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有关李鸿章

时间:2010-2-26 专题:李鸿章
李鸿章的个人简介以及他的所有成就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入选优贡并奉父命入京应翌年(甲辰)顺天乡试.一举中式,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科主考官潘世恩.副主考杜受田.朱凤标.福济.其房师则为孙锵鸣.
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就科举正途而言.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李鸿章-生平简介
少年科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中年戎马
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称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壮年封疆
李鸿章后来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官封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兵权在握.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大力发展洋务.
晚年洋务运动
执掌北洋水师.
签订不平等条约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击败.李氏授命赴日本媾和.交涉期间遇刺负伤.最后割让台湾并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因此背上卖国罪名.但有人说.依照当时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强烈主导的谈判情况看来.已经算是损失最少的状况了.后贬任两广总督.八国联军后奉命北上收拾残局.签订辛丑条约.签约后不久.去世.去世前俄国公使还逼他在出卖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他已说不出话来.只得默默流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