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成吉思汗陵、埋葬在什么地方,现在有什么值得参考的文献麽、

时间:2010-5-31 专题:成吉思汗
发现至关重要的“灵庙”日蒙联合考古队语出惊人
700年来,全世界的考古学家都想知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里,然而几支世界有名的考古队接连“败走麦城”。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6日报道,一支分别来自日本和蒙古的联合考古队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可能打开成吉思汗陵墓之谜的“钥匙”?d?d?d成吉思汗的“灵庙”!如果“灵庙”身份得到确证,那么将会在灵庙方圆12公里范围内锁定成吉思汗的陵墓。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此发现属实,那么它将比“特洛伊”考古和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更加激动人心,或许就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战马坑上是陵墓
据报道,10月4日,日本、蒙古联合考古队在位于距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约150英里的阿夫拉加市达尔根哈安村附近,发现一座建在四角形基座上的13到15世纪的灵庙遗址。在灵庙的下方是一座几乎已成废墟的石头平台,在石头平台的下方藏有许多坑洞,里面埋葬着许多战马的骨灰和遗骨。从战马遗骸的数目之众来看,这座陵墓的主人显然地位非常寻常。在25米方形的基坛上约11米见方的范围内还发现了作为灵庙遗存的基石和柱穴,因为没有发现瓦和砖,所以推测上面所建应该是帐篷。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石头平台应该就是陵墓的原始地基。在灵庙内,还发现从上面看为“凸”形的、高约40厘米的石壁,上面有烧火的痕迹。基坛的周围发现了埋灰和马骨的坑,调查团认为这是为祭祀成吉思汗而烧马等“烧饭”仪式的证据,这与中国史书的记载一致!另外,在灵庙的南侧,出土了刻有作为皇帝象征的龙的纹样的香炉,这则与14世纪波斯历史书的记载相一致。
考古发掘队的负责人之一、日本新泻大学的白石典之助教授介绍称,距这个陵墓7英里之内密布着各个时代的蒙古首领陵墓。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应当便是传说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墓。
对于日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的惊人发现,内蒙古社科院的研究员潘照东和电视剧《成吉思汗》的编剧朱耀廷均提出质疑。
潘照东认为,发现成吉思汗墓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棺椁;其次要有物证,像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东西;再次还要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比如石刻石碑之类的记载。否则,就无法证明是成吉思汗墓。
潘照东说,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发现的阿尔寨石窟附近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处离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史料中有关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极其吻合。在阿尔寨山的第28号石窟中,有一幅壁画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潘照东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这里曾是成吉思汗的大后方,驻扎了重兵而且距离六盘山的距离在3天之内完全可以到达。
朱耀廷认为,仅仅依据日蒙联合考古队目前发现的情况,还不足以说明就是成吉思汗墓。据史料记载,当时独木棺是把橡木中间剖开,然后为了防止木材腐烂解体,用3到4根金箍箍上。如果发现成吉思汗墓地,必须要找到这3根金箍。因为金子是永远不会腐烂的。还应该有大量的随葬品,据记载,成吉思汗随葬的除了武器和弓箭,还应有战马和宫女,至于金银财宝,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但是起码随葬的东西应该有。
鄂尔多斯拿出定音之论
众所周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有一座规模宏伟的成吉思汗陵。陵内后殿蒙古包式的黄色绸帐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夫人勃尔贴兀真的灵柩。在它两侧的黄色绸帐里,安放着成吉思汗王夫人呼伦和三夫人伊绪的灵柩以及成吉思汗两个胞弟别力吉台和哈撒尔的灵柩。东殿内安放的是成吉思汗四子托雷及夫人的灵柩。西殿供奉的是象征成吉思汗九员大将的九支苏力定,还陈列着成吉思汗征战时用过的战刀的马鞭等物。每年农历的三月甘一日,五月十五日、九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日,成吉思汗的后裔达尔扈特蒙古人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场面宏大,十分壮观。可是对于这座成吉思汗陵,历来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家。
2004年9月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行的“鄂尔多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世代守陵的达尔扈特蒙古人指出,成吉思汗的葬地虽然没有地下考古的准确印证,但是作为国家意志和民族公祭的成吉思汗衣冠家“八白宫”(亦称“八白室”),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作为世界上以守护成吉思汗陵寝为唯一职责的世袭的守陵人达尔扈特蒙古人一直实行着最完备、最权威、最具蒙元特色的祭祀制度。
与会专家认为,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即把鄂尔多斯地区划入中央直辖的中枢省,允许汉译为“大汗、帝王陵寝”的“伊金霍洛”之地名,未定在肯特山而定在鄂尔多斯安放“八白宫”的地方,绝对不会随意,也不许随意。此外,忽必烈法定的成吉思汗四大祭典最大的一次“查干苏日克祭典”就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举行。700多年来,蒙古族一直把这个传统的祭奠活动坚持下来。
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出示了成吉思汗“天葬”后衣冠放置银箱人“八白室”的目击者记载:“成吉思汗灵榇与大汗皇后灵棺皆以长方形银棺装置,外加铜锁锁着。”“1956年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园落成后,曾将大汗的银棺开过一次……七层棺都开了,只见第七层棺内放着一个用香牛皮枕头裹着一幅成吉思汗全家的画像。皮枕内装有何物,因未打开过,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当地达尔扈特的负责人称:“多年相传(皮枕内)是大汗的衣物包着大汗的一块骨头。”

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鄂尔多斯风暴》电影编剧,著名的蒙古族近代史学者云照光说,成吉思汗逝世时,正值盛夏,为保护遗体,不会用3个月或半年的时间远路转运遗体,只会在距六盘山和黄河较近的鄂尔多斯风水宝地安葬。
写于1939年、现存于美国亚洲研究中心的《伊克昭盟志》披漏了鲜为人知的元代将领突拔都随征记内容,居然证明了云先生的观点。此存于铁质小柜的残缺纸书译成汉文,说“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议举天葬。”“丞相奉汗衣冠宝剑,董沐置七宝箱内(即银棺)内,使神驼载运拟葬××××。行大漠四十七日……,又行××日至平漠洼地,驼立不行,臣民牵挽亦不动。群相默祷,宝剑突飞去,衣冠放异彩。臣民以主喜悦,为营葬于洼地高原(即令伊金霍洛),设戍守护……四出觅宝剑,至百里外草地上寻获,就其地为置宝库(即今苏勒定霍洛)四时享祭。”
蒙古贵族的密葬习俗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由此可见,这种传说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潘照东指出,从六盘山到日蒙联合考古队发现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3天之内很难解决。
潘照东说,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己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卜,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家里。据潘照东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成陵落成时,曾经打开过银棺,发现了这团驼毛。
挖掘成陵违背传统
朱耀廷说,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潘照东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以后也很可能找不到确凿的埋葬地点,也许成吉思汗什么都没有留下。我们的思路一直是错误的。”当时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早日安葬,灵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银棺灵枢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时的灵魂吸附物?d?d白公驼顶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遗骸。
“也许我们后来者一直思路有问题,总是希望挖掘出什么东西,而实际上根本没有。”潘照东不赞成大规模挖掘成陵,按照蒙古族传统,打搅死者灵魂是对死者的不敬,遗体没有保存价值,关键是灵魂不灭。大规模的考古已经违反了草原祭祀文化,遭到反对,实际证明,一直也没有弄出什么来。
前不久,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采访时说:“根据成吉思汗传承下来的一个遗嘱,也就是他去世时所说的一段话,他说,让他的陵墓永远不让世人知道。因此,我们遵循成吉思汗的这一遗嘱……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处在哪个方向、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一问题,应该就像你问的那样,使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底似的问题,让那些愿意猜谜底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底吧!”

您好:
⌒_⌒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希望您会满意⌒_⌒

成吉思汗陵


⌒_⌒祝福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精彩⌒_⌒



根本就找不到。他们以前是游牧民族,到处征战,墓地不能留人看守。所以成吉思汗下的是绝命。把他葬到蒙古草原,。然后叫军队驱赶战马去踏平坟地。最后就没人找得到了。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伟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蒙古包式的宫殿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在雄鹰展开的双翼。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壁画绘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

在通连东西两个侧殿的走廊里,绘有壁画。西走廊绘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东走廊绘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的事迹。

在成吉思汗陵东南角,有金顶大帐、侧殿、选汗高台、草原市场、文物陈列馆、射击场、赛马场、摔跤场等设施。金顶大帐高13米,直径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宫,再观1206年成吉思汗登基时的情景。殿内有成吉思汗宝座和画像,殿外有8辆战车,车轮高2米,可供游人瞻仰观赏。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牧民推选可汗时的仿古建筑。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统一了蒙古诸郡,建立了蒙古汗国,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元太祖。1227年,成吉思汗因坠马病死在渭河之滨,其遗体被运往陵墓埋葬。金霍洛也自此而名扬蒙古,其蒙语释意为“主人的陵园”。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这里牧草腾碧浪,羊群卷雪花,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吉思汗陵

陵园建筑主要包括:正殿、东殿和西殿三个穹庐式的建筑物。主体是中央纪念堂。高20余米,下部为八角形,内设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的穹庐顶内饰有彩绘的藻井。陵墓的左右两肋为不等边的八角形,单檐式蒙古包穹庐顶结构,其顶的外部用蓝色的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朵,并镶嵌有金黄色的琉璃瓦,佩以金黄色的琉璃宝顶,色彩统一,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陵园的正殿为成吉思汗纪念堂,正中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他戎装端坐,双眼远望,神态威严。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象征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堂后的寝宫安放着四个蒙古包式的大灵包,上面覆盖着巨大的橘黄色缎子,这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柩,两旁还安放着成吉思汗两个胞弟的灵柩。灵柩前陈列着3个巨大的“苏勒定”,相传这“苏勒定”就是成吉思汗出征时用的大旗上端的铁矛头。此外还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三个马鞍及其他纪念品。

成吉思汗陵

在正殿的东西两廊有大型壁画。西廊的壁画主要描绘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其中有成吉思汗登基的场面。壁画还表现了自从成吉思汗当上蒙古地区的皇帝后,部落之间的隔阂打破了,经济联系加强了,牧民的生活安定了。成吉思汗在征服蒙古各部落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军事、政治、护卫、宫务管理等制度,并制定了法律条例。他还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兀儿字母拼写蒙古语言,从此,蒙古有了自己的通行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蒙古统一和迅速强大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从公元1205年起,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朝,然后又征服了中亚、西亚和亚洲西部的许多国家,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畔。

成吉思汗陵

正殿东廊的壁画再现了当时冶铁、桑织、农业、航海、贸易、天文等业的情况,以及元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今日的成吉思汗陵墓是1949年后重建的,1992年被评为全国四十佳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据说这一天是成吉思汗显示军事才华、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勒定”大会。

参考文献:

http://baike.soso.com/v17666.htm

http://cn.netor.com/qikan/4/ren4.htm

http://www.cjshl.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