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忽必烈的人物故事

时间:2010-5-27 专题:忽必烈
越快越好300字左右
1251年拔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长子)出面拥立蒙哥(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长子)为大汗,从那以后汗位就永远回归拖雷家族了!蒙哥汗在位仅十年,1259年病死;事实上,新的汗位之争开始转入拖雷家族内部,即蒙哥汗的两个弟弟之间;老二忽必烈和老四阿里不哥都想继承汗位,而老三旭烈兀已经在西亚的波斯国建立了自己的蒙古汗帝国之分支,故而没有余力参与中央汗位争夺。虽然旭烈兀并没有对竞争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倾向于支持老二忽必烈问鼎大汗宝座;旭烈兀对忽必烈的支持,主要是由于他们俩都认同外面的农耕定居新世界。忽必烈、旭烈兀分别在东亚和西亚各自摧毁了长达数千年稳定存在且已经形成很高权威的旧秩序,然而落后的侵略者反被先进的主流文明所融合;当老二忽必烈南征、老三旭烈兀西征之际,老四阿里不哥却留在了蒙古家乡,他的生活视野受到了限制,眼光比较狭隘。他更喜欢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放牧牛羊马驼,而不太喜欢依赖耕作维生的农业世界;他成了一位蒙古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捍卫者,蒙古保守派的一位领袖人物。面对越来越多的蒙古人转向喜欢农耕定居生活方式,保守派觉得无依无靠,被孤立了,并觉得受到了威胁;这些人认为,忽必烈和旭烈兀属于蒙古传统的叛逆分子,已经被征服地的农耕文明所吸引,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漠南中原或西亚波斯,而不是蒙古本土;忽必烈和旭烈兀以及其他部分蒙古领袖所发生的变化,令保守派感到心惊胆颤……于是这批愤愤不平的保守派纷纷投向拖雷家族的老四阿里不哥,希望阿里不哥成为保守派的代言人!
忽必烈知道南宋中原人口稠密,短时难克,于是先下云南,后收吐蕃;先完成大包围圈,最后直攻临安府杭州!
忽必烈命大将兀良合台统辖诸军,分三路先攻云南大理;大理即唐时的南诏国,国王段智兴偏据一方,与中原不通闻问。一旦遇蒙古兵三路夹攻,吓得脚忙手乱,不知所为,勉强召集数千兵民,出城抵敌,被蒙古兵一扫而空。段智兴愈加惶急,再四踌躇,毫无良策,只落得肉袒牵羊,出城乞降。
然后蒙古兵借道鄯善、乌爨等部,进入吐蕃。吐蕃即今西藏地,唐时曾与中国和亲,宋以后亦间或入贡,惟俗尚佛法,尊信喇嘛教。喇嘛二字,指高僧言,乃无上的意义。其祖师名巴特玛撤巴巴,当唐玄宗时,自北印度入吐蕃,倡行喇嘛教,风靡全吐蕃,政教合一,喇嘛势力凌驾吐蕃王。蒙古兵入吐蕃,所向无敌,且随地颁谕,降者免死,所有旧教,概行仍旧。叛徒喇嘛“扮底达”,迎谒蒙古军,兀良合台均以礼相待,叛徒扮底达遂引导蒙古军潜入拉萨都城,招降了吐蕃王唆火脱(唆火脱-苏固图)。
1259年,蒙哥汗率大军在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军前战死;当时忽必烈远征南宋已经到达湖北长江边;忽必烈打算渡江占领江对岸的领土;他命令他的军队开始向对岸发起攻击。他的将领们被当天横扫江面的狂风暴雨吓坏了,于是建议忽必烈等天气状况好转时再发起对宋军的攻击。但是忽必烈执意要求立即渡江。旌旗高举,鼓号齐鸣,蒙古军队强渡长江。他们一登岸,马上云开雨霁,一场战斗紧接着开始了,双方死伤惨重,但蒙古人毕竟在长江以南建立了一块立足之地。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鄂州府(今武昌)。这座沿江城镇并不容易攻取。其城防异常坚固,只能靠长期的围攻才能取胜。南宋理宗的丞相贾似道也派军队增援这座被包围的城市。宋将吕文德率军从重庆赶来,在10月5日夜晚不可思议地避过蒙古军队,进入鄂州城。围城战争出现的这一裂口表明蒙古人并没有完全控制这一地区。然而,忽必烈急于占领鄂州,希望用一场胜利提高他在蒙古帝国中的声望,因此不愿意接受任何妥协。另一方面,贾似道则愿意不惜任何代价议和投降,于是派他的将领宋京和蒙古人谈判。贾似道提出了1005年被契丹接受的条件。契丹就是存在于东北地区的大辽国,他们曾严重威胁到北宋的生存。按照澶渊之盟,契丹同意不再入侵中原领土,条件是北宋每年向契丹提供绢丝和白银。这次,贾似道试图和蒙古人达成同样的条件,授权宋京向忽必烈提出条件,即每年南宋向蒙古提供白银和纺织品,作为交换条件,双方以长江为边界。但是忽必烈拒绝了这样的协议。儒士赵璧作为忽必烈的谈判代表,对南宋的提议表示不屑一顾,指出“在大军已经渡江之后,再说这些话还有什么用?”蒙古人已经用武力强行占领了南宋特使打算让与的土地。忽必烈一定考虑过,当他们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凭什么放弃战争行动呢?没有必要妥协,他有足够的时间谈判,而且他的军事努力正在取得成功。
蒙古人的内部继位危机在这个节骨眼上暂时救了南宋。拖累家的老大蒙哥汗(1209-1259)(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九年)死后几个月内,汗位争夺已经变得非常激烈,而且老四阿里不哥已经赢得了大批支持者;老二忽必烈别无选择,只能暂时放弃对鄂州的围攻,动身返回北方去制止阿里不哥。为防不测,他从鄂州撤回了大部分军队准备北归去争夺汗位,只留下霸突鲁率领的一支军队作为象征,保卫他们已经取得的地盘。1260年春,忽必烈抵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召开部分宗王和将领参加的单方面派系的忽里勒台,匆忙宣布自立汗位。其实此前,阿里不哥在哈林早已经召集了西北诸王的忽里勒台,早宣布自立为大汗,控制了蒙古本部和察哈台、窝阔台等在大西北的封地;是年冬,忽必烈发兵征哈拉和林,阿里不哥逃至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南),以此为根据地反抗忽必烈。谦州之地虽有少量农业,但土地高寒,所获有限,并不足以维持大量军队的消耗。蒙古建国后,和林以及漠北各地所需粮食均需取自汉地以车载转运供应已数十年。阿里不哥退居谦州后,军队给养发生困难。忽必烈下令禁绝粮道,阿里不哥之军陷于饥馑;命察哈台后裔阿鲁忽前往察哈台兀鲁思,筹措军需。不料阿鲁忽到阿里麻力后,按阿里不哥的旨令从兀鲁忽乃哈敦(察哈台长孙哈剌旭烈兀之妻)手里夺取权力,并从河中地区驱除术赤系势力,霸占有整个察哈台兀鲁思,阿鲁忽拥兵十五万骑,后来反水背叛了阿里不哥,归顺了忽必烈。阿里不哥发兵攻击阿鲁忽,占据阿力麻里和伊犁河地区;1261年,忽必烈占领旧都哈拉和林;迎战阿里不哥军于昔木土脑儿(约在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西南);十一月,忽必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大败阿里不哥军,斩杀3000人,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令军勿追,待其自悔。1264年,四弟阿里不哥众叛亲离,不得不向二哥忽必烈投降,不久后囚死。考虑到阿里不哥在旧都和林的残余影响势力,忽必烈果断决定迁都燕京,改称大都。虽然二哥忽必烈打败了四弟阿里不哥,但雄踞中亚和西亚的蒙古四大汗分支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忽里勒台推选大会,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忽必烈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云南、西藏和蒙古本土。
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北京为首都。虽然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但是,忽必烈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积极着手准备并吞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命宰相伯颜大举伐南宋。至元十三年,下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广东崖山的南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