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10-3-18 专题: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载沣
醇亲王载沣,爱新觉罗氏(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其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是为宣统帝,同时被授为监国摄政理朝政。宣统三年,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退归府邸。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载沣
醇亲王载沣,爱新觉罗氏(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其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是为宣统帝,同时被授为监国摄政理朝政。宣统三年,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退归府邸。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载沣
醇亲王载沣,爱新觉罗氏(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

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其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是为宣统帝,同时被授为监国摄政理朝政。宣统三年,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退归府邸。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第二代醇亲王
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醇亲王府连续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也就是所谓“两代潜龙,一朝摄政”。这本是清朝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却因清朝灭亡于其手而黯然失色。
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满族。北京人。世袭醇亲王。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胞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1908年任清军机大臣。同年11月溥仪继位后,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
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
载沣有四子、七女:
福晋瓜尔佳氏
长子: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次子: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1909—1925),
次女:爱新觉罗·韫和(1911—2001),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1913—1992),
侧福晋邓佳氏
三子:爱新觉罗·溥倛(1915—1918),
四子:爱新觉罗·溥任(1918—),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1914—2003),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1917—1998),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1919—1982),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1921—2005),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编辑本段]最后的摄政王
早在载沣出使德国之前,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就曾经发出邀请,要求他出
使时顺道访问美国,以促进两国友好。载沣认为“于势不能不允”。他又曾
预料到,其他国家也可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觉得都不便拒绝。因此他曾经
奏请西安行在,给以方便,允许他不必一一请示,从权答允。果然不出所料
,后来日本、比利时等国也提出了同样的邀请。
然而载沣认为访问太多也不可能,打算只访美、日两国。但西安行在却
在9月18日下谕说,在德国办完了事情就直接回国,连美国、日本也不去了

这件事在当时曾经引起中外舆论界的纷纷猜测,弄不清是什么用意。后
来忽然有外电传说:光绪皇帝年已三十,结婚多年而并无后嗣,而且体弱多
病。因此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在为将来皇位的继承问题而担忧。他们急
于让载沣回国完婚,生子继承帝位。
这种传说当时似乎是解除了人们心中的疑团,其实细想起来,却是颇为
牵强的。即使慈禧果真已有这样的计划,而结婚生子却并不是那么急如星火
的事情,并且事实上载沣回国后也没有马上结婚,而是在第二年的秋天才结
婚的。当时如果再多走几个国家,结婚也不会受到影响。
慈禧下令载沣很快回国,表面上还有一条理由,就是载沣在德国不服水
土,饮食减少。但这也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西巡大事记》上有明
确的记载,慈禧怕得罪德国。因为德国方面强调亲王道歉是“专程”而去的
,如果绕道他国,就被认为“有违专诚之意”。慈禧急召载沣归国,实在是
德国对清廷施加压力的结果。
在载沣出使中,人们发现了他,便把扭转大清败局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
上。现在他回国了,人们又把继承帝位的希望也寄托在他的身上。这反映了
一种并不美妙的现实情况,在庞大的皇族中实在难以找到足以寄托希望的人

我们如今实在难以找到根据,来证明当时慈禧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让载
沣未来的儿子接替皇位。但外面所传慈禧让载沣结婚,却决不是毫不沾边的
无稽之谈。可以肯定的确凿事实是:慈禧要指定载沣同他的宠臣荣禄的女儿
瓜尔加氏结婚,这时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载沣匆匆回国,于1901年11月3日到达上海。11月9日登轮北上,15日到
天津即乘火车人京。他于12月10日受到自西安返京途中驻跸开封的慈禧的接
见。慈禧并赐膳表示慰劳。12月12日慈禧又一次召见载沣。圆12月14日两宫
自开封启銮北上,1902年1月3日抵达保定,驻跸四天。太后乘在保定暂住的
机会。向载沣宣布了指定他同瓜尔佳氏结婚的懿旨。
中国一方面已经沦为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面又受到慈禧的
极其严密的封建统治。这就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所面临的,也是
载沣所面临的历史现实。这个现实给亿万中国普通人民所带来的是无穷无尽
的灾难。就连载沣这样一位显达的贵人,也无法摆脱这个现实的影响。最明
显的事实是,他的婚姻先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君主这两种强暴势力的破坏
和干扰。
原来他早先就已经订好了一门亲事,那姑娘自然也不是普通平民,而是
出自满洲的贵族之家。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
恶不作。为了逃避外国兵的污辱,北京有不少贵族和官员的家庭满门自尽。
这位姑娘一家也殉难了。后来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又亲自主持,给儿子订好了
第二门亲事,并且已经放了大定,只待选择吉日迎娶过门了。这次订婚虽是
按着封建的老办法由载沣的母亲作主的,而载沣本人却对那姑娘十分中意。
但是,霸道的慈禧为所欲为,可以无视那些封建礼法,不顾一切人情常
理。她从个人的私利出发,为了达到一举而控制和笼络两个显要家庭的政治
目的,悍然毁弃了人家既定的婚约。刘佳氏为此气得精神失常,背地里千遍
万遍地咒骂慈禧,明面上却是敢怒而不敢言。载沣本人极感突然,他对太后
的这种做法并不满意。然而太后指婚是极大的荣耀,决无拒绝或谢辞的道理
。载沣更缺乏谢辞的勇气。他接受了太后的旨意,连连叩头谢恩。
1902年秋九月,十九岁的载沣,遵照慈禧的旨意,同比他小一岁的瓜尔
佳氏,举行了隆重的、介乎皇子和亲王之间的高规格的婚礼。
皇子婚仪的全部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第一步是指婚,并且指定筹办婚事
的大臣和命妇。这大致相当于婚事筹办委员会。第二步是向未来福晋的父亲
传旨。接旨的人身着礼服进宫,到乾清门,面向北下跪,传旨的大臣面向西
宣读指婚的谕旨。接旨的人三跪九拜退下礼成。第三步是皇子亲临福晋家行
文定礼,下一步是福晋家在迎娶的前一天将妆具送陈皇子宫中。这以后才是
奉迎新妇、合卺、设宴、新夫妇朝见帝后,九日归宁等礼。
载沣作为亲王,结婚本与皇宫无关。但因是太后指婚,所以一切礼仪也
就更加完备,而接近皇子结婚的规格了。慈禧对这件婚事十分满意,对双方
的赏赐都极为丰厚。
载沣既因出洋而名闻中外,当然也就更加受到慈禧的重视。他又服服帖
帖地接受了慈禧包办的婚姻,这就更加得到慈禧的欢心。这一切,为他的进
一步上升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1903年春,他刚满二十岁,就被任命为随扈大臣。1906年春受命管理对
守卫京城负有重要责任的健锐营事务。同年秋任正红旗满族都统。他的亲王
爵位是超品级的,而这时他的官职也已经达到一品大员了。但是,这些还都
是重要的武职,此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军国大事。
1907年6月19日,二十四岁的载沣受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从此他
成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军国大计莫不总揽”的最高机密机关的
领导成员之一,同以前临时奉命出使和出差,或者只管某一部分工作的情形
大不相同了。显然,“学习行走”,慈禧有意让他进入辅佐自己决策大计
的军机处去锻炼一个时期。就在载沣二十四岁这一年的秋天,慈禧又给了他
西苑门内骑马的优赏。到了冬天,他又得到了穿嗉貂褂的恩遇。这些本来
都是皇帝表示体恤臣下,给与年老体弱的大臣的尊崇,如今却给了一个年轻
人。这实际上是要进一步提升的准备和暗示。
载沣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二兄载湉。因同治病卒无嗣,由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甘一日,醇亲王奕譞病逝,奉旨由载沣袭醇亲王位。光绪二十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太平湖旧府前部修为醇贤亲王祠堂,后部改为“潜龙邸”,仍由醇王府派人看管。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授为“阅兵大臣”。五月,授为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三十三年五月,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正月,任为“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载沣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年号“宣统”,同时授载沣为监国摄政理朝政。

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退归府邸。隆裕太后率溥仪宣布退位,但因双方订立有“优待条件”,内中有宣统名号不废,仍暂居宫内,形成了一个“小朝廷”。

1913年,隆裕太后病危遗命:“醇亲王载沣照料内廷一切事务。”

1913年9月,孙中山先生来北京访问时曾到醇王府访问,次日载沣同江朝宗到行馆回拜并互赠签名像片。

1917年7月,张勋籍机来北京发动“复辟”政变,因张有“不准亲贵参政”,所以很少有满族人参加。

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曾到醇王府暂住。次年,由日本使馆到天津日租界居住。“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后离津去东北。事前,载沣曾两次劝溥仪不要轻举妄动,并未听从。

1939年,天津发生水灾后,率家属迁回北京,住在醇王府花园。

“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来北京接收,因载沣在沦陷期并未参与伪政权,市政当局曾派人持函致以慰问。

1949年北京解放后,载沣受到照顾。因生活问题,将后海房屋售与国立高级工业学校。解放后,载沣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照顾,铭感之下,也对公益事业作出一些表现,如:将家存图书、文物捐赠北京大学;响应淮北水灾捐款,带头购买“胜利折实公债”……。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3月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在清朝后期,两代醇亲王都是父以子贵。第一代醇亲王奕環,由于次子载湉继同治之后为帝(光绪),得享“世袭罔替”的殊遇。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由于长子溥仪继光绪之后以幼龄继帝位(宣统),遂作了监国摄政王,入理朝政。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病逝,3岁的溥仪受命进宫继位。慈禧继之逝世,这位年幼的新主,由其父——新受命的监国摄政王载沣扶护着举行登基大典。载沣侧身跪着,双手扶住溥仪坐上太和殿的宝座,接受百官朝贺。3岁的小皇帝坐不住,哭喊不止,连喊“我要回家!”载沣连连哄劝说:“快完了,别哭!”这话果真应验,溥仪做了3年皇帝就“完了”,辛亥革命推倒清王朝,宣统“回家”了。

后来,摄政王遇刺,虽未被害,却给刺客汪兆铭扬了名。

1910年(宣统二年),革命党人汪兆铭、黄复生和罗世勋合谋暗杀摄政王。黄、罗二人于2月21日傍晚,把装有炸药的铁罐埋在载沣上朝必经之路的甘水桥下,被禁卫军官警发现,当场将二人逮捕,并将未赴现场的汪兆铭也逮捕起来。因有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的庇护,为之奔走说项,这个暗杀未遂案得到从宽处理,三个犯人次年即获特赦出狱。汪兆铭由此出了名,后来被袁世凯揽了去,在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时为袁效力不少。

载沣作了摄政王,面对革命党人在各地起义的风暴,耳边是宫内外要求立宪的呼声,身旁还有宗室权贵的明争暗斗。他无力解决朝廷积弊,只痛恨军机大臣袁世凯,因为他怕有袁在,他的摄政大权就难于行使,又记恨戊戌政变袁陷害光绪之仇,所以罢黜了袁世凯,令他回河南原籍。但权诈多谋的袁世凯,恃有北洋新军的支持和朝内已培植的党羽呼应,他虽下野,却包藏祸心,伺机而动。武昌起义的警报到了北京,袁党亲信乘载沣惊魂未定,手足失措之机,群起推举起用袁世凯,载沣无法,只得应允。袁回北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即以隆裕皇太后的名义免去载沣摄政王的官职。这以后,袁世凯得心应手,先借革命党人的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后借清皇室名义给革命党人以压力,捞取南北议和后的大总统职位。

载沣在醇王府住了10多年。1928年到1939年迁居天津,在旧英租界和日租界都住过。1939年天津大水灾,8月又回到北京醇王府,据悉于1951年病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