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最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伟业,最后曹植怎么了?

时间:2010-3-17 专题:曹植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诛杀了丁仪、丁廙和两家的所有男性,曹植和其他诸侯都被送往他们各自的封地。

[221年],监国谒者灌均按曹丕的指使,宣称“曹植酒后傲慢无礼,要劫持皇帝的使臣”,司法部门请求曹丕依法治罪,曹丕碍于太后的影响,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曹植为鄄城侯。

[222年],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食邑2500户。

[223年],曹植被改封雍丘王。同年,曹植到洛阳朝会时,上书自责谢罪。曹丕欣赏他的诚意,特地下诏答复并安抚他。

[225年],曹丕东征路过雍丘,光临曹植的王府,赏赐给他500户食邑。

[226年],曹丕逝世,曹睿继位。次年,曹植被改封到浚仪县。

[228年],曹植又被改封回雍丘。曹植经常抱怨自己空怀才能却无处施展,上书请求朝廷任用自己。

[229年],曹植被改封到东阿县。

[231年],曹植再次上书,请求准许访问兄弟,得到恩准。曹植又上书陈述审核、选举官吏的道理,魏明帝曹睿当即回文答谢。同年,曹睿又下诏要求诸侯王于次年朝会。

[232年],以陈郡所辖四县封曹植为陈王,食邑3500户。曹植在朝会时请求单独召见,议论时政,并希望能因此得到重用,终未能如愿。他回到到自己的封国,怅然绝望。当时的法令对诸侯国很严苛,所置的官吏都是粗俗无用之人,所配给的士兵非老即残,而且最多不过二百人。由于曹植之前的过错,分给他的各种待遇又比别人少一半,十一年中三次改变他的封地爵位,因此曹植时常郁郁寡欢,终于成疾而死,年仅四十一岁,遗嘱只需薄葬即可。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被曹丕杀了


郁郁而终

被曹丕破害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虽然说天下的才,曹植一人就占了八成,未免赞植才华誉太过,但连谢灵运这样一个桀骜不逊的飘逸之人都对曹植如此推崇,可见曹植确实是才华盖世。曹植才华横溢,在曹操诸子中是最有才气的一个,曹操十分喜欢这个儿子,曾对左右说曹植是"最能顶大事者",并多次想立曹植为魏王太子,自己的继承人.曹操一世枭雄,识人无数,可在自己继承人的选择上却走了次眼.亲情总是会影响人的理智,曹操曾有一子名曹冲,就是小学语文课本里讲的那个称象的聪明少年,曹操十分看重这个儿子,可惜此子幼年夭折,曹操很是惋惜,而曹植也很有才华,很聪明,曹操器重曹植也很可能是在曹植身上看到了曹冲的影子,所以见曹植而思曹冲,所以对曹植甚是宠爱.此时的曹植正处于顺境之中,所写的文章多是意气风发,抒发报国热情的内容.而也许正是生活过的太顺利了,使曹植的思想过于单纯.曹植善作诗文歌赋,并不带表他也善于搞政治,能成为一个政治集团的领袖,他本身只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而其兄曹丕倒是很有政治手腕,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平心而论确实比曹植更适合继承曹操留下的基业.后来曹操也觉得曹植行为放任,狂放不羁,难堪大任,而没有立其为魏国太子.当时曹操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中原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但此时的还是三足鼎立,要代汉称帝还是需要一个有政治头脑,有手段的人,当然曹丕在争夺权力时所使的阴谋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在曹操死后,终于把傀儡汉帝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死后被尊为明帝,也算了却了曹操生前的一个遗憾.如果,曹植继承了曹操基业,汉魏历史很可能改写,曹植的命运可能也不会比历史上另外几个文人皇帝好多少.曹植和曹丕两兄弟,曹植的名气比曹丕要大些,没有认真看过史书的的人很可能不知道魏明帝曹丕,但提起曹植绝大多数的人都;略知其一二,也许是弱者较受同情的缘故,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曹植,而不耻曹丕的卑鄙手段.而曹植留世的诸多文章无疑对他的形象也是个正面的宣传.现在的电视剧中,曹植总被塑造成一个才华出众,忠厚淳朴的年轻人,而曹丕经常被塑造成一个不学无术,阴险深沉的小人.曹植的才华集溢今古是不怔的事实,而说他忠厚淳朴也不无道理,否则他也不会轻易就被曹丕暗算.但对曹丕形象的塑造就有失偏颇了.曹丕自小生长在文人集团,自幼也是饱读诗书,虽然在文学造诣和成就上不及曹植,但在文学上也是有相当成就的,他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他所著的<<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后人将他的诗文编成《魏文帝集》,流传至今。可见曹丕并不是一个有术无学的人,可以说他既是一个文人,又是一个政治家.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曹植的才华在曹丕之上,又威胁着自己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曹丕对这个弟弟是嫉恨入骨了.曹丕的心胸本来就不开阔,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曹丕尚能矫情自饰,不敢对弟弟下手,曹操一死,曹丕自然要清算的,曹植免不了要受打击和迫害.史上著名的<<七步诗>>也出自这一时期,曹丕虽然妒忌曹植,想杀曹植,可他也不是一个完全冷酷不念亲情的人,不论什么原因使他没有杀曹植,至少曹植在曹丕当政的时期没有遭到曹丕的政治屠杀,曹丕死后曹植还多活了四年,这说明曹丕多少还是一个有人性的帝王.而自古帝王之家是没有多少亲情可言的,权力往往是人变的冷酷无情,帝王之家父子相残也不少见,更何况兄弟.唐太宗,明成祖这样的明君都曾杀过自己的兄弟,曹丕在当权后能给其弟留活口,已是难能可贵了.自曹丕掌权之后,曹植就一直受到政治上的打压和迫害,很是抑郁,更他早年的生活更是天壤之别,应该说一个人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应该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曹植却依然单纯的可爱.公元226年,曹丕死后,曹植还认为自己的苦日子到头了,有机会出来一展抱负了,于是上书他的侄子,也就是即位的曹丕之子曹睿,希望希望领兵去西灭"违命之蜀",东剿"不臣之吴",其实曹植在自己失势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自己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生死完全在他人之手,日后苟且活命就已是大幸,有所作为的机会已如一江春水东去也,再谈报效国家只会引祸上身.可是这个才高八斗的诗人却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父子家天下,曹睿即使再大度也不可能让一个和自己父亲争夺过权力的人去统领军队.曹植君子之心被别人以小人度之也不足为奇了.果然,曹植的肺腑之言引来曹睿的猜忌,对曹植的打击和压迫有增无减.这样的打击使曹植更加郁郁寡欢,不久便抑郁悲愤而亡了,时年四十一岁.曹植年少的时候曾经写<<白马赋>>一篇,诗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性格决定命运,曹植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最终没有达成,他并没有如他诗中所表达的一样为国捐躯,甚至连为国出力的机会都没有,反而在兄弟手足相残之中抑郁不得志而亡.而曹丕虽然当了皇帝,可是却也只活了四十岁,岂非命乎.37

负责任地说:

曹植后来苟全了性命

整日只是以文会友

但朝廷始终对他不太放心

屡次对他进行迁封(被迫搬家)

但最后曹植是善终的

享年40岁(在古代不算短寿)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废汉称帝,使就国。黄初二年(22),贬爵安乡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仪;六年,封为陈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植的性个有些软弱,制江山并非读诗书,诗书读的好不一定能制天下.曹操曾有意让自己的接班人来做帝王,所以他不能选曹植,因为制天下需要的不光是聪明才直,而还要威严.曹植本人还爱喝醉酒,而要的是不能有什么软肋,被人控制曹丕攻于心计,政治上比较可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