议如何处置吕不韦。
毕竟吕不韦已经担任了多年的秦国相国,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所以,当嬴政怒气冲冲地表示要判处吕不韦死刑的时候,立即有些朝臣站出来为吕不韦求情,说“不韦扶立先王,有大功于社稷;况嫪毐未尝面质,虚实无凭,不宜从坐”。
其实嬴政心里清清楚楚。没有吕不韦,哪有他父王的王位?没有吕不韦,哪有他嬴政的今天?
而且,很可能嬴政已经知道吕不韦是他的生父。
不管是生父也好,仲父也罢,朝中有个手握重权的长辈管着,毕竟不太爽。有了嫪毐谋反这一借口,正好可以将这两大权臣一举清除。
此时嬴政的内心或许有些矛盾:杀了吕不韦吧,又有些下不了手,毕竟吕不韦“有大功于社稷”;不杀吕不韦吧,嬴政担心此等惊天内幕一旦被吕不韦泄露,将危及自己的王位。
思来想去,嬴政还是下不了处死吕不韦的决心。
最后,嬴政决定免吕不韦一死。
但是,吕不韦的相国宝座也坐不成了。嬴政下令免去其相国之职,收其印绶,令其回洛阳封地养老。
此时,吕不韦大约有六十岁了。




参考文献:转载
看一下秦国的历史,就知道每一位新君主上位,都会清洗原来的班底,重新找一批有才华的人,而丞相这个位置更是如此。从商鞅到张仪,从范雎到蔡泽,都是如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