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项羽和虞姬的墓地在哪?

时间:2010-3-1 专题:虞姬
皖北灵璧县城东十五里、宿州至泗县公路南侧有虞姬墓。墓高五米,圆顶。墓前立石碑三块,碑高3.5米,宽1.5米。中间一块,上书“西楚霸王虞姬之墓”。两边的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也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上面横书“巾帼千古”。东边的石碑刻着:“民国十四年重修虞姬墓碑记”。字数较多,在此不便录出。西边的石碑刻着:“光绪二十七年杨兆鋆题的一首《虞美人》:‘楚歌声里愁云起,夜帐明灯里。擐衣献舞拭龙泉,拼却一腔热血洒君前。顾骓无语军情变,似雪刀光乱。桃花片片堕东风,化作墓头荒草泪丝红。’”墓后和两侧,有几百株苍松翠柏连成一片,一年四季,清风飒飒,小鸟飞鸣,常青不凋。墓前的甬道直通大门。甬道两边,以茂密整齐的冬青为围栏,围栏内种植各色花草,从春到秋,姹紫嫣红,馨香怡人。门楼座南朝北,飞檐凌空,端庄大气。门楼上镶嵌着灵璧大理石,雕刻着“虞姬墓”三个字。墓区后面有一排史料室,为青砖灰筒瓦的仿古建筑。室内有项羽的塑像和花圈挽联。墙壁上,挂着颂扬项羽和虞姬的许多诗词字画。这座虞姬墓,是“文革”后重建的。原来的“文革”中惨遭破坏。虞姬墓占地四十余亩,后傍阴陵山,前滨新汴河,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名项羽,故居宿迁市城南梧桐巷,即现今“项王故里”。虞姬,宿迁市沭阳县虞家沟人。宿迁与沭阳比邻,两地人民从古至今亲密友好,互相来往,互通有无。还因为项羽和虞姬结为婚姻,至今宿迁人和沭阳人互称“老表”。由此可见两人在当地影响之大。

霸王、虞姬墓何以建造于此?因为这里是他们的丧生之地和葬身之地。霸王自刎乌江,虞姬饮剑楚帐,地点都在灵璧县境内。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灵璧县东南)。项羽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军队伤亡惨重。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投降汉军。这就是“四面楚歌”成语来源。项羽恼闷愁肠,郁郁寡欢,独自在军帐中饮酒。忽听四面喊杀声骤起,越来越近,知道汉军已突破楚军阵地,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了泪如雨下,知道丈夫急要突围,又挂念她的安危。思虑既定,便以歌和之:“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起舞。她为了鼓励丈夫突围,解除其后顾之忧,不惜自刎而死。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虞姬死后,项羽骑上乌骓马,带领几百名士兵奋力拼杀,冲出重围,逃到乌江渡口。这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士兵,而且前有乌江,后有追兵,无路可逃。《史记.项羽本纪》载,此时有一船夫驾舟而来,欲渡他过江;项羽自觉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遂拔剑自刎。这就更加悲壮。所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以成败论英雄。”果真如此,项羽算得上失败的英雄了。至于虞姬,更是女中豪杰。所以她的墓碑上刻上“巾帼千古”。就连大作家曹雪芹也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五美吟》赞美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引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和虞姬在危难之时,生死关头,还表现得这么临危不惧,互相关心,情深意重,说明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这并非单独根据《霸王别姬》的史实推测臆想,还有他们最初的爱情故事为依据。

在宿迁和沭阳一带,广泛流传着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说有一年,宿迁庙会,项羽和虞姬都去赶会。庙中有一千斤铜鼎,许多人围观,却无一人搬得动。项羽说“让我试试”。说着抓起铜鼎高举过头,并绕场一周,然后轻轻放回原处,竟然面不改色。在场人无不喝彩。这便是“霸王举鼎”的故事。为此,宿迁市大街上塑了一座“霸王举鼎”的雕像。如今竟成了宿迁的市标。虞家也是习武之家,崇慕英雄,从此虞姬深深爱上这个力大无穷的小伙子,回到家即把此事告诉了父母和哥哥虞子期。子期称奇,询问此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虞姬红着脸说“没便问”。子期急欲结识项羽,决定亲往宿城打听。他很快打听到项羽其人,就直接到家里拜见他,诉说仰慕之意。也是惺惺相惜,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朋友。分别时,子期再三邀请项羽到他家做客,项羽爽快答应了。不久项羽启程到虞家去。刚到村头,就听有人大呼“救命”,说河里有人落水。项羽立即跑去救人。不想救出的竟是虞姬,虞子期的妹妹,他当即送她回家。虞家感谢救命之恩,一定留他多住几日。项羽和子期每天一处谈武,练武,相处亲密。虞姬不断来看项羽和哥哥练武,送茶送水,十分勤快。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项羽很快就喜欢上她。子期看在眼里,告知父母。不久两家爱好,便缔结了婚约。后来项羽在江东起兵,虞子期前往投军,成了项羽帐下一员大将。他把妹妹带来军中和项羽完婚。从此虞姬跟随项羽转战南北,同心同德,不离不弃,直到为鼓励丈夫突围自刎而死,走完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项羽是历史人物,对他的成功失败,优点缺点,历史早有评论,也不是我这篇短文要说的。但是,对于虞姬,对于她和项羽之间的真挚爱情,对于她在项羽身陷绝境、犹抱一丝希望时所表现出的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果敢精神和悲壮情怀,确实感天撼地、催人泪下,无愧“巾帼千秋”的赞誉。古人评论她“红颜薄命”,不错。但是“薄命”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丈夫项羽的失败造成的。在封建社会,夫贵妻荣。丈夫失败了,她自然难逃“红颜薄命”的命运。即使刘邦的妻子吕雉处在虞姬的地位,命运亦是如此。是刘邦的成功使吕雉的才能得以发挥。项羽的失败,造成了虞姬的“红颜薄命”;但是,也成就了她“巾帼千秋”的英名。
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在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县。虞姬死葬在哪里?在历史上就有过争论:一说葬在灵璧东15里虞姬墓(见明《宿州志》)一说葬在定远东南60里嗟虞墩(见明《和州志》)。民间相传虞姬身首异葬,灵璧葬身,定远葬头。一个围绕虞姬葬在灵璧还是葬在定远的“虞姬墓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一致看法。

文革期间,灵璧虞姬墓遭到严重破坏,冢土被削去大半,墓地和墓葬情况大部分暴露出来,现将当年笔者所见到的墓地和墓葬情况,实录如下,愿为当前的“虞姬墓辨”提出一个形象的考据。

一、棺是用4块也可能是5块(因挖出头部后即接到上级指示不准挖掘,随即覆土掩埋,尸身一下情况和足部是否有一块石板堵头尚不得而知)厚薄不一、长短不齐长约2米板凑合而成,棺呈三角形。边长平均180公分,石板厚平均约30公分,现存在墓前的一块长方形板,是棺的前堵板,棺内淤满黄土,不见有被盗的痕迹。

二、一只头骨已成粉状,它与身骨相连一口牙齿还粒粒可数。头部殉品只有两只凤形耳饰还较为完整。因清出后未及清除泥土,即被哄抢而去,未能看到它是什么质地,藉此希望现在保存这付耳饰者能把它献给国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三、在石棺北约3米处有一典型的汉式祭台:一块长约2.5米、宽约1米的青石板上,中间放一个腹部刻有汉纹,具有汉代风格的石质鼎式炉。

四、在棺以北、以东和以西(以南未掘情况不知)约30米,还可见断断续续用汉砖砌成围墙的墙基。现在,当地许多居民家中还保存有和墓地墙基同一模式的汉砖。在墓地四周还可见汉瓦的残片,这说明墓葬四周在汉代就有围墙或其他建筑物加以保护。

综合上述所见,可以证明:现在灵璧虞姬墓是这样一座墓葬:死者是一位女性,孤身葬,身首相连。她死于汉代,安葬时因战乱或其他特殊原因,未来得及置备棺材和冥器(汉时重厚葬,一般墓葬皆有或多或少冥器殉葬),只是临时找来几块石板,凑合着遮体。安葬的不久,即在汉代人们就认为:这一位死者是值得尊敬或值得纪念的人物,于是在墓地建立一个祭祀(纪念)台并建起围墙或其他建筑物,以便保护墓地和接待到这里的游客。这说明灵璧这一墓葬,早在汉代就成为世人瞩目之处。

虞姬死于战乱,她殉情自刎,令人击节赞叹,千古以来被视为巾帼英雄。从灵璧虞姬墓葬情况来看,它符合这一历史事实有人说,虞姬死后,项羽难舍尸骨把她的尸体或首级带到定远安葬。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因为项羽在突围前就感到虞姬是个包袱——“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不可能带着一具尸体或首级突围。

揭开了灵璧虞姬墓之迷,再一次形象地证明虞姬葬在灵璧勿庸置疑。确认虞姬葬在灵璧的,在历史上大有人在:唐诗人高适、北宋文豪苏轼、南宋诗人范成大、明文豪冯梦龙、清书画家郑板桥等均到过灵璧虞姬墓地凭吊过虞姬

应该毁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