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促使秦朝灭亡的两个决定性战争是什么

时间:2010-3-17 专题:秦朝赵高
促使秦朝灭亡的两个决定性战争是什么?有巨鹿之战一个,那个不知道是什么?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
关于他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年被赵高逼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

李斯(前280年?~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后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辅佐了嬴政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和赵高合谋拥护秦二世上位之后,赵高处死李斯。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扶苏(出生年月不明,逝世于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郑妃。
扶苏的政治见解与秦始皇不同,因此多次直接上柬反对始皇的做法,被始皇外派到上郡(今天陕西北部黄河西岸)督军。始皇死后,赵高等想立胡亥为皇帝,但怕扶苏举兵反抗,因此将始皇之死秘而不宣,假造始皇令命扶苏自杀。

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秦始皇孙子,扶苏之子。
秦始皇崩,二世胡亥即位,赵高又杀二世,立秦王子婴;子婴不满赵高专权,在用计除掉宦官赵高之后,向先入关的一支秦末起义军首领刘邦投降,被后入关的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羽杀死。只当了46天皇帝。
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二是"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三是"二世兄"说。这三说当中,"二世兄子"一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书,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项羽率军和秦军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攻秦救赵,先入关中者为王
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在消灭项梁之后,又率秦军北上渡河,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随后命秦将王离、涉间的包围赵国的巨鹿,章邯屯兵于南,修筑甬道为围城的秦军输送粮草。
为此,楚怀王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另一支军队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并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怒杀宋义,执掌帅印
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古地名,在现在山东曹县东南),便按兵不动,滞留达四十六天。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阵亡的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便催促宋义发兵,宋义不听,反讥项羽有勇无谋,还传下命令,凡是凶猛、违逆、贪功而不听号令的人,皆格杀勿论。
宋义把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当宰相,送行到无盐(古县名,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东)这个地方,饮酒作乐。当时天降大雨,天气寒冷,士兵们又冷又饿,项羽利用这一点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一天早上,项羽闯入宋义帐中,将其斩首。项羽对士兵们说,宋义和齐国串通,要谋反楚国,自己是奉楚怀王的密令杀宋义的。并同时派人报告楚怀王,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主帅,率兵救赵。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楚军数量远远少于秦军,项羽先派英布率两万楚军渡河,救援巨鹿,获得几场小胜。项羽随后亲自率军渡河,并下令将炊具打破,将船只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表明拼死一战的决心(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项羽军队十分勇猛,九战九捷,以少胜多,一个楚军能抵得上十个秦军(《史记》中记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这就是成语“以一当十”的由来),破坏了秦军甬道,使得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不投降,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
作壁上观,诸侯归顺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当楚军进攻秦军的时候,各路诸侯军仍闭门不出,各个将领只是从营垒上观望(《史记》中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这就是成语“作壁上观”的由来),及至看到楚军大破秦军,各路诸侯军才无不感到敬服,纷纷归顺项羽。
巨鹿之战后,章邯率秦军余众投降,但不久之后,项羽担心秦朝降军生变,便把20万的降兵活埋了,但并没有处死章邯等秦将。(《史记》中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刘邦乘项羽鏖战,秦关中空虚之机,抢先一步进入了秦朝首都咸阳,秦王子婴出降。
参考资料:http://eeeeee.org/wiki/%e7%a7%a6%e6%9c%9d
楚汉战争末期,一贯“战必胜、攻必克”的长胜将军项羽在取得彭城之战的大捷后,更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在“内无自知之明,外无军事谋士”的险恶境况下,被刘邦在垓下重重包围,身陷困境。当他准备突围时,唯一牵挂的是他的爱妃虞姬。他和虞姬对唱告别,挥泪如雨。“虞姬虞姬可奈何”道出了他不能带爱妃一起走的无奈之情。项羽,这位铁骨铮铮的战争英雄,此刻为了儿女情长,竟泪如泉涌,难舍难分。他的似水柔情,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爱情,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是一个美丽而永恒的话题。项羽别姬时凄美、哀婉、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为世代所传唱,他和虞姬危难关头,形影相随的真挚情感给后人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项羽酒泪别姬后,“四面楚歌”给他造成一个“十面埋伏”的错觉。他边战边逃至东城时,身边只剩28名壮士。此时,项羽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失误,才败到如此的地步,而他却认为是“天灭我也”!在乌江边,本来有一只小船可以送他东渡乌江,重振雄风,可他却“无颜见江东父老”,将跟随自己7年,身经百战的宝马送与亭长。当看到追兵中刘邦的大将(前项羽手厂的将军)时,池长叹一声。你是我的故友,我就将头颅送给你了!于是他仰天大笑,拔刘自刎。这位被后人誉为战争之神的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仅3l岁的生命。楚汉战争就此以项羽的惨败而告终。
“破釜沉舟”、“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所显示的项羽的非凡勇气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世代的人们所颂扬。同时,人们更为他“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而深深的痛惜。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造就他一生的命运。在项羽的战争生涯中,一贯坚信自己勇猛无敌,能征善战的这位西楚霸王却从来不懂珍惜身边的有用人才,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使得一大批人才弃他而去。一代名将韩信早年谋职于项羽集团,可惜项羽没有萧河的慧眼,使这位军事天才得不到用武之地,因而毫不犹豫地跳槽投奔了刘邦。之后,会听善言,会用人才,会赏罚分明的刘邦听取谋士陈平的计策,又让项羽失去了唯一的谋士范增。从此,西楚霸王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试想,假如韩信辅助了项羽,假如范增等一大批军事谋士不曾离开而倍受重用,那么,楚汉战争的结局又会如何?
~   注··上面的是本人找来的并不是自己写的·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本公子颇不以为然。其一,秦朝的焚书垦儒比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说,是小无见大无。而且烧几本书,就能亡国,真是笑话。其二,秦非无道。秦只以苛律著称,并加以严格的连坐。体现了以法治国,法律无情。秦国的律法是狠,但就是在这样的律法背景下,秦能从西北的一个西戎诸侯,扫六合,并天下,气吞山河。诚然此法可能水土不服,到了六国故土,当地百姓不能适应具有秦国特色的律令。但秦朝有一支所向披靡的百万雄师,这支军队,曾经让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战场上的秦军各个赤膊上阵,掖下夹俘虏,手提敌军首级(这跟秦国的军事奖励制度有关,秦军领赏以脑袋为凭,因此脑袋是最重要的),勇猛无比。而且当时秦军的军事经验是最高的。秦国兵器的制作工艺也是最好的,已经实施了流水线式的生产程序,为此,秦国仍沿用以青铜器来制作工艺,不使用铁兵器(因为当时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铁器要成熟的多,完善的多)。试想一支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呢!!为什么一支能横扫六国的军队被刚刚武装起来的农民起义军给消灭了呢?为什么一支能在长平与赵国四十五万铁骑鏖战数月并全歼敌军被3万破釜沉舟的项军给全歼了呢?最后这支军队连关(函古关)内都守不住了,把老巢都给丢了。试想当年苏秦掌持六国相印,率百万之师都不能攻下。而刘邦和项羽都只有几万军队就这样把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给送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公子窃以为是秦王朝内部的耗斗才成全了刘邦这小子。秦始皇一身的败笔就在他没有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这是个千古之迷)和用人不当,特别是信任李斯这小人,便有了沙丘阴谋。导致后来扶苏和蒙恬将军被杀害。江山落到胡亥这厮手上,没几年太监赵高杀胡亥,立扶苏之子子婴为帝,后子婴杀赵高。这一切的一切导致秦王朝内部的四分五裂,迅速丧失了政治上的优势和军事上的优势。更为严重的是当起义烽烟四起之时,远在北方抗击匈奴的二十万秦军和在百越(今指越南)的三十万秦军却按兵不动,这不是很奇怪么!甚至到最后,秦朝靠囚犯来守卫都城咸阳。现在历史的真相已经清楚了,秦非亡于暴政,也非亡于六国遗民的共同抗秦,而是亡于自己的后院。15年,从最强大到被灭亡只有用了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值得深思!!!!
秦之所以灭亡,根源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李斯,一个是赵高。
为什么要说李斯?在《过秦论》里说是因为不变法,看过很多书之后我认为不是,如果说是因为秦法太严,那在大乱的时侯秦国人怎么不造反,不一呼百应呢?外面是沸沸扬扬,关中以外非秦所有,关中却安安静静,项羽坑杀了二十万,都是秦人。所以,原因不在法上,而是因为那时的关东人和秦人不是一家人,也就是说,秦人是秦人,是现在的陕西人,而随便拉个省的,比如河北人,你就不能说人家是秦人,但你说他是汉人,他一定不会反对。所以,当时的反秦事业搞的那么轰轰烈烈,最重要是因为当是大家都不认为自己是秦人,也就是说,对秦王朝,心目中没有那种正统管念,还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想法。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正统观念是很重的,王莽篡汉,大家还帮他恢复。而造成这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坏处大家可能都知道,但他之所以存在过,也是有他的价值的,在马氏的《君主论》里提到过,当王国征服一个地区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永久的占领他,一是驻大批的军队,这个顶用,但是不经济。二就是君主直接住在新占的地方。但君主只有一个。而分封制实际上就是起君主替身的作用。很多事情都不是光有害没有利或光有利而没有害,重要的是权衡而已。而当秦王朝考率这个问题时,赢政并不象有些人想的说的那么利害,就听李斯的了,所以当陈胜起义时,我不说别的,就光说最终在灭秦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项羽和刘邦,项羽反的时候是和那个地方的太守商量一起反,然后在出奇不意杀掉太守自己反;刘邦是跟县令都商量好合活,只是后来县令见刘邦人多怕不好控制反悔才不得以杀了他,可见秦地方官起的作用了,谁能说秦的灭亡跟没有分封没关系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赵高是秦始皇和秦二世宠信的宦官。一般认为他直接导致了秦朝的覆灭。他最后被秦三世杀死。
关于他的身世,有很多种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并逼死李斯。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陵墓里。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年被赵高逼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

李斯(前280年?~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后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辅佐了嬴政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和赵高合谋拥护秦二世上位之后,赵高处死李斯。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扶苏(出生年月不明,逝世于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长子,母亲是郑妃。
扶苏的政治见解与秦始皇不同,因此多次直接上柬反对始皇的做法,被始皇外派到上郡(今天陕西北部黄河西岸)督军。始皇死后,赵高等想立胡亥为皇帝,但怕扶苏举兵反抗,因此将始皇之死秘而不宣,假造始皇令命扶苏自杀。

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秦始皇孙子,扶苏之子。
秦始皇崩,二世胡亥即位,赵高又杀二世,立秦王子婴;子婴不满赵高专权,在用计除掉宦官赵高之后,向先入关的一支秦末起义军首领刘邦投降,被后入关的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项羽杀死。只当了46天皇帝。
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二是"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三是"二世兄"说。这三说当中,"二世兄子"一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书,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项羽率军和秦军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攻秦救赵,先入关中者为王
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在消灭项梁之后,又率秦军北上渡河,攻打赵国,并大败赵军,随后命秦将王离、涉间的包围赵国的巨鹿,章邯屯兵于南,修筑甬道为围城的秦军输送粮草。
为此,楚怀王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项羽为副帅,另一支军队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并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怒杀宋义,执掌帅印
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古地名,在现在山东曹县东南),便按兵不动,滞留达四十六天。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阵亡的叔父项梁报仇雪恨,便催促宋义发兵,宋义不听,反讥项羽有勇无谋,还传下命令,凡是凶猛、违逆、贪功而不听号令的人,皆格杀勿论。
宋义把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当宰相,送行到无盐(古县名,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东)这个地方,饮酒作乐。当时天降大雨,天气寒冷,士兵们又冷又饿,项羽利用这一点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一天早上,项羽闯入宋义帐中,将其斩首。项羽对士兵们说,宋义和齐国串通,要谋反楚国,自己是奉楚怀王的密令杀宋义的。并同时派人报告楚怀王,怀王便任命项羽为主帅,率兵救赵。
破釜沉舟,以一当十
楚军数量远远少于秦军,项羽先派英布率两万楚军渡河,救援巨鹿,获得几场小胜。项羽随后亲自率军渡河,并下令将炊具打破,将船只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以表明拼死一战的决心(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项羽军队十分勇猛,九战九捷,以少胜多,一个楚军能抵得上十个秦军(《史记》中记载:“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这就是成语“以一当十”的由来),破坏了秦军甬道,使得秦军大败。秦将苏角阵亡,王离被俘,涉间拒不投降,跳到火堆里自焚而死。
作壁上观,诸侯归顺
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当楚军进攻秦军的时候,各路诸侯军仍闭门不出,各个将领只是从营垒上观望(《史记》中记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这就是成语“作壁上观”的由来),及至看到楚军大破秦军,各路诸侯军才无不感到敬服,纷纷归顺项羽。
巨鹿之战后,章邯率秦军余众投降,但不久之后,项羽担心秦朝降军生变,便把20万的降兵活埋了,但并没有处死章邯等秦将。(《史记》中记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刘邦乘项羽鏖战,秦关中空虚之机,抢先一步进入了秦朝首都咸阳,秦王子婴出降。
参考资料:http://eeeeee.org/wiki/%e7%a7%a6%e6%9c%9d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