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陶渊明的故事

时间:2010-3-11 专题:陶渊明
乱世诗魂陶渊明

乱世诗魂陶渊明

生逢乱世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之一,当时中国一分为二,北方处于一些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南方则是苟延残喘的东晋王朝。东晋政权掌握在少数贵族手里,他们生活上穷奢极欲,政治上腐败无能。当权派各拥重兵,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互相倾轧。他们选拔官员不看人品和才干,只看门第、财产和势力。陶渊明生逢乱世,空有济世救民的壮志,在现实中四处碰壁。他先后做了几任小官,最后才好不容易地当上了彭泽县令。他能在这个职位上一展自己的才干吗?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人清高自律,他认为地方官能保一方平安就已经足够了,又何须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从来不肯干拍上司马屁的勾当。

陶渊明刚做了八千多天的县令,就有一个郡里的官员下来检查工作。陶渊明心想自己一向谨慎工作,怕他检查什么?陶渊明手下的一个小吏见县令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十分着急,忙提醒他应如何接待上司。不料陶渊明却火了:我岂能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马上脱下官服,抛却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的家乡柴桑背依秀丽的庐山,靠近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自古就是吟诗作赋的好地方。可景色虽美,却不能当饭吃,陶渊明必须首先解决的还是填饱肚皮的问题。

陶渊明为官清廉,根本没有任何积攒,只好靠祖上留下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他自幼熟读诗书,种田却是个门外汉。种豆南山下,结果却草盛豆苗稀。他于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农民求救。在农业劳动中,他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在一起开怀畅饮。

陶渊明耕作十分辛勤,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磨炼中,他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和一个拥有伟大诗魂的文坛怪杰。

讨饭与作诗

生活是那么的艰难,可诗人并没有放弃精神的追求——诗歌创作。

任凭陶渊明如何早出晚归,任凭他如何提高种田技术,在灾荒不断的年头里,他的收成还是越来越差。后来他家里又发生了一次火灾,以致于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了。有一天诗人饿得实在不行了,下意识去邻里讨饭吃: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他犹豫着敲开了人家的门,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幸好主人一看就明白了诗人的来意,热情地款待了他。陶渊明是多么感激啊,他在《乞食》一诗中写道: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今天,我们读到诗人的《乞食》一诗,还是禁不住眼泪花花……

诗人中计

浔阳一带有好些隐士,大都挂羊头卖狗肉,借隐居来获得人们的重视,从而博取功名利禄。陶渊明是不齿和这伙人为伍的。庐山的东林寺有个叫慧远的和尚,为了巴结公卿和名士,组织了一个研究佛学的社团,邀请陶渊明也去参加。陶渊明说:我喜爱喝酒,你们和尚不许喝酒,我不参加!慧远说:你可以喝呀!陶渊明最终还是没有参加这个沽名钓誉的团体。

当时有个叫王弘的刺吏,很想结识诗人。可招他不来,前去拜访又怕自讨没趣,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先派人打探陶渊明的行踪,得知诗人将要到庐山去,便请了一个诗人的熟人带了酒食到半路上去拦下陶渊明。诗人果然中计了,欣然停下来开怀畅饮。王弘这时突然出现,装着偶然相遇的样子,加入了饮酒的行列。就这样,他认识了仰慕已久的陶渊明,而且没有让陶渊明生气。

诗列中品,名垂后世

陶渊明诗人其人,朴实率真,在那个盛行华丽空洞的文风的时代里,是不合时宜的。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根本没将陶渊明放在眼里。而另一个评论家钟嵘可算是独具慧眼了,可他也仅仅把陶渊明的诗歌列为中品

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到了唐代,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陶渊明作品的价值。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无不敬仰这位真隐士、大诗人。随着陶渊明的影响日益巨大,他终于成为了公认的最为伟大的田园诗人。


可以用他自己写的《五柳先生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