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求苏教版语文11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说课稿

时间:2010-2-10 专题:司马迁
求苏教版语文11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说课稿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1、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板书:16、司马迁)2、介绍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4、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二、讲读第二段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三、讲读课文第三段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四、讲读第四段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组学生讨论。3、指导朗读。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作业1、完成文后习题4。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1、听写。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二、复述课文1、指名读课文。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三、总结课文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3、齐读课文。四、作业1、朗读课文。2、复述课文。板书:司马迁父亲的影响与嘱托专心致志发愤写受酷刑克制自己、发愤写作《史记》◆[2004-11-05]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教时
教案设计:俞培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可贵精神。
3、熟读课文,为第三课时复述课文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咀嚼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可贵精神。
教学准备:1、投影仪2、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降临记载飞来横祸
投降装截横七竖八
2、简要说说课文的段意。
二、读讲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
3、齐读。
4、引读。
5、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
6、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小结过渡:
8、出示投影片。指名读,齐读(相机范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
9、过渡语。
三、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说段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飞来横祸
3、这场飞来横祸是怎样降临的?指名读相应的句段。
4、齐读
5、试说
6、解词:酷刑
7、引渡
四、读讲第三段:
1、出示投影片: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a、指名读b、解词:血溅墙头,了此残生c、齐读
2、但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把有关语句划下来。指名读。
3、出示"司马迁的想法"。逐句理解--〉感情朗读。
4、连起来读。(读出司马迁思想感情的变化)
5、从司马适的想法中体会:他为什么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板书)
6、引语:司马迁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7、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感情读。
8、读第一句,用一个词概括这句句意。
9、用"为了……"说图意。
10、齐读第三段。思考:找一个恰当的词做这一段的小标题。板书:发愤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发愤。
12、引渡
五、读讲第四段:
1、指名读。(投影片出示第四段)
2、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交流)
3、再读,读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六、填空练习。
附: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飞来横祸--忍辱负重--辉煌巨著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同学们,谁来背诵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生: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评:导入用心,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挂起钩来,适时、有益、有效。]师:既然读书那么重要,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你们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生:我学会了读书做记号。生:我知道什么是精读和泛读。师:说得不错!有人说读书有三种境界,达到这三种境界才算是真正的读书。想知道是哪三种境界吗?生:想!师:我来告诉大家,这第一种境界就是把书“读薄”(板书:读薄)。什么是把书读薄呢?就是我们初读一篇文章时能够大体了解其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通过初读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谁能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生:我知道了司马迁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知识。生:我知道司马迁是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生:我觉得司马迁写成《史记》太不容易了!师:初读课文就能获得这么深的感受,不简单!第一种境界你们已经达到了。第二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把书“读厚”(板书:读厚)。意思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潜心读书,品词析句,走进课文;另一方面还要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跳出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厚,在文章空白处记下自己的随感随想。[评:妙!复习巩固旧知,传授读书方法,在宽松的谈话中进行。要求学生读书记下随感随想是刺激信息生成的有效举措。][妙!亏教者想得出。这一“薄”一“厚”颇见匠心。“整体感知”谁人不知?“细处推敲”何人不晓?教者拈出这两个字,则高人一头地了。秦按。](生读书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先互换课本阅读读书心得,然后由组长主持进行逐个发言。小组交流略)[这一环节设计甚妙。既有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又有团队(组)的合作学习。同时,我们关注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而交往的主要方式便是互动。秦按。]师:谁来谈谈读书感受?生:读了第一节后,我感觉司马迁小时候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我是从:“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句话中看出来的。生:我觉得汉武帝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因为他随随便便就降罪于人。[不得了,小孩子便会用“降罪于人”的说法。秦按。]生:读了最后一节,我从“用了整整18年时间”、“52万字的辉煌巨著”等词语可以看出司马迁真是一个毅力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觉得书真的被你们读厚了,但还没达到厚重的程度。[妙。妙。拈出一“厚”字已殊不易,又翻出一“重”字。所谓层层剥笋渐入佳境。秦按。]下面让我们以第四自然段为例继续把书读厚。(放《江河水》乐曲)请同学们随着乐曲轻声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像锤子那样敲打着你的心?[教学语言甚美。秦按。]生:我读到写司马迁心理活动的句子的时候,仿佛看到司马迁在咬着牙发誓: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师:在司马迁看来,是写书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生:当然是写书重要了!师:是啊,司马迁身受凌辱真是生不如死呀!而这时他还能不忘写书,多感人啊!生;我从“工整”这个词看出司马迁写书认真。师:为什么?生:司马迁受了酷刑身体一定很疼,心里也非常难受,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把字写得那么工整,不就更能表现出他的认真精神吗?生:我从“重又”看出司马迁写书坚持不懈。因为这个词写出了司马迁不止一次地“摊开光滑平洁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师:品得透彻,说得精彩!于平淡处读出味道来,真可谓平中见奇![评:李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告诉、分析,重在唤醒,让学生抓住重点段品读、感悟,开启学生的心智。“品得透彻,说得精彩”用在学生身上恰如其分!][“重在唤醒”四字甚为紧要,教育如要入耳、入心,就不能不诉诸学生的心灵,教育的功能不单单是告诉、灌输,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唤醒、激发、升华。秦按。]师:下面再让我们读出一些文外的东西。(放《江河水》乐曲)[《江河水》为首叙事性二胡名曲,曲调悲凉。以此曲为载体让学生悟文、想像,意在打通语言文字与音乐之间的障碍,使二者相互唤醒、相互发挥。秦按。]请同学们再随着音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些人?生:我想到了贝多芬在耳朵聋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许多优秀的乐曲。生:我想到了阿炳在双目失明、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还充满对生活的向往,还能谱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他和司马迁的命运多么相似。生:保尔、海伦、张海迪他们和司马迁一样都是身残志坚的人。生:我想,司马迁身受酷刑都能坚持写《史记》,我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大家都来尽情读读这一段,把司马迁的所想所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读书中去,然后指名配乐朗读。)[评:“你想到了哪些人?”巧妙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到了课外,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坚持这样读书的话,对我们的语文水平的提高该有多大的帮助啊!还有,我们读这样写人的文章还要深挖人物的思想根源。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司马迁能够在痛不欲生的情况下完成史书的呢?(生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这一问题设计是可以的,但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做些尝试。比如,1、从课题出发,“发愤”怎解?去掉“发愤”又如何?2、就从上面的内容引出也是可以的,你们为什么会联想到贝多芬、阿炳等人呢?他们在人格力量、精神实质上与司马迁有何种联系呢?秦按。]生:司马迁小时候很喜欢历史故事,他还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这就是他力量的源泉。生:我来补充。我觉得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嘱托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师:为什么?生;因为父亲临终时不忘写史书,司马迁感受到了父亲伟大的精神,他那时候就立下了一定要写完史书的志愿。师:说得好!那你能把司马迁父亲的话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吗?(生练读、指名读)师:谁能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小结?生:由于司马迁热爱历史,父亲对他的影响又很深,所以司马迁能够在身受酷刑的情况下坚持写完史书。[评:读书瞻前顾后,上挂下联,用思维触摸黑色的文字,用心灵聆听文字后面的声音。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真的把书读厚了。]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书读得很厚了。那第三种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把书再“读薄”)(板书:读薄)。意思就是说,抓住要点,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大家说,课文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生(异口同声地):第四自然段。师:我也有同感。请读第四自然段,看司马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生:就是司马迁想的那一段话。师:这句话原来是这样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大家读一读、背一背。师:我们还要吸取作者的写作精华。请同学们再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感人?生:作者用词准确,会想像。生:我觉得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了对司马迁的赞美之情。师:说得好!写作时只有自己有情,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含情,读者读起来才会动情。这正如古人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评:把书读厚属于大开,把书读薄属于大合,放得开,收得拢,大开大合,这是教学的真功夫!][这一环节与第二环节即“读厚重”虽有语言品味与积累的区别,但仍不免给人一种重复、不够整合的感觉。我以为当在“用”字上着力,适当地做些迁移性训练。秦按。]师:同学们,三种境界你们都达到了,应该说是很不错了,但是我觉得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够,还应针对课文的不解之处、不当之处、不全之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发现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生读书做记号)生:司马迁是替哪位将军辩护才得罪汉武帝的?他为什么要为这位将军辩护?生:为什么说《史记》是辉煌巨著?生:司马迁在狱中写书是谁给他送的笔和纸?生:不对!应该是笔和竹简。生: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是怎样把它保存下来的?生:汉武帝后来有没有把司马迁放出来?他的后半生是怎样度过的?生:司马谈临终时还对司马迁说了些什么?(学生一共提了三十多个问题)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合在一起,就是什么?生:是一本厚厚的书。师:对!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需要我们课后查阅资料来完成。下节课我们就开一个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和有关《史记》精彩故事的资料展示会。[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李老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开发语文资源。][怎样查阅资料?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要对学生做出具体指导。以上所列问题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有明确答案的,如第一个问题;一类是没有确定答案,需深入研究的,如第二个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引导。秦按。][总评:这课书的教学有两大突出特点:其一,李老师在学生与书本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让学生直接与历史对话,与司马迁交流,与智慧碰撞,自主理解、自主解读,体现了主体性、能动性。其二,他一方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课文,潜心读书,品词析句,发表独特见解,另一方面让他们跳出课文,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查阅资料,把书读厚,体现了开放性、生成性。][以读书方法指导(读薄—读厚—读薄),结构整堂课,体现了执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的理念,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知识的获得、意义的建构、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从旁助成而已,用朱熹的话来说,便是“同商量”而已。重视语言训练、重视这时候内外知识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等,也是本课的闪光点。个别环节似乎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个别问题的设计应该再富有启发性一些。
参考资料:http://www.dcjyw.com/article/view_1482.html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由衷地激发起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并自发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
3、有感情地朗读部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迁立志写《史记》的原因。乡土文化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使司马迁决心编写《史记》,完成父亲的遗愿。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投入创作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他的一生。是什么事呢?司马迁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提问。
(1)是什么事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谁来简要谈谈“李陵事件”。在“李陵事件”中,司马迁(板书:含冤入狱、身受酷刑)司马迁受了什么酷刑?你能体会他当时的内心吗?
(2)是啊,宫刑带给司马迁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人格蒙受了永远的耻辱,所以他才会——(引读:“悲愤交加……”)
3、此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内容,分别用横线、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4、交流一:。
(1)指名读,司马迁是怎么想的?
(2)请大家看大屏幕,细细地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司马迁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交流感受,并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面对耻辱,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为了那未曾写完的《史记》,他决心忍辱负重地活下去,立志写完《史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再次体验一下司马迁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吧!(板书:忍辱负重)
4、交流二:那么,司马迁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发愤著书)
(2)课文用这短短的一句话叙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但他发愤创作的过程又岂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所能概括得了的?
(3)补充资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司马迁出狱后写《史记》的一小段资料,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资料上写了什么,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4)交流。
(5)听了大家的感受,我不禁想到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下联是“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这是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真实的写照。轻声读一读,读准字音、用心体会;大声读一读,一起把它送给伟大的司马迁。
5、小结:现在,让我们一起怀着敬意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
2、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坚持不懈辉煌巨著)
3、齐读:让我们用心感悟这一段看似普通的文字后所蕴含的艰辛与努力吧!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学了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感慨万分,请你用精练的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交流。
五、作业。
1、鲁迅先生对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样一个高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课后大家可以去图书室读一读这部司马迁用毕生的生命与心血写成的辉煌巨著。
2、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板书:
含冤入狱、身受酷刑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坚持不懈、辉煌巨著
http://www.shuoke8.cn/shuoke/yuwen/yuwen5/shuoke-10411.html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说课
http://www.shuoke8.cn/shuoke/yuwen/yuwen5/shuoke-10411.html
http://www.shuoke8.cn/shuoke/yuwen/yuwen5/shuoke-10410.html
http://www.shuoke8.cn/shuoke/yuwen/yuwen6/shuoke-4256.html
三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说课稿,分别在五、六年级语文说课目录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