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庄子的道是什么?

时间:2010-5-16 专题:庄子

探讨庄子的哲学,就从这句古诗入手吧!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李商隐的《锦瑟》。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凄婉的情调,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后人多有猜测,对于主旨,历来更是分歧众多。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联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时用其本义,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

庄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庄子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的哲学是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老子是庄子的老师。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究其根本精神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也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老子也讲“道”,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主要代表着世间万物运转的规律。老子一直想寻找甚至创造出这样一种规律,放在万物身上而皆准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这句话的“道可道”中,前一个“道”指的是“规律”,而后一个“道”指的是“论证”“说明”。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能够通过“物(或“悟”)理”的方法而可以说明、证明的规律,它就不是一般性的规律,而是特殊性的规律。老子要找到的是符合天下万物的规律!老子哲学的总体思想,是对“道”的具体而抽象认识的结果。其间,明确了“道”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存在形式,从而老子对“道”赋予了根本的哲学意义。其三个层次分别为“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三者统一于“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王道”是为王之道,也即执政管理国家之道;“天地之道”为人和自然万物的发展、生存之道;“自然之道”是指万物的本源,也是道的最高层次。万物归结为一“阳”一“阴”。

庄子的“道”其本质也是老子的“道”,具体代表的也亦为万物运行之客观“规律”。只不过庄子的思想偏向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应该顺应一切的客观,强调于“无为”。庄子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在他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他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他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此外,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参考:老子哲学、庄子哲学、老子简介、庄子简介等知识。


宇宙在我们的面前。宇宙和我们形成了下列的种种复杂关系。
宇宙――我
认识对象――认识者
欣赏对象――欣赏者
实用对象――实用者
爱护对象――爱护者
…………
…………
把上述种种的关系,回看每个“自我”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自我也就分裂成为:
肉体的我――精神的我
这种情况
庄周用智慧的眼神,观照了上列的情况。他说,人的生命哪能不乱呢?人的世界哪能不乱呢?宇宙有了这样的人类哪能不乱呢?
怎么办?谁的错误?
如果我们继续前进的话,宇宙和人是不是都亮起了红灯?
回头吧。庄周如是说。
人应退回“认识”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实用”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爱护”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欣赏”之前的世界。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境内,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使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哲学、
自我的实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