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墨子的生平?

时间:2010-4-4 专题:墨子
关于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诒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诒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
此书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才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样一个时代里,墨子能够脱颖而出,就是他实力的最佳证明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一个好人,一个老好人,一个好老人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
1.墨子姓墨名翟。
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另外,在《孟子》中也提到墨子名墨翟(与杨朱并提)
2.墨子姓翟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3.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4.墨为古代刑名之一。
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而历史上西汉淮南王英布遭黥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称“翟”。
虽说墨子的姓名不可考,但他长得黑却是真的,人称:阿黑哥,小黑。

墨学研究学者张知寒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其主要依据有: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
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而邾娄号称“百工之乡”,而墨子生活习惯和科技成就与此密切相关。
虽然张知寒在当代较早开始研究墨子,但是"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这一主要依据没有证据有力证据支持。
长期以来,墨子里籍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墨子里籍到底在哪里。国内21部论著论述墨子里籍在山东滕州市,这21部论著从四个方面列举铁证证实墨子里籍在山东滕州市。一是专家学者到实地考察列举实据。冯成荣、高天生、徐希燕、史党社、萧鲁阳、潘民中、杨晓宇、陈金展等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在山东滕州市考察发现,这里拥有大量墨子遗迹、遗址、墨子庙、墨子店、墨子洞和墨子故里碑;墨子故里碑见证人年逾八十岁的张冠文先生当年曾护理故碑;今鲁山县黑阴寺附近还有一个黑姓聚居的小山村,该村人都姓黒,祖传下来姓墨,自称是墨子的生裔;另外,滕州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墨子的传说,如墨子的晒布石、讲经洞、墨学传人等。二是实地考察中,专家学者将墨子留下的《五十三篇》书中方言与滕州市现在方言进行印证,结果如出一辙。如“荡口”(意为言不由衷、唠叨不休、夸夸其谈)、“隆火”(意为生火、点火)、“安生生”(意为安静、安宁、安稳、平静)、“中不中”(意为行不行)、“强梁”(意为蛮横)、“待客”(意为请客、宴客)、“不材”(意为没能耐、没出息、)、“饥”(意为饿)、“宾服”(意为服气、服从)等。徐希燕博士说:“语言是活化石,墨子只有从小生活在滕州市,其书中才会有这种语言。”三是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史书记载,列举墨子在滕州市活动的佐证,东汉学者高诱为《吕氏春秋》作注,在《慎大览》云:“墨子名翟,鲁人也”;为了证实“鲁”是东鲁西鲁,清乾嘉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山东博山知县武亿注:“鲁即鲁阳(即山东滕州市),春秋属楚”。四是历代许多志书记载了关于墨子与鲁阳,墨子与鲁阳公、墨子在山东滕州市活动的情况


出生于约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

墨子姓墨,名翟,出生在鲁地(可能为现东鲁山东滕州或今西鲁河南省鲁山县)一个手工技艺高超的家庭之中,父亲墨祺,是大禹老师墨如的后裔。他非常钦佩大禹,夏朝的吉祥物为“翟”,就是山雉(山鸡的一种),也是吉祥物凤凰的前身,所以为儿子取名为“墨翟”。他出生这年是鸡年,也有人认为是由此得名为“翟“的.今年是鸡年,也是墨子延辰2472年.

后人也有因墨子出生时很可能因其长年栉风沐雨,肤色黧黑,而被人称为“墨子”,于是以肤色为姓,称为“墨子”了。
墨子出生时,距孔子亡过仅十几年,而孟子要在其后百年才降世。时当战国初年,各国征战不已,左丘明的《左传》绝笔于本年,可能是世事纷繁,再也编不下去了。而思想领域内呈“百家争鸣”状态,尤其是孔子的“七十二子”之徒特别活跃。当时也出现了“士”这个经济独立,有特殊才能的阶层。
前466年(周贞定王三年)三岁
从懂事起,就随父母在家中学艺。在数年间,他学得了一手好手艺,连后来的惠施也赞之为“墨子大巧”。少年学艺,使墨子成为有才学的“士”,为日后成为劳动人民的“平民圣人”奠下基础。
前460年(周贞定王九年)九岁
出身于工匠之家的墨子进学略晚,这里定在九岁上。可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之言)。但学了数年后,他就对孔学产生了怀疑,“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背周道而用夏政。”
前457年(周贞定王十二年)十二岁
背离孔学后,墨子就学于“史角之后”,估计为一种宫廷之学,学习古代的“清庙之礼”,礼简而重实,由史入手,江述禹道。
前456年(周贞定王十三年)十三岁
墨子一面学习禹道,一面自学中华典籍,尤喜《诗》、《书》(当时的读本不同于儒家编的),这可以从《墨子》一书中反复引述得到明证。
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十四岁
墨子初次出游与郑,适遇“郑人弑哀公”事,后在《墨子?鲁问》中有所记述。
前454年(周贞定王十五年)十五岁
墨子由郑西行至晋,恰逢晋内乱大兴。晋六将军中较为强大的智伯以“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功中行氏、范氏,并三家为一家。
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十六岁
在晋。智伯决水灌晋阳,赵臣张孟游说韩、魏与赵联合,决水灌智伯军,擒杀智伯,三分其地。韩、赵、魏分晋之势成。日后,墨子在《墨子?非功》中详述其事,并要人们“鉴之于智伯之事”。
前448年(周贞定王二十一年)二十一岁
墨子开始收徒讲学。
墨子与弟子公尚过一起准备游说越国,先由公尚过到越国去会见越王。越王很高兴,说如果墨子愿从事于越,则可以“裂故吴地方五百里以封墨子”。墨子拒封他,只要求越王“听吾言、用吾道”。越王表示认可,墨子去越国,旋因种种原因离越。
前447年(周贞定王二十二年)二十二岁
墨子入蔡国,亲见由于“攻战”,蔡“亡于吴越之间”。
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二十五岁
墨子南游卫国,载书甚多,弟子旋唐子见而怪之曰:“吾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墨子曰:“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前440年(周考王元年)二十九岁
墨子奔走于楚、越、宋等国之间。
公输般至楚,为舟战器。
前439年(周考王二年)三十岁
墨子自鲁至楚,将自己著的书献给楚惠王,楚惠王“爱而读之,曰:良书也!”但又因为墨子为平民说话,而“以老辞”,即推说自己年老了,不接见他。
前434年(周考王七年)三十五岁
韩非子在《显学》中说过一句话:“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学之成为显学,与儒学并称,定在墨子三十五岁上,较为妥帖,因为此时墨子已为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名扬四海,孟子后来说的“墨翟之言盈天下”,当在此时始。
墨学之成为显学,主要是禹道成为学说之宗,“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而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屩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正是禹道的体现。
前431年(周考王十年)三十八岁
墨子到山东小国莒,亲见其为齐所亡,哀其“攻战”而失国。
前423年(周威烈王三年)四十六岁
楚国鲁阳文君想攻打弱小的郑国,墨子急忙赶到楚国,以“非攻”之理劝诫鲁阳文君,使之止攻。
前412年(周威烈王十四年)五十七岁
齐国出兵攻占了鲁国的葛及安陵,墨子到齐国,当着齐王田和的面指摘其侵凌小国之地,并告诫他,多所征战必“受其不祥”。
前411年(周威烈王十五年)五十八岁
齐国又一次征伐鲁国,夺取都城。墨子又一次赴齐,批评齐国的以大国侵凌小国。
前410年(周威烈王十六年)五十九岁
墨子收齐国人高何、县子硕为弟子。此二人“初为暴者”、“指于乡曲”,后学于墨子,成为“天下名士显人”。
前409年(周威烈王十七年)六十岁
在齐国的战争的威胁下,鲁国国君召见墨子,求教于墨子:“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墨子为鲁君出了三条主意:一为“尊天事鬼”,实际上是尊重客观规律;二为“遍礼四邻诸侯”,与邻邦建立友好关系;三为“爱利百姓”,这样才可动员全国力量反对齐国侵略。
前408年(周威烈王十八年)六十一岁
齐国又一次攻伐鲁国。
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六十三岁
魏文侯灭中山国,墨子非魏之攻战。
前404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六十五岁
墨子游宋国。“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子罕是宋国的大臣,他反对墨子宣传非攻、兼爱思想,设计囚禁了墨翟。不久,墨子被救离宋国。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六十六岁
公输盘(鲁班)为楚造云梯,将以功宋。墨子闻之,传矩子于禽滑厘,由鲁裂裳裹足,步行十日十夜,赶到楚都郢。“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关,墨子九拒之”,最后,公输盘和楚王都只得罢休,“请无攻宋矣”。
同时,墨子派弟子助宋拒楚,“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守圉之器以待楚寇。”
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六十七岁
由楚回鲁,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宋闾者不纳也”。墨子一点也不显耀自己,他像其他“贱人”一样穿着破旧,守城的士兵不知他就是保卫宋国的大恩人墨子,因而“不纳”!
前396年(周安王六年)七十三岁
墨子到郑国,适逢郑子阳之党杀繻公,关郑君乙,墨子感慨系之,称为“郑人三世杀其君。”
前394年(周安王八年)七十五岁
齐康公攻鲁,取鲁之最(今曲阜东南),墨子说韩救鲁。
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八十三岁
周天子承认齐太王(田和)为诸侯,墨子游齐国,对齐太王晓以非攻之理。禽滑厘传矩子于孟胜。
前385年(周安王十七年)八十四岁
齐国又一次攻伐鲁国,墨子理喻齐太王,不听。
前381年(周安王二十一年)八十八岁
楚国发生巨变。楚悼王在位时,用吴起为令尹,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裁汰不急之官,供养选练之士,令贵人实空虚之地,南收扬越,遂有苍梧。这一年,在位二十一年的楚悼王死,贵族追杀吴起,吴起伏王尸上,王尸中箭。
随吴起变法者不服,起而作乱,凡七十余家。阳城君因参与作乱出走,墨者钜子孟胜为阳城君臣,率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战死之,宋人田襄子继孟胜为钜子。
前379年(周安王二十三年)九十岁
墨子针对“齐康公兴万乐”(即建立一万人的舞蹈大队),提出自己系统的“非乐观”。墨子指出,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兴乐舞,是“亏夺民衣食之财”的举动,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是年,齐康公死。
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九十三岁
《墨子》一书中记事消失于这一年,墨子之殁,当不过周安王二十六年。后有田襄子传矩子腹蜳,以及墨分为三,有邓陵氏之墨,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墨家是战国的显学,至汉代遭统治阶级残酷迫害而中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