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隋文帝杨坚为何废太子杨勇,而更立晋王杨广?

时间:2010-5-9 专题:杨坚
隋文帝杨坚为何废太子杨勇,而更立晋王杨广?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有五个儿子,即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几个人确实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杨坚管教儿子也很严,秦王杨俊好佛喜色,在并州总管任上奢侈违制,被杨坚召回免官。大臣们认为处罚过重,杨坚回答:“我不仅是五儿之父,也是兆民之父。如果按你们意思,干嘛不为皇帝儿子特定一部法律呢?”坚持对杨俊的处罚。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有五个儿子,即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几个人确实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杨坚管教儿子也很严,秦王杨俊好佛喜色,在并州总管任上奢侈违制,被杨坚召回免官。大臣们认为处罚过重,杨坚回答:“我不仅是五儿之父,也是兆民之父。如果按你们意思,干嘛不为皇帝儿子特定一部法律呢?”坚持对杨俊的处罚。
第一章杨广夺嫡
1、杨广的名声
古代史学家眼中的杨广,大概是集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有的缺点:弑父弑兄,荒淫好色,狡诈少德,只顾自己享受哪管他人死活。总之,古代帝王该有的缺点他都有了,不该有的缺点也有了。大概唯一能跟他有一拼的,就只剩下商朝的纣王。
不过,也有不少近现代学者认为:有些描述可能是唐朝史官为了宣扬以唐代隋的正义性,而故意对杨广进行的丑化。谁叫他曾经深深伤害过李渊脆弱的心灵呢。唐高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丑化先朝帝王的案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如有句话叫做:“纣之虐,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说,纣王的残暴歹毒,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那么,本文的立场是什么呢?
本文不准备去推翻《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些正史所描述的内容。因为:其一、笔者手中缺乏推翻这些史料的足够证据;其二、近现代学者对于史料的质疑大多由推理得来。笔者并非反对推理,只不过不想把别人的推理当作自己的论据;其三、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从史料中寻找经验教训以资今用,而不是在寻章摘句中去揪史官的小辫子。
所以,对于杨广,笔者还是以尊重史书的前提下,适度予以发挥。

2、万千宠爱于一身
那么,杨广其人,到底如何呢?
据《隋书*炀帝纪》载,杨广又叫杨英,小名阿摐,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据说,杨广小时候就长得很漂亮,是个小帅哥,又特别聪明,很讨人喜欢。
《隋书*炀帝纪》又说杨广“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意思是杨广是一个模范学生,特别会写作文,成绩很好。做事又稳健踏实,得到了官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隋文帝曾秘密找来一个据称是半仙的算命先生来和,来跟他的几个儿子看相。来和眯缝着小眼,逐一看了一圈众小王爷后,说杨广的面相最好,“不得了,贵不可言”!
千万不要小看这次看相,因为隋文帝本人就是一个热衷于看相算命的粉丝。杨坚从小在佛院长大,自认为是佛家某某某某神转世。当他失意之时,可能是为了寻求精神安慰,经常找人帮自己看相,其中就有上面这个来和。说来也怪,每次看相的结果都是他要当某某某某皇帝。后来,他还真当了某某某某皇帝!所以,你可以想象,这次看相对杨坚有怎样的影响。
还有两件事情也可以拿来说说:
有一次,杨坚到杨广家串门,看到杨广家的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马头琴什么的,琴弦大多都断了,灰尘积起一寸来厚,像是很久没人碰过。杨坚登时乐的合不拢嘴,认为杨广没什么不良爱好,是一个一心一意读书,不让父母亲操心的好学生。
另有一次,杨广出门打猎,正好天不作美,飘起蒙蒙细雨。身边的随从拍马屁,给他送上一件雨衣。杨广却一把将雨衣推开,大义凛然的说道:“弟兄们都湿了,我怎么还好意思干着。”
这两件事情更是让老爸杨坚刮目相看。
换个角度:如果你是杨坚,生了一群小孩。其中一人又漂亮,又聪明,又好学,成绩又好,又无不良嗜好,做事又稳健,甚至连看相算命都说他命最好。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这个小孩当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也是人之常情。(《隋书*炀帝纪》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
更有意思的是,杨坚还曾经问过上仪同三司(不是三司(司徒、司马、司空)但参照三司待遇)韦鼎:“在我的几个儿子中,哪一个能够继承帝位呢?”这话问的够绝!在皇太子已经确立的情况下,还问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显然另有深意。韦鼎是个老江湖,哪里品位不出弦外之音?不过他也怕得罪太子党,回答的颇为油滑:“皇上和皇后最喜欢的儿子,可以继承帝位。但臣实在是不知道是谁。”话已经很明白了:该让谁当,全听您老人家作主。
那么,既然杨坚这么喜欢杨广,杨广也这么争气(至少表面上是争气的)。为什么直到文帝生命的最后两年,才正式改立杨广为太子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
其一、太子是国家根本。既然已经确立,按理没有过失就不能随便更换。另外,杨勇好歹也是他的亲生儿子,杨坚虽喜爱杨勇不如杨广,但早期还不致于过于讨厌。他其实最希望的是两个儿子都能成材,共辅社稷。
其二、废长立幼乃天下之大不祥,搞不好会引起太子党闹分裂。鉴于前代袁绍、刘表同志的沉痛教训,杨坚轻易下不了这个决心。
其三、在杨广没立大功之前,杨坚仅仅靠个人喜好就进行更换,在众大臣和天下人面前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其四、杨坚年富力尚强,暂不改立太子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他还等得起。
虽然太子没动,但杨坚并没闲着。从杨坚对杨广的一系列人事安排就可以看出隋文帝对这个宝贝儿子的栽培。而且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能够体现杨坚对其的信任和器重。甚至到后来,对于灭陈这样的举国大事,都是让杨广来当元帅,让他来建立这个千载不朽的功业。而不是皇太子杨勇。如果杨坚心里没有小算盘,他为什么不把这天大功业让皇太子去完成呢?这岂非更加名正言顺?看来,杨坚心中的天平,在矛盾中还是不知不觉的倒向了杨广。
隋文帝杨坚开创的大隋是我国继秦汉以来的第二次大一统,当政时励精图治,恭行节俭.开创制度(五省六部制,科举制.开皇律等).使大隋国力强盛一时.因而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功业并不次于许多名君.但是他晚年在立储上犯下偏信的严重错误.废长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结果这个杨广倒行逆施.引起天怒人怨.人民揭竿而起.全国狼烟不绝.使大隋仅二世而亡.是为后人引为千古憾事.




不过.我们在佩服杨广善于文过饰非.精于"做秀表演"的时侯.在我们埋怨隋文帝多疑偏信而被杨广蒙蔽了眼睛的时侯.也不要忘了杨勇自己本身在废立一事中的责任和过失.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隋文帝有五子,都是皇后独孤氏所生,真正的一母同胞.而杨勇作为长子,在杨坚做皇帝之前已被立为世子,杨坚代周建隋后又被立为太子.当时隋文帝为锻炼他.让他参与许多军国大事.也是很信任和喜爱的.但为何后来却失宠了呢.我们不考虑杨广的因素.只说说杨勇自己的因素,杨勇随年龄的增长.他变的奢侈好色.而这两点都大大的犯了父母的忌..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节俭皇帝.对太子杨勇的好奢侈,贪享乐很是反感和担忧.毕竟好奢喜淫而亡国的皇帝不在少数.文帝杨坚心里不得不对太子杨勇能不能守好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江山有疑虑.而其皇后独氏又是特别厌恶甚至痛恨"好色"的男人.而杨勇却养了许多美妾.这还不算,还冷落了母后独孤氏亲自为他选的太子妃.这下独孤氏便十分厌恶杨勇.经常在文帝面前嘀咕杨勇的不是.杨勇的不好.而更为巧合的是杨坚又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对老婆的话他几乎是言听计从.想想.父母都对杨勇产生了厌恶和不满.杨勇大太子之位还能稳固吗?




杨勇过于任性.不能收敛个性.且不能对明辨形势.父母都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产生不满的情况下还依然我行我素.虽然我们不能要求他弄虚作假以得父母欢心.但低调一些.克己收敛一些并不是难事.对他来说.为保住太子之位迎合一下父母的喜好也无不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变.




从某些角度看.杨勇被废他自己的责任更大.甚至说是咎由自取.这就是我的观点.
被杨广和奸臣设计的阴谋把扬勇陷害了。
轻听奸臣谗言
到隋朝时,偏偏出了这么一位皇后,她施展奇才大略严治后宫,确实卓有成
效,皇帝都不得不惧她七分,这就是隋代开国之主杨坚的皇后独孤氏。
独孤氏的父亲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独孤信育有两女,长女儿嫁与北
周明帝作皇后,二女儿便嫁给了杨坚。当时的杨坚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
他的先祖杨震曾作过东汉太尉,父亲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大司空,杨坚生就一
副与众不同的身材,上身长下身短,比例严重失调,而且面有威严之态,王
侯们见了他,常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无措,北周太祖曾预言:“此儿风骨,
不似世间人。”因此,杨坚虽然受到先辈荫庇而少年出仕,却常常遭皇室猜
忌,为避嫌疑,他处处收藏锋芒,韬光养晦,轻易不与人争斗”。这样一个
怪人,却被独孤家二小姐慧眼看中,通过媒妁撮合,不满二十岁就嫁进了杨
家。
二十年过去了,杨坚虽然极力谦让,但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北周上柱
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独孤氏为杨坚生有一女五子,他们的
女儿长大后作了宣帝的皇后,杨坚成了国老,然而皇室对他的猜忌仍未因之
减轻,宣帝曾经多次对皇后示言:“你父若惹火了我,必定诛杀你全家!”
杨家似乎一直生活在皇室的压力之下,但却并不因此而减弱杨坚发展
的势头,这时他已重兵在握,羽毛丰满,若动起真格的,恐怕皇帝根本不是
他的对手哩!
不久,正值华年的宣帝因病崩逝,由年幼势弱的静帝继位。杨坚以静
帝年幼需辅为名,入朝总揽一切国政,虽不称帝,实已掌握了国家的大权。
为此,相州总管尉迟迴不服气,举兵反叛,倡言讨伐杨坚,不料是拿着鸡蛋
碰石头,不几天时间就被杨坚全部剿灭。杨坚风闻尉迟迴起兵与宇文氏清王
的怂恿有关,剿灭叛军后,他立即软禁了宇文氏请王,从此杨坚便独霸朝政,
无人敢于过问了。
静帝迫于形势,封杨坚为隋王,并为他破了不少朝廷礼节,允许他带
剑上殿,入朝不趋,备九锡之礼,待遇均在其他侯王之上;后来,在杨坚的
要求下,又赐给他原本只有皇帝才能戴的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超过了臣
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礼节极限;最后,年幼的静帝自知不是杨坚的对手,自动
让位给他,号称隋文帝。顺理成章,王妃独孤氏成了皇后,长子杨勇立为太
子,并尽杀了宇文氏诸王,以绝后患。
这时隋文帝是四十岁,母仪天下的独孤皇后也已三十七岁,而她的女
儿早已先于她做过一朝皇后了。建立隋朝后,隋文帝认清了前朝没落的原因
在于浮夸不实,卓具远见的他力图改革官仪,整顿朝纲,一心建立一个圣明
朝代。独孤皇后也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囿于家事的女性,在杨坚取得王位的
过程中,她就曾相帮着出谋划策,极为周旋;当了皇后之后,她也决不愿闲
坐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她早已在心中酝酿了一个严治后官的宠大计划。
“小怜玉体横陈夜,忽报周师入晋阳”,前朝亡国的故事.独孤皇后记忆
犹新,南朝的张丽华秀发轻拂,搅得陈氏王朝天翻地覆,自古红颜多祸国,
独孤皇后为了保住杨家朝廷的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皇夫杜绝后宫
内讧。她从皇夫那里要来大权,整饬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
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
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形成一片静谧肃
穆的气氛,因为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后宫中众嫔妃虽然心中
不满,表面上也不得不服从。
除管理好嫔妃外,独孤皇后还十分注意保持与皇大的感情.她深知必
须以自己的柔情和体贴笼住皇夫,才能使他不致于被其他女人所迷惑。每当
黎明钟鸣之际,独孤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夫洗漱穿戴,然后与他同坐一辇,
把他一直送到朝阁,皇帝上朝,自己则在殿下静静地等候,待散朝之后,又
同辇返回内宫,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坚持着,使杨坚从不
敢怠慢上早朝。在内宫,她对皇夫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皇帝每餐的
食谱,每日的装束等事她都亲自过问,妥善安置,让文帝能毫不分心地专理
朝政。每至深夜同寝的时候,她常在文帝耳旁回忆往事的情谊,细述夫妻的
恩爱,用柔情蜜意来牵系住文帝的心。
好在隋文帝正在致力于国家大事,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在后宫脂粉堆
中取乐;而贤慧干练的妻子所推行的种种措施,正是与他的朝政改革可以密
切配合,他自然是极力支持的。
一次,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
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想到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
自己,惠心可嘉,文帝心中一热,当即答应了皇后誓约。事后,文帝还颇为
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
多诸内宠。”其实,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有同父异母之子,也是出于提
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考虑。
独孤皇后不只是管住皇夫不近二色,为了国家利益,她还强力干涉儿
子和大臣们的感情生活。独孤皇后为太子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为太子妃,按
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元妃生性温婉贤淑,端庄有礼,独孤皇后认为
她十分适合将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颇为器重;云昭训却是一个活泼乖巧的
女子,相貌俏丽,楚楚动人,相比之下,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优,立她为昭
训本有些勉强,按她的意思是让太子尽量少接近云氏。然而,太子的情感与
母亲的心意不同,他对元妃更多的是敬重,而对云昭训却十分宠爱,因此,
平时多半是与云氏缠绵一处。对此,独孤皇后听到风声后,心中大为不悦。
这里,杨勇的弟弟晋王杨广正好乘虚而入,他故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
不好声色的样子,广泛结交大臣,处处讨好母后。独孤皇后见杨广努力按自
己的要求行事,心中自然十分喜欢,她对隋文帝说:“广儿大孝,每听到我
们派遣的使节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谈到远离朝廷、父母,他
都悲泣伤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怜得很,广儿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她,我
派使婢前在探视。王妃萧氏常常只能和她们同寝共食,哪里象勇儿与云氏.终
日设宴取乐。勇儿真是亲近了小人啊!”由于杨广的有意图谋和独孤皇后的
评价,杨勇的太子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
事情不凑巧,由于太子处境困窘,心存大志的元妃为他担心焦虑,偏
偏太子自己却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终于导致元氏悒郁成疾,抱憾离开了人世。
昭训云氏是一个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她醉心于儿女之情,这种性格很讨杨
勇的欢心,两人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就在元妃死后不久,云昭训生下了他
们爱情的结晶——小王子。本来元妃的死就让独孤皇后耿耿于怀,如今太子
又违反了她所订下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因此,
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使皇后对他大为不满。
这时,正好晋王杨广由他的守地杨州入京晋见母后。心怀叵测的他在
独孤皇后面前暗暗挑拨道:“太子对儿存有异心,屡次派人刺杀为儿,让儿
十分惊恐。”独孤皇后本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稍微理智些就不可能轻信杨
广的惑言,但因为她已对杨勇产生了很深的成见,所以不加思索地就听信了
杨广的一面之辞。怜爱和气愤的情绪一齐涌上她的心头,于是坦白地对杨广
说明了她的心意:“勇儿已不成器,抛开正室,专宠云氏,有我在他尚且敢
欺负你们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后,太子竞是庶出,你们兄弟还得向云氏俯
首称臣,讨得生路啊!”
事情到了这种田地,废除太子一事已毋庸置疑了,因此,在开皇二十
年十月,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
闻,呢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
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管了儿子,独孤皇后还要管大臣。高踞是隋国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
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皇后的制度仍然也要对他生效。
高照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身为相国的高踞心伤欲碎,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
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赞叹。谁知不久之后,
相国府中锣鼓喧天,传出相国庆祝爱妾生子的消息。隋文帝尚祝贺相国晚年
得子,独孤皇后却火冒三丈,认为高照表里不一,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
却宠爱小妾,竟致小妾生子。于是独孤皇后天天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赔的不
是,文帝终于架不住皇后软硬兼施的请求,将当政二十年,功绩显赫的相国
高明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丞相之职,让他回乡养老去了。
过于严厉的压抑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虽然文帝出于国政之需的考虑,
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从他内心感受来说,对
于这些清规戒律他早已苦恼和厌烦了。开皇二十一年秋天,独孤皇后偶染微
疾,卧病中宫,隋文帝带了一个小太监散步来到宫中后花园纳凉。绕过鸩鹊
楼,穿过临芳殿,信步走到了仁寿宫,忽然听到长廊的尽头响起了清脆的歌
声,歌声唱道:“金井落梧桐,茱萸烧殿红;君王爱秋色,徘徊仁寿宫。”歌
词分明是即兴创作的,有景有事,既符合眼前的情形,“君王爱秋色”一句
又暗含文帝专意于已近秋岁之年的独孤皇后,无复他顾之意。文帝听了很来
兴致,循声寻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少女,着一身鲜艳秋装,斜依在
廊边边唱边随意地卷弄珠帘,好一副闲雅生趣的秋艳图啊!这个少女是旧时
叛官尉迟遇的孙女,尉迟迴叛乱被镇压之后,他家的女眷被收在后宫作宫女。
文帝一下子被她的灵秀活泼吸引住了,长年埋头于枯燥繁重的国事中,身边
又时时守着一位严谨的妻子,文帝多少有些乏味,这里猛一见到活泼可人的
尉迟氏.他久已混灭的春心不禁开始复苏,当天夜里就留宿在仁寿宫,与尉
迟氏颠鸾倒凤,度过了一个醉人的良宵。第二天清晨,隋文帝猛然惊醒,发
觉天已大亮,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他不忘自己的责任,匆匆起身赶往朝
阁。
尉迟氏这里还沉浸在昨夜的幸福之中,斜靠在床头细细回味,也不起
身梳妆。那边宫中的独孤皇后见皇夫整夜未归,心生疑窦,派了心腹侍女探
明了究竟,一早便抱病带着一群宫女蜂拥而至仁寿宫。仁寿宫宫女谁也不敢
阻拦,任皇后和众宫女风一般地卷入内室,皇后命手下宫女一把拖起衣衫不
整的尉迟氏,丢在自己的脚下,大声叱责:“小妖精施展孤媚伎俩,胆敢蛊
惑君心,乱我宫中雅化,绝不能容你偷生!”于是一声令下,纤弱的尉迟氏
霎时丧命于乱棍之下。
武德殿上的隋文帝正在回味昨夜的快活滋味,突然传来仁寿宫中的噩
耗,他顿觉伤心失意之极,心想:“这皇后管得太宽,我堂堂一朝天子竟然
就保护不了一个心爱的女子,真太窝囊了!”于是他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
马,负气出走,跑到深山中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急忙寻到寺中,
恳请文帝回宫,隋文帝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国不能一日
无君,文帝无奈地随大臣返回宫中。
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斥独孤皇后,但念及夫妻患难之情,又
想妻子之举也是为了辅助自己治国,也就不了了之。而心高气盛的独孤皇后,
因病中气恼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惊,小疾酿成了大病,数月之后,快快而卒。
独孤皇后一死,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觉得是
解脱了一种束缚,功成名就,贵拥天下的他,开始尽情享受声色之娱。这时
他封了两个宠妃,封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宣华夫人”
是南朝陈宫留下的美女,丰姿华容,肌肤润腻,温柔可人;“容华夫人”来
自北方,风流娇媚,善解人意。两位夫人各具风韵,迷得文帝神魂颠倒,日
日欢宴,夜夜春宵,欣快地对人夸道:“朕老矣!情无所适,今得二卿,足
为晚景之娱。”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伤身利斧”,隋文帝毕竟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哪
里经得起这种极情纵欲的煎熬,不久他就患上了重病,身体虚弱,难以医治。
躺在床榻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有感念,
有懊悔,更有辛酸,到这里他才真正领悟了贤明的独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独孤皇后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成了历史上
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
情,简直是一个冷血女人。
然而,处于她那种位子,她苦不使出些手段,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
严的后宫,从而让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当然,独孤皇后也有她的失误,
像她所选中的太子杨广,文帝死后即位成了隋炀帝,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
好色之君。但独孤皇后推举他时用心并不坏,纯粹出于朝廷利益的考虑,只
是杨广使出的迷惑手段把她骗住了而已。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隋文帝有五个儿子,同为独孤皇后所生,文帝非常满足,公然说道:“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妾,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夺。”隋文帝这样得意地宣布时,宫中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早在进行。五个儿子互相猜忌,都不得终。长子杨勇在文帝称帝前后,内领禁卫,外统封地,后来被立为太子,参决军政大事,曾获文帝的宠任。但他奢侈好色,使文帝与独孤皇后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次子杨广同样奢侈好色,但却善于文过饰非。貌似俭约,博得了父母宠爱。杨广与越国公杨素勾结,揭发杨勇的过失,竟使文帝怀疑太子有夺皇位的意图。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文帝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从小仁爱宽恕,爱好佛教,曾经请求出家当和尚,隋文帝没有答应。等到他担任了并州总管以后,生活逐渐奢侈,后来发展到了违越朝廷制度规定,利用公款大肆修建装饰自己的宫殿府第。杨俊还喜好女色,他的妃子崔氏生性妒忌,由于妒恨杨俊的好色就在瓜中置毒,杨俊因中毒得病,被文帝召回京师。文帝由于杨俊骄奢纵欲,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以王爵的身份回家闲居。崔妃也因为下毒毒害杨俊被废除了妃子名位,赐死在家中。左武卫将军刘升上谏言道:“秦王并没有别的罪过,只不过是耗费国家钱财营造宫舍府第而已,我认为可以宽容他。”文帝回答说:“国家的法律是不可以违背的。”尚书右仆射杨素又进谏说:“秦王所犯的过错,不应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处,希望陛下再慎重考虑一下!”文帝又回答说:“难道我只是我五个儿子的父亲,不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吗?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为何不专门制定用于天子儿子的法律呢?以周公仁善的为人,尚且诛杀了造反的管叔和蔡叔,我比周公还差得很远,又怎么能枉法徇私呢?”以后文帝也始终没有答应大家赦免杨俊的请求。
后来,秦孝王杨俊因久病不见好转,就派遣使者向隋文帝上表陈谢。文帝对他派来的使者说:“我竭尽全力创下此大业,制定了典章制度让大家遵守,现在老百姓和众大臣们都严格执行,你作为我的儿子却要败坏它,我应该如何责罚他呢!”杨俊听使者转达了文帝的话后既羞愧又恐惧,病势愈加沉重,文帝知道后就再次授给了杨俊上柱国的职位。六月二十日,秦孝王杨俊去世。文帝得讯后哭了几声也就罢了,他还命令把杨俊生前所制做的奢侈华丽的物品全部烧掉。王府内的僚佐们请求为杨俊立碑,文帝说:“要是追求名节,一卷史书就足够了,何必用碑记载呢?如果子孙们不能保持家业,所立的碑岂不是白白给人家作镇石了吗。”杨俊的儿子杨浩是崔王妃所生,另一个儿子杨湛是妾所生。群臣秉承文帝的旨意奏请说:“当初汉代栗姬的儿子刘荣,郭皇后的儿子刘疆都因其母获罪而被废黜。如今杨俊两个儿子的母亲也都犯了罪,所以他们也不应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并且让秦孝王封国内的官员为丧主主持祭祀。
【丧命】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密报,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不过,史学界也对杨广弑父一说感到质疑。认为杨广已经是太子,隋文帝也病入膏肓,没必要弑父。唐朝编写的隋书极力贬低杨广,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本纪里皆说文帝是病死。在隋文帝本纪里,隋文帝病情发展非常合里,丝毫没有他杀迹象。
【传说·故事】
《隋书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载:
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
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
《隋书》卷七十八云:
韦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董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同。
茶之行世,常以廉俭为本。而据史籍记载,隋文帝勤于政务,自奉甚俭,茶却也侍于左右。《隋书》中曾记有一个颇为怪诞的事:某夜,随文帝做了个恶梦,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便一直头痛。后来遇一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见效。因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人们竞相采啜,并有一赞云:"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意为做人苦心钻研孔子的《春秋》,殚精竭虑去演绎谶书《河图》--想出人头地--还不如有许多茶喝来得快活。
南朝齐武帝也是一个尊茶的君主,并明文规定天下无论贵贱,有祭奠必须供茶,但因南齐地偏南方,其上行下效的影响和成效却远不如隋文帝。隋文帝一统天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对峙局面,南北的饮茶等风俗文化才得以迅速交融。而且以他帝王之尊而嗜茶(《隋书》的记载过于神化),于是普天之下(尤其是黄河流域)茶不再被卑视为"酪奴"。
【相关评价】
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炀帝杨广曾这样歌颂过父亲:“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曾孙子越王杨侗这样赞美他,“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
理学的祖师爷朱熹:“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赞评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后世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他“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隋文帝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杨坚复汉】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诗文】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宴秦孝王於并州作》
【杨坚年表】
公元541年,杨坚出生在冯翊般若寺内。
公元555年,年仅14岁的杨坚开始做官生涯,并逐渐升迁。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公元582年,杨坚营建“大兴城”。
公元583年,杨坚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
公元585年,隋颁布新的户籍制度,
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天下。
公元590年,杨坚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公元597年,杨坚平定李贤叛乱。
公元599年,杨坚出征伐辽东。
公元601年,杨坚下令废除天下所有学校。
公元604年,杨坚病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