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史记》中的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时间:2010-3-21 专题:项羽
《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这之后,项羽名声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有将官都震骇顺服。这大大增加了项羽的自信心,失势也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指挥楚军同秦军作战,楚军一过河就运用了的军队,激战多次,断绝了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这时,诸侯军队来救援,但没有一个敢派兵出战。项羽指挥的军队呼声动天,无一不以一多十,震慑了秦国的诸侯将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军时,每人都曲膝而进,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这时开始做诸侯的上将军,诸侯们的军队都归他指挥。

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使项羽更为骄傲,本来就无深谋远虑的他更显得头脑简单,轻视敌人。当时项羽兵有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下属范增劝项羽: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什么都能抛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赶紧进攻,不要失掉良机,否则会后患无穷。但项羽却根本听不进,而轻信项伯的话,在鸿门宴时,,他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但他却白白失掉了机会,给刘邦消灭自己创造了条件。

鸿门宴以后没几天,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咸阳城,他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推翻了暴虐的秦王,却也因为残酷的烧杀而失掉民心,同时埋下了日后败亡的凶机。项羽行军打仗有勇有谋,可是政治头脑却太幼稚,他竟然凭使者的一面之词,就怀疑衷心耿耿的范增勾结刘邦。

在项羽流动作战疲于奔命之时,刘邦却不断为巩固自己的基业而深谋远虑,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楚汉优劣形式发生逆转,刘邦正拥有广大的后方,实力大增,乘机发动垓下之战,要把项羽消灭。而此时项羽由于经营不当,用人不当,实力已大大削弱。在项羽被刘邦军队追杀突围到乌江时,有一个乌江亭长让他东渡乌江逃命,但项羽却说:“天意要亡,又何必渡江逃生呢?”这既表现出项羽的大无畏气概,但也暴露出他的宿命论思想,他把自己的作战过失都归咎于“天意”,至死还不觉醒。就这样,项羽在乌江结束自己悲壮的一生。

项羽一生犯过两次大错,虽然他自己未必意识到,但却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其一是放走了潜在的劲敌刘邦,其二是分封诸侯,开历史倒车,这是最致命的。

你好,我将《史记·项羽本纪》原版收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有疑问欢迎追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
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
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
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
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
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
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
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
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
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
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时某
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
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
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
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
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
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
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
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
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於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
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
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项梁谓军吏曰:“陈
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乃进兵击秦
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项梁
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
战。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项梁前使项
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召
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
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
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
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田
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
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
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
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於齐。齐遂不肯
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
外黄,外黄未下。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於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
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
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
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
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
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
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馀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
军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
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
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
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
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
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
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
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
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乃
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赵,
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
於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
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
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
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
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
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
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
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
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
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
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卻,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
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
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
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愿将军孰计之。”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
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
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
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卻,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
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
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
伏鈇质,妻子为僇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
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
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
“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
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到新安。诸侯
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
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
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
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
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
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
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
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
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
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
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
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
少长?”良曰:“长於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
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
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
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
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
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
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
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
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
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
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
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於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
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
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
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
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
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
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
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
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
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
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
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
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
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
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
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
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
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
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
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
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
邾。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韩广为
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
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
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
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
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於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番君将
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
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
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
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
无终,并王其地。


项羽是秦末反秦义军的重要领袖、名将和楚军统帅。

他生活在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间,名籍,字羽。项氏世代为楚将。项羽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在叔父项梁的辅导下读书、习武,略知兵法,后随叔父避难于吴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人之语。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此后爆发巨鹿之战,项羽军勇猛无敌,与秦军屡战屡胜,大破秦军。项羽从此取得了统帅诸侯的地位。

公元前205年,项羽强迫义帝迁往郴县,而后又将其杀于江中,诸侯自此渐生背反之心。田荣首先在齐地发难,项羽亲自率部平叛。在项羽征讨之时,刘邦出师,还定三秦,尽占关中之地。之后,刘邦率领5个诸侯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出兵,汉军大败。大败后的刘邦重整旗鼓,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与项羽相持。楚军在军事上渐处劣势,刘邦乘机派人游说项羽,达成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盟约。同时,项羽释放了战争中俘获的刘太公和吕雉等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背信弃义,带兵追击东归的项羽。项羽回击,大败汉军。其后诸侯军队皆至,项羽孤军陷于重围,败至垓下,兵少食尽。韩信彭越诸军,合围愈急。为动摇楚军心,张良和韩信让汉军夜唱楚歌,项羽闻楚歌,惊惶之中感到大势己去,夜间与爱妾虞姬在军帐中饮酒,面对美人和名骓,项羽慷慨悲歌:“力拨山兮力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唱道:“汉兵己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两人反复咏唱,其场面之凄切悲壮,令左右潸然泣下,不能仰视。

入夜,项羽飞身上马,率护从骑兵800多人冲破重围,向南疾驰,然后渡过淮河,到达阴陵,迷失道路。逃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而待,劝项羽急渡,然后称王于江东,待时再起。项羽此时己无斗志,把失败归于天意,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将战马送给乌江亭长,手持短兵,独自搏杀汉兵数百人,最后自刎而死。项羽死后,刘邦得杨喜、吕马等所献项羽五体,以鲁公礼合葬于谷城。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划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1.壮哉少年英雄梦想
2.斩杀郡守闪亮登场
3.前朝旧代人心所向
4.函谷关前盟主震怒
5.戏水西岸剑拔弩张
6.巧言令色暗藏玄机
7.愧然生悔傲然显威
8.阴谋血腥席间较量
9.警告威慑武夫陈词
10.惧为鱼肉避祸逃亡
11.浑然应答道尽糊涂
12.不为帝王选择霸业
13.因功论赏割地封王
14.所封不当后患无穷
15.功臣失封叛乱蜂起
16.两军对阵拼死一搏
17.杀庆救赵威振楚国
18.力挽狂澜灭杀强秦
19.战神显威以少胜多
20.悍将叛楚屏障丢失
21.南北奔波一失成皋
22.首尾难顾再失要地
23.中分鸿沟刘项议和
24.最重自尊不容逆耳
25.刚愎自用失察失人
26.心胸狭窄缺乏宽容
27.情怀美人巾帼千秋
28.宽严失度袒护亲情
29.重情念旧封赏报恩
30.张良献计刘邦结盟
31.四面楚歌霸王惊心
32.廿八壮士五千追兵
33.自刎身亡耻于起兵
34.琵琶一曲十面埋伏
一、成事不如败事多的范增
二、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龙且
三、未能完成使命的武涉
四、完全不懂政治的韩信
五、关键时刻给项羽致命一击的周殷
一、英雄常使泪满襟
二、千古漫漫说得失
三、卷土重来未可知

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在西方人眼中,项羽是唯一可以和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比肩的中国古代将领,被誉为:东方的汉尼拔。
项羽,原籍秦时的下相(今江苏宿迁),自汉以后经多次调整,九六年宿迁成立二级市,以项王故里为市区。一种说法认为霸王故里就在当今新沂马陵山镇。
汉书记载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是谓以霸道取天下,以王道治天下)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里对项羽的评价是这么说的:太史公(自称)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背:背离。指放弃),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自夸功劳(矜:自负,自夸。伐: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谓:以为),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营:谋划,治理),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亡: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乃:副词,竟然。引: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则是:他杀戮太重杀气过盛,另外还常屠城,所以古人谈及项羽是更多是感叹他的精神而不是赞美他的勇武,若单纯论武人,项羽当为历史第一人!史上唯一一位千人斩(累计)。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项羽在乌江听亭长的话回江东,兵只有没打过仗的新兵,手下大将丧失殆尽,地盘又小。而当时刘邦已控制了大半天下,项羽必败。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写的不完全是对的,只因司马迁喜欢项羽,项羽为人残暴,力能居鼎,万人能敌,但是重情重义,不听谋士范增忠谏,导致自刎乌江,一代枭雄休矣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特别注意一下项羽本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楚国名将后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起义,两路分兵攻取咸阳扫灭秦国,项羽欲统一全国,与沛公刘邦决战五年,最后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误中韩信大阵,楚军全军覆灭,项羽自刎乌江。
楚霸王项羽的一生,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裂土封王,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憾的句号。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项羽的性格悲剧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了印证。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面对项羽的人生悲剧,徒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我们应该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反复锤炼自己的性格,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之舟,更好地驶向人生海洋的理想彼岸。
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我希望大家要注意答案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不要只是一味的把史记中的内容给翻译过来。那真的不好。

我认为,项羽是:

一。英勇,颇有胆气

二:少有大志,

三:军事才能举世无双,战术第一,可是战略略显不足,政治上更是幼稚的可以

四:儿女情长,杀伐决断方面不足。

五:过于看重面子,难以能屈能伸。

六:项羽其人事真正的英杰。

另我的第一部书:《中国历史精讲》有关于他的介绍

http://zonghe.17xie.com/book/10710362/

七:对于项羽要公正的对待,不可亵渎。


力拔千斤气盖世


从太史公司马迁把项羽收录到史记本纪里,可见司马迁对项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项羽一生中虽然没有称帝但却在行帝王之事,出于自身的原因司马迁在对项羽记录中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之情。史记中的项羽虽然刚愎自用但却不失英雄之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