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周瑜是怎么死的?

时间:2010-2-13 专题:周瑜
周瑜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周瑜之死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顿北岸,与仁相距。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二零九年)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妹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馀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曹操密遣九江蒋干往说周瑜。干以才辨独步于江、淮之间,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因延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饮宴,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共生,能移其意乎?”干但笑,终无所言。还白操,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孝献皇帝辛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二一零年)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备还公安,久乃闻之,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涂,殆不免周瑜之手!”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政,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奋威者,孙坚弟子奋威将军、丹杨太守瑜也。周瑜还江陵为行装,于道病困,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自迎其丧于芜湖。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其男循为骑都尉,妻以女;胤为兴业都尉,妻以宗女。初,瑜见友于孙策,太夫人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下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因为心胸狭窄,看不得别人比他强,既生瑜,何生亮?整天郁郁寡欢,最后抑郁而死。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描写:周瑜庐江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东南)人,少年英才,壮有姿貌。孙策东渡时周瑜率众从之,孙策说:“吾得卿,谐也。”周瑜与孙策同岁,独相友善,二十四岁时举中护军,攻荆州江夏,拔城略地,并得乔公二女(大乔、小乔),皆国色,后来大乔从孙策,小乔从周瑜,从此吴(江东)人皆呼为周郎。有关赤壁之战:曹操率众南下,荆州刘琮(刘表的次子,时刘表新亡)举众降,江东将士闻之皆恐,劝孙权投降。这就引来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实际为罗贯中杜撰)的故事。根据史实记载当时刘备确实想和东吴联合据曹,但派诸葛亮前往的原因是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谋士,比较好说话;而且诸葛亮去东吴只是一次礼节性的外交活动,对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抵抗曹军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最终促使孙权发兵是周瑜对孙权的一番话:“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才说了“孤与老贼,势不两立”的话而发兵。在赤壁之战的过程中刘备几乎未发一兵一卒,火烧曹操战船也都是周郎的计谋,所谓的“借东风”只是罗贯中为保住刘备、诸葛亮的面子而编造的一段故事,而且用今天的科学知识来分析的话也可看出“借东风”的荒谬。从苏东坡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出赤壁之战的主角是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公瑾就是周瑜的字,而苏东坡写此诗的时候罗贯中还没有出生,“借东风”的故事也就还没有诞生。关于周瑜的死因:《三国志》中如此描述“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也就是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周瑜时如何得的病,只是说他在36岁时病死,但绝对与诸葛亮无关,当时的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押送钱粮的官员,还没有机会亲自指挥战斗,周瑜不会去嫉妒一个官职、军功、名声都不如自己的人吧!关于诸葛亮:我们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话了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亮没有才能,诸葛亮也确实是有相当的才能的,但他的才能并不长于军事方面,而是经济建设和外交方面。诸葛亮的“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预言看似相当的高瞻远瞩,实际根据当时诸侯歌剧的局面,在他之前曹操、周瑜等人都有过类似的设想,因为荆州刘表和益州(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四川)刘璋无能是当时天下人共知的事实,曹操、孙权等人都虎视耽耽欲取之而后快,只是赤壁之战后让刘备占了先机,抢先下手了而已。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后蜀国一蹶不振,这时才是展现诸葛亮杰出经济建设才能和外交才能的时候,他任人不唯亲,与他有过节的人只要是有才能他照样起用,没有才能的人即使是他的亲人他也不用,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了蜀国的国力,为以后他的“六出岐山”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外交上,在刘备与东吴翻脸致使孙权转而向魏国靠拢的情况下,诸葛亮采取了“承认东吴对荆州的占领权”的方法与东吴重新建交,使两个实力比较弱的国家共同对抗较强的魏国,巩固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军事上诸葛亮一生求稳,不善于出奇兵,而且由于蜀国的装备问题使诸葛亮的攻坚战(攻城)每次都不是很顺利。但诸葛亮的一些发明创造确实独步天下,例如他发明的对付魏国装备精良的骑兵(大将张颌率领)的装备就很让对手头疼,有一次他因粮尽而退兵,张颌不听司马懿的劝告而追击诸葛亮,结果率领的骑兵被诸葛亮的“扎马钉”和“长枪阵”所困,张颌本人被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射杀(张颌是当时魏国最优秀的骑兵将军)。还有他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今已失传,无人能够效仿。诸葛亮五十四岁是在五丈原病逝后遵照他本人的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官居丞相而按照平民百姓的标准下葬的人。死后清点家产与他在成都时自写的家产分毫不差,《三国志》中如此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也就是说诸葛亮一生没有贪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敢问今天中国的官员有哪一位敢站出来说他和诸葛亮一样清白!!!《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本人就是蜀国的一名史官,应该是相当了解诸葛亮的,他是如此评论这位传奇人物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病死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69744.html?fr=qrl3
气量不足。被孔明3搞之后,心脏病急发而死
三气周瑜而的死,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就断气了.
箭疮迸裂而死
赤壁之战,中国统一过程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周瑜上疏给孙权,疏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于是,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周瑜是在出征途中病死的。演义上的借东风,三气周瑜和周瑜小心眼纯粹是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而故意污蔑。正史上的诸葛亮其实是个常败将军,打仗远远不如百战百胜的周瑜。转百度知道上的周瑜——————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曾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