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什么新百家姓中没有姓乐

时间:2010-4-10 专题:管仲乐毅
为什么新百家姓中没有姓乐
乐姓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在中国古代史上乐姓人士却是武将辈出,战国时有魏国著名的大将乐羊,燕国则有名将乐毅,到三国时期又出现了魏国大将乐进,他们都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是乐姓家族中引以为傲的英雄。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

杜学德:当地的村民传说那里还有他的舞剑房和磨剑石。

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杜学德: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大伙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

乐姓后人乐庆龙:从我记事起到1963年、1964年,我爷爷还不断跟我说,北京同仁堂也是咱姓乐的开的。我也不断去那住着,人家招待的也挺好,我得到的一些偏方大部分都是从人家那儿来的。

乐姓后人乐庆阳:这后面都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这是我叔叔,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这些孩子全部都是姓乐。现在家里男女一下子算起来一百七十多口人。

乐家堡的乐氏后人告诉我们,曾有不少全国各地的乐姓人士来这里寻根问祖,唯独没有台湾人来过,他们希望能早日和台湾的乐姓人士建立联系。

乐姓起源于西周末年,源于子姓

历史上的名人有乐毅、乐羊、乐进等

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乐姓在百家姓歌中排名第82位
81位
乐干时傅


产生地:南阳郡(秦_)现河南省南阳县
姓氏来源:<急就篇>记载:"宋戴公子衍字乐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不普遍
有排名的,位于百家姓的第82位就是乐姓。
有呀,百家姓排名81位!

乐姓起源
乐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年,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氏,称为乐氏。
乐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是宋国王族的后裔,发源于河南商丘。
历史名人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人。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他率领燕军攻破齐者临淄,并接连攻下齐国70多座城。因为战功显赫,他被封为昌国君。
古代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公子叫乐父,这位公子的曾孙那一辈开始,以乐为姓,世代相传。乐父的父亲就是宋戴公。而宋戴公另外还有个玄孙,叫乐莒,和乐父的曾孙是族兄,这位乐莒在朝中任职,做大司寇,是专门掌管刑法、监狱、打官司的官,乐莒的子孙以祖上做过这么重要的官职而为光荣,就以乐字为姓,世代相传。
乐姓先人还有如[乐羊]春秋时魏国的将军,魏王叫他去攻打中山国,恰好乐羊的儿子就在中山国。乐羊来到中山国城下时,中山王将乐羊儿子杀了,煮成肉粥,送到乐羊面前,试图引起乐羊悲伤而乱他的阵脚。乐羊却面不改色,一口气喝完肉粥,挥兵直攻城门,一举而胜。[乐毅]乐羊的后代,战国时的名将,英雄豪杰。
乐进: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与张辽共破孙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