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针辕并地,见针不见辕。奈何?奈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0-3-17 专题:马钧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编辑本段]原理介绍
 指南车与司南、指南针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一手伸臂直指,只要在车开始移动前,根据天象将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后不管车向东还是向西转,由于车内有一种能够自动离合的齿轮系定向装置,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编辑本段]记载文献
 谓黄帝作。晋崔豹《古今注》卷上:“大驾指南车,起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谓风后作。《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谓玄女作。《事物纪原》卷二引《黄帝内传》:“玄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谓周公作。《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鬼谷子》:肃慎氏献白雉于文王。还,恐迷路问,周公因作指南车以送之。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黄帝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又周初越裳氏来贡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以軿车皆为司南之制。后东汉张衡、三国魏马钧、南朝齐祖冲之皆有造指南车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曾上指南车、记里鼓。宋天圣五年燕肃又创意造车大观元年吴德隆亦献制车之法。自晋代以后皇帝车驾卤簿多用指南车为前导。宋岳珂《愧郯录·指南记里鼓车》记其形制甚详。参阅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晋书·舆服志》、《宋书·礼志五》、《宋史·舆服志一》。
[编辑本段]指南车历史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据考证,三国魏马钧于青龙3年(235年)创造指南车,虽有记载,但造法失传。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进兵长安,后秦姚兴使令狐生制造指南车。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发过,未成,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鸩杀之。南朝的祖冲之又发明一次,《南齐书•祖冲之传》:“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宋史•舆服志》对指南车的机械结构,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此车仅用为帝王出行的仪仗。宋、金两朝的燕肃与吴德仁等科学家都研制出指南车,但之后又失传了。《宋史·舆服志》对其机械构造有具体记载。宋代造法有天圣五年(1027)燕肃所献传统做法和大观元年(1107)内侍省吴德仁所献车制两种。指南车的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在齿轮传动和离合器的应用上已取得很大成就。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编辑本段]指南车发明
 指南车的发明,最早的记录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说起。据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然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不过其后又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宋史·舆服志》则详细地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
[编辑本段]指南车制法
 燕肃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足轮(即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或圆周以及其中一些齿轮的齿距与齿数。由齿数、转动数,并保证木人指南的目的,可见古人掌握了关于齿轮匹配的力学知识和控制齿轮离合的方法。车轮转动,带动附于其上的垂直齿轮(称“附轮”或“附立足子轮”),该附轮又使与其啮合的小平轮转动,小平轮带动中心大平轮。指南木人的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当车转弯时,车辕会自动控制车上的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或车右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
 例如,当车向右转弯,则其前辕(车把的前端,人手拖车的地方)向右,后辕(车把的尾端,和前辕之间有钉子钉住,好像跷跷板一样)必向左。后辕连接两根竹绳,这两根竹绳分别绕过两个处与同一水平面上的滑轮(滑轮在左右小平轮之上),绑定在左右小平轮的轴上。此时后辕向左移动,通过竹绳和滑轮,把右小平轮拉起,从而与大平轮啮合,大平轮就随右小平轮而逆转。同时拉左小平轮的竹绳松弛,以致左小平轮受重力影响而下落,从而与大平轮脱离开(其实左右两个小平轮在车直走的时候都是出于大平轮下面,与大平轮分开,而现在的左小平轮距离大平轮更往下了)。这样一来,车往右转,左小平轮没用,右小平轮使大平轮向左转。由于各个齿轮匹配合理,车轮转向的弧度与大平轮逆转弧度相同,故木人指向不变。
 详细示意图请参见:ahref="cid-aa302853bd9d0bde.skydrive.live/play.aspx/.res/aa302853bd9d0bde"target="_blank"cid-aa302853bd9d0bde.skydrive.live/play.aspx/.res/aa302853bd9d0bde/a!2637/aa302853bd9d0bde!2638?ct=photos
 其后,吴德仁鉴于燕肃所制的指南车不能转大弯,否则指向就失灵这一大缺点,重新设计制作指南车。吴德仁指南车基本原理与燕肃一致,只是在附设装置方面较为复杂。他的车分上下两层。上层除木人指南外,绕木人还有二只龟、四只鹤和四个童子。上层13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就是为它们设的。下层的齿轮装置与结构如前所述,是他发明了绳轮离合装置,以保证车转大弯也不影响木人指向。
[编辑本段]现代指南车
 春秋时代的指南车,这些都是现代人记忆中的东西。在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笔者重新看到了这些东西。陈凯歌所长兴奋地介绍了仿制过程。
 陈所长应广东科技馆的要求改进制作了“指南车”,这辆车全部用红木制作而成,车身的雕刻十分细腻传神。另外,它还融入了现代技术,用激光来标示南方。他说,这样就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车高2米多,上面的小人手指南方,当车转动时,车内齿轮一同转动,使得小人的手永远指向南方。
 春秋时代的指南车,这些都是现代人记忆中的东西。在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笔者重新看到了这些东西。陈凯歌所长兴奋地介绍了仿制过程。
 陈所长应广东科技馆的要求改进制作了“指南车”,这辆车全部用红木制作而成,车身的雕刻十分细腻传神。另外,它还融入了现代技术,用激光来标示南方。他说,这样就更能激发观众的兴趣。车高2米多,上面的小人手指南方,当车转动时,车内齿轮一同转动,使得小人的手永远指向南方。
楼主真汗,这句话在网上都找不到!
指南车上的指针和车是在一起的,现在只剩下指针却不见了车,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估计是两军交战打败仗了,发出的哀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