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时间:2010-5-25 专题:扁鹊

纪昌的资料:

周朝的天子到庭之山狩猎,成群的侍从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人马激起的尘土像黄云一般扩散开来,在空中凝结,然后又像烟丝一样飘落。草丛中的鹿和野兔早已吓得四散而逃,找不到箭靶的射手只好向田间的农夫射击,向农夫的狗射击,向耕田的牛射击。当这些目标都逃掉之后,他们只好继续打马前行。
周王扬起了白嫩的手,大队人马在一片树林前停了下来。人们急切地东张西望,想看清猎物在何方。周王从扎着金箍的箭筒中挑了支粘着白羽的箭,又把它搭在镶嵌了宝石的牛角弓上。一道白光,箭消失在一棵芙蓉树的树冠里。大家齐声喊“好箭法——”。谁料到这时竟然传来一阵怪异的笑声,众人莫不大惊失色。原来,树上有只白猿把箭接在了手里,笑声正是从那里传来。
周王恼羞成怒,再次拈弓搭箭。可是,这支箭又被那只白猿接住了,而且引来的笑声比先前更嘹亮。大家都默不作声,连最会拍马奉承的太监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周王强忍怒火,射出了第三支箭。这次他换了把更重的弓,更加仔细的瞄准,然而这支箭还是被白猿接住了。白猿又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不知天子要如何发泄内心的愤怒。将军们命令手下的士兵将这棵树团团围住,打算万箭齐发,将这只可恶的白猿射成一只豪猪,就连一片树叶也不留下。
最会射箭的纪昌被叫来。他抽出一支粘了黑羽的箭,搭在他那把八石重的强弓上,瞄准了那只白猿。如果他射不中这只白猿,那么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射中这只白猿,大家都这样猜测,并且摒住了呼吸;就连战马也不再打喷嚏,警觉地竖起耳朵,用那又大又湿润的黑眼珠盯着纪昌。一切都静悄悄的,如果仔细听的话,就能听见箭筒里的箭由于干燥而发出轻微的“辟剥”声,树枝上的嫩芽因为正在生长而发出的“沙沙”声。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只白猿认出了纪昌,紧张地在树干上来回走动,最后竟然哭了起来,并不时仰天长嚎,告知伙伴自己的死期已至。
纪昌犹豫了一下,仿佛窥探到了自己的命运。但他最终还是射出了那支箭。白猿从树上跌落下来,仰面朝天地死掉了。
周朝的天子赞叹道:纪昌真是天下第一神射手啊。

纪昌的第二份资料:

相传中国古代有个神箭手,叫纪昌,射箭百发百中。这是他苦练基本功的结果。
从少年时代起,纪昌就想成为一名神箭手。长大以后,他拜一位叫飞卫的人为师,要求老师马一把射箭的绝招教给他。飞卫对他说:“学射箭先要练好基本功,你先得学会盯着目标不眨眼的本领,...”纪昌回到家里,成天伏在母亲的织布机上,眼睛盯着一来一往的梭子,直盯得眼睛酸疼流泪。这样坚持不懈地苦练了两年,即使有人用锋利的锥子,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也可以做到双眼不眨一下。于是,纪昌觉得自己不眨眼的本领已练好了,就去见飞卫,要老师教他射箭的绝招。飞卫又告诉他,不眨眼的本领只是射箭基本功的第一步,接下去还要练目光的锐利,要练到把小目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才行。纪昌按照老师的指点继续刻苦练习。他设法捉了一只虱子,用一根头发缚住挂在明亮的窗口,作为目标,每天站在远远的地方练习瞄准,天天坚持,又练了整整三年,他的眼力终于练得非常锐利。站在远处,虱子在他眼里,本来是很小的目标却变大了,再看到别的细小物体,也是这样。这时候,老师老要他用特制的小弓箭射那只挂着的虱子,纪昌拉弓搭箭一射,箭正好穿过虱子的正中,连那根细细的头发都没碰着。飞卫见了,对纪昌说:“这就是射箭的绝招。由于你长期刻苦练习基本功,现在已能够做到百发百中了。”纪昌从此便成了一名神射手。扁鹊的资料: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生平简介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客刺杀身亡。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鹊列传》。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鹊山祠,即扁鹊庙,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西北22公里处,占地3700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书记载:赵简子为答谢扁鹊治病之功,将中丘(今邢台内丘)蓬山一带四万亩土地赐封给扁鹊,扁鹊遂将此作为行医采药之地。据《内丘县志》记载,扁鹊庙汉唐有之,始建不详。自汉至今,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元代建筑,是全国最早、最大、最著名的纪念扁鹊的古建筑。邢台·扁鹊庙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宋代加“神应”之号,为神应鹊王庙。位于邢台市内丘县神头村,坐北朝南,在群山环抱之中,右扶龙腾山,前临龙腾水。1963年前水上有桥,后石桥冲坍。过桥北上,越桥楼,过山门、献殿至扁鹊庙。庙内有扁鹊塑像,庙左有扁鹊墓,每年农历三月,八方人士云集祀之,香火极盛,达月余之久。扁鹊行医到秦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十分嫉妒他,便派人刺死了扁鹊。虢太子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葬在邢台内丘的蓬山,并立庙祭祀,由此这个山村便更名为“神头”。现在神头村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扁鹊庙前有九龙水从西向东流过。因上游有九条山川之水汇于此而得名,河上曾有汉白玉石桥名九龙桥,桥前有石麒麟相立,今存。九龙桥又称回生桥,据说人患有疾病或奄奄一息,只要从此桥经过,就可以起死回生。九龙桥前有九龙柏,九棵柏树生于石上,古老苍郁,树龄达两千多年,粗可合抱,形如巨龙,人称九龙柏,根须裸露于石,犹如龙爪。《内丘县志》这样记载九龙柏:“柏生山石石生柏,根生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成一体,石山不老柏长存。”相传扁鹊死后,其九个弟子十分悲痛,相守其墓,时久成柏。实际上是后人仰慕扁鹊的医术和医德而植栽,作为怀念。在扁鹊庙周围还有许多扁鹊采药、制药、作手术的遗址,药石、石炕、捞肠沟等地尚存。人们称赞虢国太子的忠义,便把他和扁鹊采药的山峰称为“太子岩”。太子岩位于内丘县城西部30公里处,险峰千仞,峻岩百层,草木丰茂,松柏秀荣。自周代以来,相继建有诸多庙宇,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相汇的风景胜地。太子岩山腰有太子洞,昔有太子楼,楼后有洞,相传虢国太子曾在此居住,并与扁鹊一起采药。太子楼始建不详,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重修,今楼废洞存,洞凿于山壁上,深2丈,凭栏东眺,可见松柏苍苍,白云出岫,红日升空。明至清扁鹊庙现存墓冢高约1.67米,墓围周长约50米。石碑1通,穹顶,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镌刻文字漫漶,可辨识“大观元年三月□日杨□信□□重□收扁鹊墓”字样。大观元年(1107),为目前发现扁鹊墓最早者。墓旁有石羊1对。古槐1株,树围根部粗4.24米,高约20米,树中空,据称树龄已超过2000年,树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在墓东有扁鹊祠,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1600)《重修扁鹊祠记》,碑云“祠宇时久”创始年不详。扁鹊祠分东西二庙,西庙为早,面中条,近王官谷瀑布,风景优美。清代多次重修。雍正八年(1730)《重修扁鹊庙记》始将“祠”改为“庙”。可惜西庙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战火所毁,仅存石狮1对及碑碣3通。东庙保存较全,有正殿、献殿。正殿暖阁中有泥塑扁鹊坐像,左右两侧侍立司药、司书男女童。东西两垛殿塑二药王坐像,旁侍司药、司书男女童,均保存较好。扁鹊像施彩沥粉贴金,龙袍玉带,坐龙首椅上,面目慈祥庄重,面形方圆,广额方颐,有宋塑遗风。扁鹊以其精湛的医术、医德深受百姓爱戴,从而受到历代祭祀。扁鹊庙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扁鹊庙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