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哪里有郦道元《三峡》全文解释?

时间:2010-3-17 专题:郦道元
哪里有郦道元《三峡》全文解释?
风筝·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憔悴( )( )    吐蕾( )    瑟缩( )
苦心孤诣( )       虐杀( )    惩罚(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4.课文描写了小弟和“我”两个人物,请概括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进而说一说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以什么作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复述。

二、阅读理解

(一)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6.用“‖”给本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7.为什么小弟如此喜欢看别人放风筝?“我”又为什么不让小弟放?

(二)

“玩物丧志”是古人用来激励学子学习,告诫他们不要贪玩的一句名言。无疑,一个人一心沉湎于“玩物”是肯定要“丧志”的。但我以为“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玩”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它也常常能使人受益。为了说明玩的作用,不妨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另一个是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先叠纸镖,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镖。然后,用力一扔,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是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得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

其实玩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在玩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模拟性劳动、模拟性学习和准备性实践等等。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得到锻炼。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个“度”。玩得过了头,达到“贪”的程度就有害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在学校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地学。放学后,还有家教,还要补这个补那个,学这个学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一句:把玩还给孩子们!

8.本文作者对玩的看法如何?这种看法是怎样提出的?
9.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的?
10.用“‖”标明第三段的层次。
11.用一句话概括玩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不超过16个字)
12.本文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参考答案


一、1.qi2ocu@l7is8y@n{8ch6ng 2.(略。要求:造句要力求营造出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免给人不完整的感觉)3.堕落 坠毁 萧瑟 弹琴 偶然 向隅而泣 难堪湛蓝4.小弟既倾心风筝,渴望风筝,又极为怯懦委琐,不敢抗争,是个旧时代备受摧残的典型的儿童形象。“我”是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形象,在文中充当了虐杀童稚应有的好奇心和情趣而不自知的可悲角色。通过“风筝事件”,可以看出,兄弟俩人都是封建教育和反动伦理道德的受害者。本文的主题就是揭露封建教育及其伦理道德对少年儿童精神摧残的罪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5.全文以“风筝”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到一二风筝在空中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哀起笔,设下悬念。为了衬托“我”的内心悲哀,先回顾幼年的旧事,渲染故乡春日儿童放风筝的热烈景象,再转入“风筝事件”的正面描述,交代了内心悲哀的缘由,然后写“我”深深内疚补过无效的沉重心情。结尾又照应开头,表达了厌恶“严冬”、向往“春日”的情愫。6.第一句、最后一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①层:写“我”对放风筝的态度及原因。②层:通过对比,具体写小弟对风筝的痴爱。③层:写“我”对小弟爱风筝的看法。7.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风筝,况且作为兄长的“我”又不许小弟放风筝,所以小弟只好痴情地看别人放风筝。因为在“我”看来,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我”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小弟去放风筝。8.本文作者认为玩也常常使人受益。先引用名言“玩物丧志”,然后再指出“玩”的另一方面,就这样,作者辨证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9.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玩也常常使人受益”这一观点的。10.第一句、第五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11.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12.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






《三峡》郦道元
 〖备考特训〗
 基础训练:
 1作者郦道元,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学家。撰《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____著作,_______、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
 3加点字注音。
 ①迳黄牛山()②江湍纡回()③其石嵚崟()
 4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迳狼尾滩_______ ②负刀牵牛_______③虽途迳信宿_______、_______
 ④犹望见此物_______⑤相去二里_______⑥悉作人面形_______
 ⑦或大或小_______
 能力训练:
 5试把第二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6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
 
 7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何以得名的原因。
 
 8试比较上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创新探究:
 9“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景象出现在西陵峡内。想一想在《三峡》一文中也描写了西陵峡的景象,能默写一句吗?
 
 10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你知道余秋雨说的是哪里吗?说说你的推断理由。
 
 11《水经注●江水》一文,都是以“江水又东”四字做为各段文字的衔接。请你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善长北魏地理《水经注》综合性地理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起,……人,……牛,……黄,……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3①jìng②tuān③qīn
 4①经过②背③即使住两夜④还⑤距离⑥全、都⑦有的
 5江水又向东,流经狼尾滩,又越过人滩,袁山松说:“两滩相距二里。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那些石块棱角清晰,分布在几十步中,都像人面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其中特别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6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7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8都写了岸边的石的形状,都用了比喻手法和引用说明。不同点:①段写法由近到远,抓住一块岩石去写。②段由远到近,从大到小,写了一些石块给人的总的印象。
 9如“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泛泛不绝”。
 10三峡。三峡风光优美。
 11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资料:尽力了哦
风筝·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
憔悴( )( )    吐蕾( )    瑟缩( )
苦心孤诣( )       虐杀( )    惩罚( )
2.用下列词语造句。
4.课文描写了小弟和“我”两个人物,请概括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进而说一说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以什么作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复述。

二、阅读理解

(一)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6.用“‖”给本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7.为什么小弟如此喜欢看别人放风筝?“我”又为什么不让小弟放?

(二)

“玩物丧志”是古人用来激励学子学习,告诫他们不要贪玩的一句名言。无疑,一个人一心沉湎于“玩物”是肯定要“丧志”的。但我以为“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玩”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它也常常能使人受益。为了说明玩的作用,不妨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另一个是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先叠纸镖,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镖。然后,用力一扔,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是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得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

其实玩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在玩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模拟性劳动、模拟性学习和准备性实践等等。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得到锻炼。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个“度”。玩得过了头,达到“贪”的程度就有害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在学校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地学。放学后,还有家教,还要补这个补那个,学这个学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一句:把玩还给孩子们!

8.本文作者对玩的看法如何?这种看法是怎样提出的?
9.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的?
10.用“‖”标明第三段的层次。
11.用一句话概括玩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不超过16个字)
12.本文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参考答案


一、1.qi2ocu@l7is8y@n{8ch6ng 2.(略。要求:造句要力求营造出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免给人不完整的感觉)3.堕落 坠毁 萧瑟 弹琴 偶然 向隅而泣 难堪湛蓝4.小弟既倾心风筝,渴望风筝,又极为怯懦委琐,不敢抗争,是个旧时代备受摧残的典型的儿童形象。“我”是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形象,在文中充当了虐杀童稚应有的好奇心和情趣而不自知的可悲角色。通过“风筝事件”,可以看出,兄弟俩人都是封建教育和反动伦理道德的受害者。本文的主题就是揭露封建教育及其伦理道德对少年儿童精神摧残的罪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5.全文以“风筝”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到一二风筝在空中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哀起笔,设下悬念。为了衬托“我”的内心悲哀,先回顾幼年的旧事,渲染故乡春日儿童放风筝的热烈景象,再转入“风筝事件”的正面描述,交代了内心悲哀的缘由,然后写“我”深深内疚补过无效的沉重心情。结尾又照应开头,表达了厌恶“严冬”、向往“春日”的情愫。6.第一句、最后一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①层:写“我”对放风筝的态度及原因。②层:通过对比,具体写小弟对风筝的痴爱。③层:写“我”对小弟爱风筝的看法。7.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风筝,况且作为兄长的“我”又不许小弟放风筝,所以小弟只好痴情地看别人放风筝。因为在“我”看来,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我”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小弟去放风筝。8.本文作者认为玩也常常使人受益。先引用名言“玩物丧志”,然后再指出“玩”的另一方面,就这样,作者辨证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9.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玩也常常使人受益”这一观点的。10.第一句、第五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11.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12.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著有《水经注》。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文言文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至于夏天水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是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所以渔夫和船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