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和氏璧 韩非子

时间:2010-2-19 专题:韩非子
真理就是真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一方面,卞和也应该自己剖开岩石,露出玉石。有才能的人应该毛遂自荐,韬光隐晦在一定情况下不仅不受人重视,极有可能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管理者武王厉王为什么没有得到美玉?因为没有了解到和氏璧的本质,所以管理者要知人要善用,要有伯乐的识人眼光。

和氏璧的启示:

《韩非子》记载说: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认为石中含有珍贵的宝玉,于是先后把它献给楚国的两代大王,结果,这两个大王找人鉴别都没看出来宝在何处,认定是石头,因而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双脚。后来新一代楚王即位,卞和抱着“石头”痛哭,这个新楚王于是派人把石头凿开雕琢,果真得到了宝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的传说了。关于和氏璧,历史上又演绎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后来又在战乱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样,也算是多灾多难的了。
这个和氏璧的传说,向来是被当成人才悲剧的一个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试想想,正是因为当初那两代楚王没有眼光、不识货,才把宝玉被当成石头,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双脚。古往今来,像和氏璧那样的被埋没的人才悲剧故事实在是数不胜数!
不过,我最近却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了关于和氏璧传说的另一种看法。他说卞和抱着未经雕琢的璞玉去献宝,丢了双脚也应该反思自己:假如他能够主动地把玉雕琢出来,之后再去献宝,结果会是怎么样?不仅仅不会丢掉双脚,一定还会有很丰厚的回报!
朋友这番话,实在有些出人意料,不过稍一寻思,确实有道理。就说这个和氏璧被“出土”的过程吧,这块宝玉藏的实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难让人识别:首先,是“凤凰栖于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细,没有那么细心的人,它是不会被发现的;其次,之前两任楚王找人鉴别都没能看出来是宝玉,鉴定的人至少应该算是个“专家级”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说这个宝玉实在不太好认;第三,和氏璧最终显现出它的光彩夺目也是在“凿开雕琢”以后,如果不给它这次加工机会,宝玉还是会被埋没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于石头之中,如果这块宝玉比较好认,如果卞和自己对“石头”进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样了!

再说说“人才”的话题。很多“人才”感喟怀才不遇,这一定是时代的错误、社会的错误吗?有没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些“千里马”们如果能自己找机会一展骏足,何须那位高明的“伯乐”出来鉴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来!
换个角度看,正因为世间“伯乐”不常出现,我们那些“千里马”们就理应换个思路,要自己想办法脱颖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树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现的“伯乐”,那只能是自己埋没了自己!
其实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自然都还达不到“和氏璧”、“千里马”那个级别,这时我们就更不能坐以待毙,等着人家来赏识了。我们自己要端正态度、积极进取、对自己负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自己工作做的足够好了,才华真正展示出来了,就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