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时间:2010-4-24 专题:项羽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于李清照的这首诗,想来都不会感到陌生吧?而项羽,因为不肯过江东,又和虞姬在生离死别之际上演了一幕如歌如泣的爱情剧,成为千古传唱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英雄豪杰。我却不这样认为,项羽也许是战场上的英雄,却未必真豪杰。充其量也就是个一代枭雄而已。不过,以当时的背景看历史人物,才更客观一些。毕竟时代不同,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历史人物和事件。所以说,项羽在自身所处的时代,还算是个无人可及的英雄!当年的项羽,也曾意气风发,志满胸襟。可在打败刘邦夺得短暂的胜利之后,便流露出致命的弱点,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弱点,成了他日后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的根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任何时候都是至理名言。不过,也不能怨项羽,那个时代的他,大概还不懂得性格决定命运的真谛吧!但肯定是读过老子孔子的哟,想来也明白怎样治理天下的道理吧!项羽一生最为称道的,就是作战勇猛。曾用破釜沉舟、穷追猛打的勇猛精神取得了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的胜利。可就是这样一个为人赞叹的英雄,却有勇无谋,缺乏战略眼光。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放走刘邦,留下了千古遗憾;灭秦后烧毁阿房宫不为己用;不在富饶的关东地区称王,反而急于归东;将自认为贫瘠的关东地区让给刘邦;封王时只顾亲信不顾旧诸侯引起不满;杀楚怀王更是失尽了旧诸侯的心;楚汉战争开始后,不团结诸侯,致使诸王倒戈相向;不听谋士范增的劝诫使得其负气离去;作战中,粮道经常被断,结果两面作战,兵疲将乏。若说鸿门宴放走刘邦是项羽的仁慈,火烧宫殿不屑于为己用是傲骨,这都可以理解并被人尊重。可是,自以为是地将富饶的关东地区出让,并不以收拢人心为己任,在封王时引起旧诸侯不满,便是造成项羽日后失败的重要原因。更为遗憾的是,过于刚硬,不喜听人劝诫的性格,终究是害了一代霸王。致使其逐渐失去了跟随他的部下,而转投刘邦手下。最为严重的,便是冲动之下杀死了楚怀王,至此之后彻底丧失人心,也未给自己留条可以回旋的后路。最后连回江东的一点勇气都尽失。真是悲哀至极,可怜可叹也!而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东,第一因为他曾狂妄地杀死楚怀王,而江东父老大多数都是楚国人。想必临死前他也明白,就算回去了,也不见得有容他之地。这一点上项羽就不如刘邦,项羽死后,楚国都降于汉,而刘邦收留了楚国人,其中项伯被子封为射阳侯,其他被封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均赐刘姓。有人说刘邦才是个流氓地痞类的小人物,靠的是不择手段爬上帝王之位,甚至有的说是项羽将天下让给了刘邦。但刘邦肯听下属的劝诫,还懂得人尽其才,谨此两点就足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了。其二,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现今不一样,假使项羽回了江东,想称霸天下的刘邦又如何肯放过他?就算刘邦不想当帝王,他手下的大将又怎肯罢休?大概还没等项羽安顿下来,就被刘邦之大军来了个措手不及,身首异处。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布什不也在打败伊拉克之后未曾放过萨达姆那个老家伙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的性格所致,那样一个高傲到只有自己的人,怎么肯回到从前一无所有的境地?说白了,项羽不过一匹夫也,恃勇而亡,却还未知自己有错。就算他能从头再来,以他的性格,还是无法保证能够翻身坐稳帝王之位的。而四面楚歌时与虞姬那场被人传颂至今的爱情,也不过是个故事而已,是人们不希望美女虞姬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却不是为爱情的心理在作怪。所以才编出了《霸王别姬》的精彩篇章。其实,虞姬自刎,也是情势所逼,她一生爱恋项羽,始终跟随其左右。在项羽都难自保的情况下,她若不自刎,可能就会成为敌军的俘虏并被人卖到青楼,好一点的奖赏给将士、诸侯或刘邦自用;甚至被奸污而后残害致死。这样的结局,对于将爱情看得很重要的女人来说,都是一种奇耻大辱。更何况曾经三千宠爱于一身、华美如玉的虞姬?所以,想当初虞姬举起手中的剑抹向脖颈时,该是怎样的痛苦与挣扎?谁不想活着,哪怕做乞丐?谁不奢望终老而死,哪怕贫困一生?虞姬以死谢霸王的恩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项羽,为有勇无谋的霸王,留下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传奇故事。


无颜见江东父老!

無顔面對江東父老

面子问题,战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