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郦道元学习成材故事

时间:2010-3-17 专题:郦道元
郦道元学习成材故事

您先慢慢看记》六引《元命苞》所作信,误。)元气之腠液也。(守敬按:《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元命苞》,腠作凑,《古微书》作津。)《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朱无如字,越同,戴增。守敬按:原书有如字。)故曰,水具财也。(朱具上有其字,赵同,戴删。按原书无其字,财作材。守敬按:以上《水地》文。)而水最为大。(戴删而字,上增五害之属四字。)水有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守敬按:原书引作别。)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守敬按:原书作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于海者,又命曰川水也。(守敬按:以上《度地》文。)《庄子》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守敬按:《秋水》文,经作泾,一作径,又或作淫。)《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守敬按:《博物志》、《类聚》八、《初学记》六、《御览》八、六十一、《事类赋注》六引《援神契》同。《白帖》六引汉作河。)《新论》(守敬按:《后汉书·桓谭传》,谭著书二十九篇,号曰《新论》。《隋志》及新、旧《唐志》并作十七卷,已佚。)曰: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守敬按:《类聚》九引《新论》此条,末句作故为平地灾害。)徐干(守敬按:徐干,《魏志》附,《王粲传》。)《齐都赋》曰:川渎则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朱作游,《笺》曰:《玉海》引此《赋》作逝。赵、戴改。会贞按:《大典》本、明抄本并作逝。)北朝沧洲,惊波沛后,浮沫扬奔。(朱浮讹作望。全校改,戴、赵改同。会贞按:《类聚》六十一节引《齐都赋》,有此前后四句,正作浮。)《风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朱河字在淮字下,赵同。戴乙。会贞按:《风俗通》引《尚书大传》、《礼·三正记》,以江、河、淮、济为四渎,与《尔雅》合。此《注》盖传钞倒错,戴乙是也。)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守敬按:《山泽》文。)《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称渎。(会贞按:《巡狩》文。德作功,《尔雅》疏引亦作功。)《释名》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会贞按:亦《释水》文。即《尔雅》所云,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出其东北陬,(孙星衍曰:《说文》,陬,隅也。董佑诚曰:此河水自蒲昌海伏流重源所出,当昆仑东北陬也。今中国诸山之脉,皆起自西藏阿里部落东北冈底斯山,即梵书之阿耨达山。绵亘东北数千里,至青海之玉树土司境,为巴颜哈喇山,河源出焉。河源左右之山,统名枯尔坤,即昆仑之转音。盖自冈底斯东,皆昆仑之脊,古所称昆仑墟,即在乎此。《山海经·西山经》称,昆仑之邱,河水、赤水、洋水、黑水出焉。郭《注》,洋或作清。《海内西经》称,海内昆仑之墟,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东北隅、黑水出西北隅。《大荒西经》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邱。《穆天子传》称,天子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今金沙江上源三,曰那木齐图乌兰木伦河,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河,喀齐乌兰木伦河,蒙古谓赤色为乌兰,盖即赤水。怒江上源有池曰喀喇池,东流曰喀喇乌苏河,蒙古谓黑色为喀喇,盖即黑水。其西流即今青海,亦曰西海。蒙古曰库可诺尔库可者,译言青,盖即青水。流沙即今戈壁,当安西州南,青海之西。是青海西北滨戈壁,黄河、金沙江、怒江三源之间,山名昆仑而迤东山脊为昆仑之证。惟《经》叙四水所出之方隅,前后互异,则传写之误也。《海内东经》称,西胡白玉山在流沙西,昆仑墟东。今冈底斯山北支为葱岭,戈壁当其东。《穆天子传》亦先升昆仑之邱,复西征至西王母之邦,是迤西山脊皆为昆仑之证。昆仑本在域中,《尔雅》以西王母与觚竹、北户、日下为四荒,则亦国名。周衰,德不及远,怪迂之说复兴,遂谓运河中国有五万里之远,又移昆仑于海外,指西王母为仙人。后儒震于怪物,并《禹贡》昆仑而疑之。《山海经》秦、汉人据古图所为,更经错乱,加以附会,故太史公已不敢言。然遗文轶句,犹资考证勃氏有云,自不登两龙于云辙,骋八骏于龟途,等轩辕之访百灵,方大禹之集会计,儒、墨之说,孰使辨哉?今中外一家,西陲万里,并入图籍,文轨之盛远轶轩姒,郦氏所称,适应今日。惜古籍散亡,仅亡大略耳。会贞按:董氏《水经注图说》甚精细。此条说昆仑亦合。惟以为河水自蒲昌海伏流重源所出,当昆仑东北陬,则误。详见卷末。)《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守敬按:《海内西经》文。)《尔雅》曰:(朱《笺》曰:此下当补河出昆仑墟五字。戴依补。赵云:按《注》上文引《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故节去《尔雅》之文,以免重复。朱氏欲补之,未识古人裁取之妙尔。戴亦误补。)色白;(守敬按:郭璞《注》云,发源处高洁峻凑,故水色白也。)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物理论》(守敬按:《隋志》,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晋徵士杨泉撰。新、旧《唐志》卷同。已佚。)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戴云:按此十六字,当是《注》内之小《注》,故杂在所引《尔雅》之间,书内如此类者甚多。守敬按:戴说是也。《尔雅》色黄下,即接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二句,而《类聚》八、《御览》六十一引《物理论》此条,并有下二句,盖以郦书为据,误认《尔雅》文为《物理论》也。不知《尔雅》上言所渠并千七百一川,故下统言百里千里之曲直。《物理论》但释色黄,与下词义不相属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守敬按:《释水》文。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朱《笺》曰:按张仲事出桓谭《新论》,而《汉书·沟洫志》议河浊不宜溉田者,乃大司马史长安张戎,字仲功。今称大司马张仲,疑误。戴云,脱史字、功字。赵据《沟洫志》颜《注》增功,失增史。)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朱令讹今,戴改,赵同。)至三月桃花水至,则河决,(守敬按:《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河必羡溢。师古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而《韩诗传》云,三月桃华水。此称三月,与《韩诗传》同。)以其噎不泄也。(守敬按:《说文》,噎,饭窒也。此谓水壅塞也。)禁民勿复引河。(守敬按:《御览》六十一、《事类赋注》六,并引张说,禁止有可字,此当据增。)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守敬按:《燕策》,齐有清济浊河,足以为固。则浊河之名久矣。)《述征记》(守敬按:《隋志》,《述征记》二卷,郭缘生撰。《旧唐志》有郭象《述征记》二卷,当即此书,误题郭象耳。)曰:盟津河津恒浊,(守敬按:盟津详本篇卷五。)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声乃过。(守敬按:《初学记》二十九略引郭缘生《述征记》无水下有声字。《御览》九百九引作伏滔《北征记》,亦云听水无声乃过,此当据增声字。)人见狐行方渡。余案《风俗通》云: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守敬按:《正失》文。)且狐性多疑,(守敬按:《埤雅》,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从孤省。)故俗有狐疑之说,(会贞按:《离骚》,心犹豫而狐疑。)亦未必一如缘生之言也。(会贞按:《颜氏家训》,狐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渡,今俗云狐疑。则又与缘生说合。《经》方言河出,郦氏因引《尔雅》色白,兼引渠并众川,色黄,又引《物理论》、张氏《议》、《述征记》详言河之浊,且牵连缕叙狐之渡河,皆下流事,殊为蔓衍。)保定郦道元故居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名为《水经注》。这部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的作者郦道元,是北朝北魏(386-534)时范阳郡涿县人,涿州城南的道元村有郦道元故居。《水经注》使其作者郦道元成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唐宋诗人陆龟蒙、苏东坡都有阅读《水经注》的嗜好。清初学者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则袁中郎。”称郦道元是山水游记文学的巨擘,世人所公认。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全国1252条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古今中外对《水经注》的研究形成了专门的学问-郦学。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33-1905)称郦道元《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东南亚学者认为郦道元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正如毛泽东所说:“《水经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郦道元为北魏范阳郡涿县人。故里在涿州市东道元村。道元,字善长,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候郦范之子,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一生好学不倦,从政之暇,著述不止,著成《水经注》40卷,为地理名著。后人对《水经注》研究有许多著述,被称为"郦学"。近时国外许多学者对"郦学"大量研究,日本甚至在大学内开有"郦学"课。郦道元的文风对后世,特别对柳宗元等人山水游记写景手法有着一定的影响。该给分了吧^-^
不知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