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宋朝 徽宗之子

时间:2010-6-2 专题:仇士良
宋朝徽宗之子
各位宋史大人求徽宗第三子郓王赵楷资料

赵楷
yyy
赵楷郓王楷,帝第三子。初名焕。始封魏国公,进高密郡王、嘉王,历奉宁、镇安、镇东、武宁、保平、荆南、宁江、剑南西川、镇南、河东、宁海十一节度使。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宠,遂超拜太傅,改王郓,仍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北伐之役,且将以为元帅,会白沟失利而止。钦宗立,改镇凤翔、彰德军。靖康初,与诸王皆北迁。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五宗室三逸事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中国十大传奇状元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预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最自信的状元——胡旦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最悲惨的状元——陈安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能吃的状元——李蟠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最侥幸的状元——毕沅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疑问赵楷是清高才子还是纨绔王孙?一场关于郓王赵楷的争论唉,赵楷从小顺利,心气甚高,属於不懂得掩饰自己又比较会说空话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赵桓看来也不是天生不好,也是环境逼的。反正人一旦有利益之争,就难唱什么仁义道德的高调了。赵楷夺嫡固然锋芒毕露,他又敢不夺吗?难道要效如意故事?(我指的是汉代戚夫人的儿子,不知道记对了没有,文盲啊文盲。:))婴弗心里面不见得不喜欢赵楷,至少在一开始;但是她真正爱的,实际上是权势,或者说,利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没有谁不是这样,只不过人的底线不同而已。有的人(如我们这里看小说中的大部分),从小比较顺利,所以就容易不把一些利益放在眼里;她贫苦,所以就容易为之所动而已。婴茀不喜欢赵楷有什么错么?我并不觉得赵楷对所有女子都有吸引力,即便是源氏大将,也不见得能随心所欲地获得所有女子的爱。更何况赵楷就是个轻浮的华而不实之徒。即便是出身平民的宫女,天性慧警惕的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好恶,不都是那些绮艳之词名禄之诱可以打动的。能说婴茀是喜欢权势?郓王的权势在当时还不够隆盛?我从开始就厌恶赵楷,其人是乃父之肖子,“君子朋而不比”,“节用爱人”,这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他并不具备,如果帝位传了他,一样是徽宗朝的污七八糟,奢靡自奉,而毫无知人之明。郓王的权力欲倒是不含糊,但他完全没有利用皇帝对他的宠信对政局做过一点规谏。他只不过是王晋卿一样的浮华文人而已。所谓中状元,也多半是臣下阿谀徽宗,赵桓为人朴拙,徽宗那帮宠臣当然不希望有这样的储君,当然要推立翻版的徽宗——郓王赵楷。赵楷恃宠又联络内外佞臣,专一逢迎徽宗那些玩物丧志的爱好,粉饰太平,对储君之位有觊觎之心,而本人才略却很平庸,看不出真正对天下苍生有什么责任感,这种情况下他争夺东宫,就是个人的狂妄和轻浮。实际上徽宗末年的混乱也有他的功劳。历史上的郓王赵楷,实际上完全说不上什么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天下美德,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赵楷从为人和才干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令人特别倾倒的。身在皇家,谁能一丝幻想也无?赵楷这般受宠,得如此破格重用,只怕老父私下还对他说过什么不该说的暗示的话,有此心是极自然的。他的欲望大半倒是被外界,尤其是一些各有用心的大臣引出来的。甚至只小半是权欲,大半是一种青春期心理;皇帝的责任与艰难恐怕他想得不多。赵楷说到底只是一个浪漫的艺术家,一个大男孩,本质上单纯而天真,再加一直太顺,在政治斗争中怎么算得过别人呢!——只把赵桓当唯一的对手,还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胜券在握,这样不知收敛。在女孩子身上花那么大的功夫,有那时间他还不如招揽些实权人物呢,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在即将到来的大变化面前,他注定会失败。其实赵楷有点象早期的北静王,他不该生在皇家的,王(王先)式的生活更适合他一些。赵构嘛,连父亲的光环现在在他心里都渐渐消失,又怎会看得起这个张扬又只有文才的三哥!只是一贯收敛的人,自不会锋芒毕露,大概是这他第一次对赵楷这样言藏棱角吧?哎,天不负用心人,机会果然垂青有准备的人,开始偶尔露峥嵘了。婴茀隐身听了个齐全,倒让人想起《红楼梦》来。chdennis,你把这里当家了,说话自然随便。陌生人可能觉得过分,不过我们不要理他们,仍旧随意一点吧。有时说话无分寸,只是因为足够亲密。若他们以后成为常客,成为朋友,自不会介意,如果不是,何必为他们弄得拘束。我喜欢看你现在的样子,不要改变——虽然我很少浮出来,嘻。米兰那个伏笔是不是婴茀最后在某种情况下还了赵楷一个kiss,要这样的话可是潜在催泪弹,呜呜~:)会不会最后是由赵楷帮助她才得以逃脱投奔赵构的?赵楷后来失了帝位,国破家亡,是不是顿悟富贵如春梦什么的,反而因为不幸而通明世事?婴茀,宋史上好像说是在赵构东奔西跑的时候就随侍左右,应该是汴京城破不久后逃脱的。我也觉得赵楷是受到很多徽宗宠臣的怂恿和鼓励,“父尧子舜,趣尚一同”前半句是作呕马屁,后一句倒是实情,徽宗那些臣下会觉得侍奉一个风雅自负的郓王比讨好内向俭朴的赵桓容易得多——否则,象赵桓那样和徽宗完全不同风格的新君登基,他们的媚上功夫得重新换一套。而且徽宗爱用的人,“六贼”和以下的一批奔竞文官,可能觉得赵楷比较容易相处一些。看完这段,让我思来想去久久隔舍不下并隐隐心痛的仍是赵楷。尽管史书记载他一年之后“性儒体弱”,我却认为那不过是为了在宫中生存的一种伪装,在远离赵桓目光的时候,他如米兰所言,仍旧是“皇室之中最著名的美男,长袍广袖地行走在晚风中,那眩目的容光有划破暮霭的力量。”贤者未必长,长着未必贤,历来这都是皇帝们选定继承人时需要头疼的问题。虽然皇家为了避免太多的刀光血影兄弟相残,制定了立长的游戏规则,但前辈们的屡屡破例及又为这游戏中的当事人都增添了机会。导致后宫、大臣们、皇子们无一不被卷入到到这宫争的旋涡中来。有人是身不由己、有人是志在必得。赵楷,其实一直都是身不由主地被推到了政治舞台前,犹如他的父亲。也许他本来并没有强烈的争嫡欲望,他象他的父亲,琴棋书画山水美人才是他内心追求的良伴。但天生出众的才华、父亲由衷的宠爱、臣子别有用心的谄媚、妹妹及宫女们的心悦诚服的仰慕让他飘飘欲仙,当他周围的某些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都在暗示他更有当太子的才能时,他也许就在这种赞美声中陶醉了。他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并把这份优越感发挥得更加无以伦比,但这种优越感却让周围的其他的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尤其是当这些人和他有着强烈的利害冲突时,他就让他自己陷入了一种危机之中。但我们能责怪他吗?我们即使要责怪他,也只能说,他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当他已被推上这个舞台,他就再不能轻松地抽身而退了。因为他太夺目了,即使他无心争夺,也会被每一个有心之士当成是潜在的对手而虎视眈眈地戒备并小心地针锋相对。何况机会当前,人人都会拒绝不了那份诱惑。因此后来,他做的就是每一个皇子都会做的一件事。但他的欲望一直并不强烈,当他被数十名宦官簇拥至大殿前准备夺位却被拒时,他只是无言可对惶恐而退,并没有发动一场血腥的宫变,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时势巨变他无能为力,但我认为这是他内心的写照,皇位于他并非志在必得的东西,若他有野心,他早就可以利用他的优势暗中磨刀霍霍有所筹划了。在倾城的那一时刻,我相信他为了一吻的承诺成全了自己心爱的女子的心愿。这是多么悲情的一幕!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地,他仍然会是长袍广袖从容地行走吗?想到这,我心如刀割,更加地讨厌赵构。他毁了一个梦想。赵构,更多的时候他是冷漠地,我相信这是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武装,他用这种强硬的装甲小心地维护着自己脆弱的内心,不让别人窥视。而更多地时候,他在旁观、偷窥着别人,一边暗暗地把握自己的良机。在我眼里,赵楷和他,一个是光,一个是影。他从来就不敢象赵楷一样明目张胆地索要着自己的欲望。他在内心深深地向往、仰慕、嫉妒着赵楷拥有的一切,他在暗中使劲地追赶着赵楷,同时他又拼命抗拒着接近赵楷,深怕一靠近就会被赵楷这道眩目的光照得原形毕露,灼伤得体无完肤。婴茀和赵构是同一类人,只有当他们拥抱在一起时,才会发现彼此的心是那么地贴近。若干年后,赵构和婴弗也许还会经常梦见这么一道光亮,光亮中,长袍广袖的赵楷白衣飘飘,他从从容容地走过,唇角始终含着一丝若有若无自信的微笑……那是他们一生遥不可及的梦想。赵桓,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表以深切的同情之意,看完这一段,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也许,出襁褓以后,他就再没有真正地舒坦过。他总是那么谨小慎微,即使他登上了万人瞩目的皇位,他的内心仍是惶恐不安的。宫内,父亲的余威让他戒备,兄弟的风采让他目眩;议事大殿之上,臣子们的纷乱的争吵让他无措;宫外,金兵的呐喊是他夜夜的梦魇。在北地里,当他惨死马蹄之下应该是死不瞑目吧,他的灵魂仍然没有获得永久的安宁。皇权的诱惑是一般人无法抵挡的,相信楷同学也不能。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宫廷斗争,也没有这个才能。有时候,我很奇怪,为什麽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却难于上青天,归根结底是能力问题。楷同学没有做君主的能力,可怜却被周围的一群小人拿来作幌子,弄得野心膨胀,却不会精心部署,到头来自己惨兮兮。感觉柔福帝姬的笔法比起眼儿媚来,要沉郁了很多。在眼儿媚中,虽然造化还是弄人,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努力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王同学鲜明如火,光彩夺目。(尽管我不喜欢他的个性)。但是到了柔福帝姬中,再也看不到蓬勃的生命力,有的只是一群被命运无情作弄的可怜虫。说到眼儿媚,忍不住再说两句公主。这样的女人,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其实公主也是个自私的人。为了讨好丈夫,竟然耽误儿子的病情,如果那时候他拿出一点公主的威严又怎麽会断送孩子的性命,当然,这也和他的个性有关。真是,怒气不争,哀其不幸呀。至于芜姬,则是生活中典型的小人,用各种卑鄙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又没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后,自己也被自己所害。对于米兰jj给他的安排,窃以为还不够解气,应该在加上一条:嫁到家有悍妻的男人,这样她才能体会公主的好。感觉柔福帝姬的笔法比起眼儿媚来,要沉郁了很多。这是由不同时代的大环境决定的。《眼儿媚》是以变法为背景,以王安石父子为代表的新派士人寄望于皇帝赵顼踌躇满志地想以变法来改变国家日渐衰弱状况,的确是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努力想掌握自己、乃至国家的命运。而到了《柔福》时代,书中人面对的已是国破家亡的一片残局,之前最后的短暂繁华也充满了亡国前的种种阴影,亡国后人也终日活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中,在这种情况下主角的心理自然不会如先辈那样积极,更多的时候是悲哀地随波逐流或被环境逼得人性变异。我选择写《柔福》也正是看中了其与《眼儿媚》在时代、角色心理上的明显差异。参考资料:http://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2408&commentid=22070
赵楷郓王楷,帝第三子。初名焕。始封魏国公,进高密郡王、嘉王,历奉宁、镇安、镇东、武宁、保平、荆南、宁江、剑南西川、镇南、河东、宁海十一节度使。政和八年,廷策进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宠,遂超拜太傅,改王郓,仍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北伐之役,且将以为元帅,会白沟失利而止。钦宗立,改镇凤翔、彰德军。靖康初,与诸王皆北迁。

参考资料:
赵楷宋徽宗第三子,初名焕,封郸王。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宋史本传、画继、图绘宝鉴》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宋〕徽宗第三子,初名焕,封郸王。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宋史本传、画继、图绘宝鉴》中国十大传奇状元作者:徐爱博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预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最自信的状元——胡旦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最悲惨的状元——陈安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能吃的状元——李蟠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最侥幸的状元——毕沅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赵楷是清高才子还是纨绔王孙?作者:tianya一场关于郓王赵楷的争论作者:whitelotus回复日期:2003-06-1910:04:17唉,赵楷从小顺利,心气甚高,属於不懂得掩饰自己又比较会说空话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赵桓看来也不是天生不好,也是环境逼的。反正人一旦有利益之争,就难唱什么仁义道德的高调了。赵楷夺嫡固然锋芒毕露,他又敢不夺吗?难道要效如意故事?(我指的是汉代戚夫人的儿子,不知道记对了没有,文盲啊文盲。:))婴弗心里面不见得不喜欢赵楷,至少在一开始;但是她真正爱的,实际上是权势,或者说,利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没有谁不是这样,只不过人的底线不同而已。有的人(如我们这里看小说中的大部分),从小比较顺利,所以就容易不把一些利益放在眼里;她贫苦,所以就容易为之所动而已。作者:素履无咎回复日期:2003-06-1912:17:11婴茀不喜欢赵楷有什么错么?我并不觉得赵楷对所有女子都有吸引力,即便是源氏大将,也不见得能随心所欲地获得所有女子的爱。更何况赵楷就是个轻浮的华而不实之徒。即便是出身平民的宫女,天性慧警惕的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好恶,不都是那些绮艳之词名禄之诱可以打动的。能说婴茀是喜欢权势?郓王的权势在当时还不够隆盛?我从开始就厌恶赵楷,其人是乃父之肖子,“君子朋而不比”,“节用爱人”,这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他并不具备,如果帝位传了他,一样是徽宗朝的污七八糟,奢靡自奉,而毫无知人之明。郓王的权力欲倒是不含糊,但他完全没有利用皇帝对他的宠信对政局做过一点规谏。他只不过是王晋卿一样的浮华文人而已。所谓中状元,也多半是臣下阿谀徽宗,赵桓为人朴拙,徽宗那帮宠臣当然不希望有这样的储君,当然要推立翻版的徽宗——郓王赵楷。赵楷恃宠又联络内外佞臣,专一逢迎徽宗那些玩物丧志的爱好,粉饰太平,对储君之位有觊觎之心,而本人才略却很平庸,看不出真正对天下苍生有什么责任感,这种情况下他争夺东宫,就是个人的狂妄和轻浮。实际上徽宗末年的混乱也有他的功劳。历史上的郓王赵楷,实际上完全说不上什么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天下美德,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赵楷从为人和才干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令人特别倾倒的。作者:此花幽独回复日期:2003-06-2122:15:20身在皇家,谁能一丝幻想也无?赵楷这般受宠,得如此破格重用,只怕老父私下还对他说过什么不该说的暗示的话,有此心是极自然的。他的欲望大半倒是被外界,尤其是一些各有用心的大臣引出来的。甚至只小半是权欲,大半是一种青春期心理;皇帝的责任与艰难恐怕他想得不多。赵楷说到底只是一个浪漫的艺术家,一个大男孩,本质上单纯而天真,再加一直太顺,在政治斗争中怎么算得过别人呢!——只把赵桓当唯一的对手,还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胜券在握,这样不知收敛。在女孩子身上花那么大的功夫,有那时间他还不如招揽些实权人物呢,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在即将到来的大变化面前,他注定会失败。其实赵楷有点象早期的北静王,他不该生在皇家的,王(王先)式的生活更适合他一些。赵构嘛,连父亲的光环现在在他心里都渐渐消失,又怎会看得起这个张扬又只有文才的三哥!只是一贯收敛的人,自不会锋芒毕露,大概是这他第一次对赵楷这样言藏棱角吧?哎,天不负用心人,机会果然垂青有准备的人,开始偶尔露峥嵘了。婴茀隐身听了个齐全,倒让人想起《红楼梦》来。chdennis,你把这里当家了,说话自然随便。陌生人可能觉得过分,不过我们不要理他们,仍旧随意一点吧。有时说话无分寸,只是因为足够亲密。若他们以后成为常客,成为朋友,自不会介意,如果不是,何必为他们弄得拘束。我喜欢看你现在的样子,不要改变——虽然我很少浮出来,嘻。作者:素履无咎回复日期:2003-06-2212:53:10米兰那个伏笔是不是婴茀最后在某种情况下还了赵楷一个kiss,要这样的话可是潜在催泪弹,呜呜~:)会不会最后是由赵楷帮助她才得以逃脱投奔赵构的?赵楷后来失了帝位,国破家亡,是不是顿悟富贵如春梦什么的,反而因为不幸而通明世事?婴茀,宋史上好像说是在赵构东奔西跑的时候就随侍左右,应该是汴京城破不久后逃脱的。我也觉得赵楷是受到很多徽宗宠臣的怂恿和鼓励,“父尧子舜,趣尚一同”前半句是作呕马屁,后一句倒是实情,徽宗那些臣下会觉得侍奉一个风雅自负的郓王比讨好内向俭朴的赵桓容易得多——否则,象赵桓那样和徽宗完全不同风格的新君登基,他们的媚上功夫得重新换一套。而且徽宗爱用的人,“六贼”和以下的一批奔竞文官,可能觉得赵楷比较容易相处一些。作者:ore回复日期:2003-06-2223:20:27看完这段,让我思来想去久久隔舍不下并隐隐心痛的仍是赵楷。尽管史书记载他一年之后“性儒体弱”,我却认为那不过是为了在宫中生存的一种伪装,在远离赵桓目光的时候,他如米兰所言,仍旧是“皇室之中最著名的美男,长袍广袖地行走在晚风中,那眩目的容光有划破暮霭的力量。”贤者未必长,长着未必贤,历来这都是皇帝们选定继承人时需要头疼的问题。虽然皇家为了避免太多的刀光血影兄弟相残,制定了立长的游戏规则,但前辈们的屡屡破例及又为这游戏中的当事人都增添了机会。导致后宫、大臣们、皇子们无一不被卷入到到这宫争的旋涡中来。有人是身不由己、有人是志在必得。赵楷,其实一直都是身不由主地被推到了政治舞台前,犹如他的父亲。也许他本来并没有强烈的争嫡欲望,他象他的父亲,琴棋书画山水美人才是他内心追求的良伴。但天生出众的才华、父亲由衷的宠爱、臣子别有用心的谄媚、妹妹及宫女们的心悦诚服的仰慕让他飘飘欲仙,当他周围的某些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驱使都在暗示他更有当太子的才能时,他也许就在这种赞美声中陶醉了。他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并把这份优越感发挥得更加无以伦比,但这种优越感却让周围的其他的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尤其是当这些人和他有着强烈的利害冲突时,他就让他自己陷入了一种危机之中。但我们能责怪他吗?我们即使要责怪他,也只能说,他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当他已被推上这个舞台,他就再不能轻松地抽身而退了。因为他太夺目了,即使他无心争夺,也会被每一个有心之士当成是潜在的对手而虎视眈眈地戒备并小心地针锋相对。何况机会当前,人人都会拒绝不了那份诱惑。因此后来,他做的就是每一个皇子都会做的一件事。但他的欲望一直并不强烈,当他被数十名宦官簇拥至大殿前准备夺位却被拒时,他只是无言可对惶恐而退,并没有发动一场血腥的宫变,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时势巨变他无能为力,但我认为这是他内心的写照,皇位于他并非志在必得的东西,若他有野心,他早就可以利用他的优势暗中磨刀霍霍有所筹划了。在倾城的那一时刻,我相信他为了一吻的承诺成全了自己心爱的女子的心愿。这是多么悲情的一幕!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地,他仍然会是长袍广袖从容地行走吗?想到这,我心如刀割,更加地讨厌赵构。他毁了一个梦想。赵构,更多的时候他是冷漠地,我相信这是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武装,他用这种强硬的装甲小心地维护着自己脆弱的内心,不让别人窥视。而更多地时候,他在旁观、偷窥着别人,一边暗暗地把握自己的良机。在我眼里,赵楷和他,一个是光,一个是影。他从来就不敢象赵楷一样明目张胆地索要着自己的欲望。他在内心深深地向往、仰慕、嫉妒着赵楷拥有的一切,他在暗中使劲地追赶着赵楷,同时他又拼命抗拒着接近赵楷,深怕一靠近就会被赵楷这道眩目的光照得原形毕露,灼伤得体无完肤。婴茀和赵构是同一类人,只有当他们拥抱在一起时,才会发现彼此的心是那么地贴近。若干年后,赵构和婴弗也许还会经常梦见这么一道光亮,光亮中,长袍广袖的赵楷白衣飘飘,他从从容容地走过,唇角始终含着一丝若有若无自信的微笑……那是他们一生遥不可及的梦想。赵桓,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表以深切的同情之意,看完这一段,除了叹息还是叹息。也许,出襁褓以后,他就再没有真正地舒坦过。他总是那么谨小慎微,即使他登上了万人瞩目的皇位,他的内心仍是惶恐不安的。宫内,父亲的余威让他戒备,兄弟的风采让他目眩;议事大殿之上,臣子们的纷乱的争吵让他无措;宫外,金兵的呐喊是他夜夜的梦魇。在北地里,当他惨死马蹄之下应该是死不瞑目吧,他的灵魂仍然没有获得永久的安宁。作者:南浦回复日期:2003-06-2301:01:23皇权的诱惑是一般人无法抵挡的,相信楷同学也不能。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宫廷斗争,也没有这个才能。有时候,我很奇怪,为什麽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却难于上青天,归根结底是能力问题。楷同学没有做君主的能力,可怜却被周围的一群小人拿来作幌子,弄得野心膨胀,却不会精心部署,到头来自己惨兮兮。感觉柔福帝姬的笔法比起眼儿媚来,要沉郁了很多。在眼儿媚中,虽然造化还是弄人,但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努力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王同学鲜明如火,光彩夺目。(尽管我不喜欢他的个性)。但是到了柔福帝姬中,再也看不到蓬勃的生命力,有的只是一群被命运无情作弄的可怜虫。说到眼儿媚,忍不住再说两句公主。这样的女人,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其实公主也是个自私的人。为了讨好丈夫,竟然耽误儿子的病情,如果那时候他拿出一点公主的威严又怎麽会断送孩子的性命,当然,这也和他的个性有关。真是,怒气不争,哀其不幸呀。至于芜姬,则是生活中典型的小人,用各种卑鄙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又没有能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后,自己也被自己所害。对于米兰jj给他的安排,窃以为还不够解气,应该在加上一条:嫁到家有悍妻的男人,这样她才能体会公主的好。作者:milanlady回复日期:2003-06-2301:29:31感觉柔福帝姬的笔法比起眼儿媚来,要沉郁了很多。这是由不同时代的大环境决定的。《眼儿媚》是以变法为背景,以王安石父子为代表的新派士人寄望于皇帝赵顼踌躇满志地想以变法来改变国家日渐衰弱状况,的确是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努力想掌握自己、乃至国家的命运。而到了《柔福》时代,书中人面对的已是国破家亡的一片残局,之前最后的短暂繁华也充满了亡国前的种种阴影,亡国后人也终日活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中,在这种情况下主角的心理自然不会如先辈那样积极,更多的时候是悲哀地随波逐流或被环境逼得人性变异。我选择写《柔福》也正是看中了其与《眼儿媚》在时代、角色心理上的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http://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2408&commentid=2207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