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关于孙中山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时间:2010-4-17 专题:孙中山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附:起义年表

起义名称年代起义经过
1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2惠州起义1900年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
(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3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4安庆起义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后失败殉难。
5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镇),
十余日后起义失败。
6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指挥。
7防城起义1907年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
8钦州、廉州起义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
9河口起义1908年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
10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
11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
合葬于黄花岗。
12武昌起义1911年推翻满政府。

临时组阁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临时参议院组成。
当时,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他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
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与袁达成协议: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2]
1912年(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13日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代任。此后又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为了引导袁世凯步入民主程阶,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二次革命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会见,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1912年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为理由谢绝,并委任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自己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设总部于上海。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嫌疑为原凶。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
因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加入中华革命党。
护法运动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联俄联共
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1月16日,在拥护孙中山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以及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攻击下,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2月21日,孙中山得以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12月29日,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4]
病危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讨贼军,任命谭延恺为总司令,联合卢永祥、张作霖、段祺瑞,“共抗直系”,准备进行北伐。10月10日,广州发生商团事变,10月15日,孙中山率师回广州,击溃广州商团武装。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推倒大总统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襄国事。此时,孙中山健康已急转直下,但为了国家的前途,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5]
1924年11月,孙中山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旧病复发,他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并计划22日入京。18日,因得知“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孙中山大失所望,病情随之加剧。段祺瑞致电相催:“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孙中山复电:“准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京入住北京饭店后,次年1月即开始病发。1月26日,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1925年2月18日,他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3月11日,自知不起,临终时由夫人宋庆龄扶腕,在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上签字。
后世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7]
逝世
1925年3月12日,时称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弥留之际,他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其实他并非因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原主任马家润找到1925年1月26日孙先生的病案(13页的英文病例记录,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证明原发病确是胆管腺癌。直至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19]
香港《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治丧处成员并敬献长挽联:(上联)“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下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6]
1925年4月2日,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箸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名逸仙。
中国伟大的革命家。1866年(同治五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名孙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号中山。他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急剧变化的时期。外患日重,人民在苦难深渊中挣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止息。孙中山自幼参加农业劳动,最喜欢听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这使他对中国农民有较深刻的了解,也使他看到了人民的反抗精神,认清了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12岁时,他投奔了在檀香山经营农业的哥哥孙眉,此后又在香港、广州等地读书,受到了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教育。他非常景仰华盛顿、林肯等人,更感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产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国群之愿"。他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十分关心政治问题,并"以学堂为鼓吹之地"。他与同学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人经常一起纵论时政,称颂太平天国革命,被人称为"四大寇",他也自许为"洪秀全第二"。
1892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以行医为职业。由于他医术高超,前来求医的的人很多。但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决定"借医术为人世之媒",联络有志改造中国的志土仁人。1894年夏,他受当时蓬勃兴起的维新思潮的影响,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希望统治阶级上层实行一些改良措施,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为楷模,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工农业生产。但他的上书遭到冷遇。此时,适值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的惨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希望依靠统治阶级上层人物进行改良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孙中山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责任。
1894年10月,孙中山再次远渡重洋,到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思想。经过多方联络发动,孙中山于同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成立会议上,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他在章程中指出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险恶处境,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人会誓词。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继续联络同志,于2月21日建立了兴中会总部。尽管兴中会还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带有狭隘的地域性,但它的成立毕竟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兴中会一成立,便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组织兵操队,进行军事训练。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举国一片反对之声。孙中山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便与陆皓东等策划起义。他们决定利用重阳节回乡群众来省城扫墓的机会举行起义。但由于走漏了风声,清政府派兵封闭了革命机关,搜捕起义人员,起义还未正式发动就失败了。陆皓东壮烈牺牲,孙中山流亡海外。

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希望他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主义能够得到实现。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取得胜利。孙中山还诚挚地请宋庆龄代他到苏联访问,以实现他的遗愿。孙中山的遗嘱显示了他的爱国反帝和坚持三大政策的伟大革命精神。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相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559.htm?fr=ala0_1_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