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沈括错评咏花诗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时间:2010-3-28 专题:沈括
沈括错评咏花诗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宋朝著名科学家沈括就曾因缺少对自然界的仔细观察而错评了白居易的咏花诗。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花卉的佳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牡丹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我们阅读鉴赏古代咏花诗词,不仅是体味其艺术审美价值,更能从中领悟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价值。宋朝著名科学家沈括就曾因缺少对自然界的仔细观察而错评了白居易的咏花诗。

那是白居易被贬任江州司马,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暮春四月,与友结伴游江西庐山。见庐山大林寺中桃花盛开,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一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出人意料地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芳菲消歇。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满树春色。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不觉暗自羞愧,但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白乐天写的确是实景,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