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史记》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时间:2010-2-19 专题:廉颇蔺相如
《史记》中有哪些成语故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记述了自远古皇帝至西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你不妨自己去看看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著名的有:
轩辕天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史记》小故事一则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原创-古文翻译-
作者:卡蛮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那儿田种得很好,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所以东面也无事,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tnnd,地没种好,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当年赵国攻打甄,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你不管。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那丫没声了,又过了一会
儿,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大家吓得够呛,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齐国大治。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史记中最好的故事为《李将军列传》,
即李广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容易读懂。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司马迁传赞》
240.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1.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2.(帝喾高辛)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4.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5.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7.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8.余(指司马迁)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9.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0.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谋。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4.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6.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7.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9.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0.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1.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2.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3.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264.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7.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8.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9.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270.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271.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7.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8.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学:
151.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15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153.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154.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155.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156.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157.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58.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59.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著人。生康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60.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161.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2.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3.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4.於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165.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166.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167.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168.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习:
50.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5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52.(始皇)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53.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54.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55.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56.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57.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58.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59.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60.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61.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史记经典故事李济生编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史记》人物故事,经过改编,力求尊重历史、保持原貌而又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全书由五大板块构成,以“人物经典故事”为中心,辅之以四大板块:“流传有绪”介绍来源于故事的成语典故;“追本溯源”解释与故事有关的传统文化、典章制度;“日积月累”介绍相关知识,有些是历史遗迹,给人以历史的亲近感。有些是相关诗文,可增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故事点评”从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军事谋略、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点评。在引述前人及时人的观点时,不求观点一致,只图能引发思考增益智慧。这样编写的目的是想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历史人物。
本书在讲述人物故事时,原则上不采纳其他古籍、传说的情节,也不对人物做全面系统的展示,只选取人物的一两个精彩片断,“特写”与“远景”相结合,“剪接”与“长镜头”并存,力求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史记》小故事一则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原创-古文翻译-
作者:卡蛮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那儿田种得很好,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所以东面也无事,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tnnd,地没种好,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当年赵国攻打甄,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你不管。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那丫没声了,又过了一会
儿,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大家吓得够呛,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齐国大治。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史记中最好的故事为《李将军列传》,
即李广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容易读懂。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
《史记·司马迁传赞》
240.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1.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2.(帝喾高辛)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3.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4.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5.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6.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7.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8.余(指司马迁)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249.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0.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1.(皋陶曰)毋教邪淫奇谋。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252.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253.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4.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5.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56.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7.驩欣奉教,尽知法式。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8.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59.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0.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1.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2.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263.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264.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65.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266.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7.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8.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269.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270.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271.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2.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3.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4.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6.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7.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278.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学:
151.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15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153.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154.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155.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也。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156.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157.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58.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59.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著人。生康公。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160.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161.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2.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3.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164.於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165.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166.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167.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168.食三老五更於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习:
50.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5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52.(始皇)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53.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54.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55.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56.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57.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58.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於乐府习常肄旧而已。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59.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60.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61.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史记经典故事李济生编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史记》人物故事,经过改编,力求尊重历史、保持原貌而又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全书由五大板块构成,以“人物经典故事”为中心,辅之以四大板块:“流传有绪”介绍来源于故事的成语典故;“追本溯源”解释与故事有关的传统文化、典章制度;“日积月累”介绍相关知识,有些是历史遗迹,给人以历史的亲近感。有些是相关诗文,可增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故事点评”从道德修养、齐家治国、军事谋略、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点评。在引述前人及时人的观点时,不求观点一致,只图能引发思考增益智慧。这样编写的目的是想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历史人物。
本书在讲述人物故事时,原则上不采纳其他古籍、传说的情节,也不对人物做全面系统的展示,只选取人物的一两个精彩片断,“特写”与“远景”相结合,“剪接”与“长镜头”并存,力求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