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墨子是哪个学派的

时间:2010-3-11 专题:墨子
毫无疑问,肯定是墨家的.
墨子名翟,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生卒年代已经不能确切知道,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鲁国(现山东西南部)人(一说宋国)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曾经学习儒学,因为对“礼”不满,而自己创立新的学派,就是墨家。据说墨子和门徒过着俭朴刻苦的生活,有极其严格的纪律。
墨子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等级尊卑,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主张“选择天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以下,也要选能人担任官长,不论出身的贵贱。针对儒家提出的“仁”,墨子主张“义”。所谓“义”,就是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主张兼爱,也就是社会上的人要互爱互助,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样才够得上称为“义”。当时正是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乱不已。墨子认为祸根就在于“不相爱”。他主张“非攻”,也就是要求好战的大国停止攻伐无罪之国。墨子把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一类征伐叫作“诛”,认为这一类征伐是顺应天意和民心的。
在名(概念)与实(具体事物)的关系上,墨子主张名从属于实。他认为天下所以认为有的,必然是大家耳闻目睹的,反之,则认为无。他举例说,盲人所以不知道黑白,不是他讲不出黑白的名称,而是因为他看不到黑白的实物。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三表就是本、原、用,也就是上面“本之于”古代圣明君的行事,下面“原之于”百姓的耳闻目见的经验,“用”就是检验它实践的效果是不是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
墨子主张人们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这里的强是指人们的主观努力,所谓“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还提出,天的意志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要求人们言行要“取法于天”,认为天子如果行善,天能赏他;天子为恶,天能罚他。要求人们尊天地,敬鬼神。
现在流传下来的《墨子》53篇,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集录。有人指出,其中《亲土》、《修身》、《所染》几篇是后人伪作,不能代表墨家思想。墨子的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名翟,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生卒年代已经不能确切知道,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鲁国(现山东西南部)人(一说宋国)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曾经学习儒学,因为对“礼”不满,而自己创立新的学派,就是墨家。据说墨子和门徒过着俭朴刻苦的生活,有极其严格的纪律。
墨子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等级尊卑,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主张“选择天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以下,也要选能人担任官长,不论出身的贵贱。针对儒家提出的“仁”,墨子主张“义”。所谓“义”,就是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主张兼爱,也就是社会上的人要互爱互助,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样才够得上称为“义”。当时正是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乱不已。墨子认为祸根就在于“不相爱”。他主张“非攻”,也就是要求好战的大国停止攻伐无罪之国。墨子把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一类征伐叫作“诛”,认为这一类征伐是顺应天意和民心的。
在名(概念)与实(具体事物)的关系上,墨子主张名从属于实。他认为天下所以认为有的,必然是大家耳闻目睹的,反之,则认为无。他举例说,盲人所以不知道黑白,不是他讲不出黑白的名称,而是因为他看不到黑白的实物。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三表就是本、原、用,也就是上面“本之于”古代圣明君的行事,下面“原之于”百姓的耳闻目见的经验,“用”就是检验它实践的效果是不是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
墨子主张人们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暖,不强必寒”。这里的强是指人们的主观努力,所谓“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还提出,天的意志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要求人们言行要“取法于天”,认为天子如果行善,天能赏他;天子为恶,天能罚他。要求人们尊天地,敬鬼神。
现在流传下来的《墨子》53篇,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集录。有人指出,其中《亲土》、《修身》、《所染》几篇是后人伪作,不能代表墨家思想。墨子的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就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学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