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分别介绍“黄巢起义”“黄巾起义”以及人物黄巢和李自成。

时间:2010-6-2 专题:仇士良
分别介绍“黄巢起义”“黄巾起义”以及人物黄巢和李自成。
黄巢:?~884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黄巢起义
自玄宗高力士开始;李辅国拥立肃宗,因功掌握部分禁军;代宗设枢密使,命宦官担任;至德宗不信任武臣,而将全部禁军交由宦官典管,朝廷安危遂操在宦官之手。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均由宦官拥立,宪宗和敬宗且为宦官所杀,可见宦官为祸甚烈。唐文宗李昂即位后,立刻策画彻底铲除宦官,由御医郑注及其好友李训共同协助。他们先用计夺去当时当权宦官王守澄的兵权,再暗中下毒杀死之。但事后,李训却自作主张,于唐文宗太和九年,假借天降甘霖之吉兆,一举杀尽仇士良等宦官,不幸事败,仇士良挟持天子,郑,李两人被处死,同党被杀死一千多人。从此文宗落在宦官手中,过着有名无实的囚犯皇帝。
经过了一连串的打击,百姓怨声载道,大唐王朝即将瓦解,而黄巢之乱,可以说是最后致命的一击。唐僖宗干符元年七月,盐枭黄巢,王仙芝共谋起事,组成了一支拥有几万人的平民革命军,不久王仙芝为官军战败而斩首,于是黄巢接收了原王仙芝的部众。僖宗干符五年,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他首先转战黄淮流域,其后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接着更进赣浙,由福建向广州进击,可见他的足迹遍踏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不久黄巢就从广西挥兵北伐,企图一举推翻大唐,此时他的总兵力已达六十多万,所向无敌,各州县望风而降,连洛阳也不例外。十多天后,从洛阳挥兵西进,一夜之间攻下潼关,四天后开抵霸上,后攻占了长安。唐僖宗中和元年一月,黄巢在含元殿举行开国大典,定国号为"大齐",建元金统。唐朝残余部队乘黄巢政权尚未稳固之际,会同长安城内的唐朝官员,夺回长安,但因唐军不得民心,不久黄巢又攻进长安。中和三年,黄巢军势力渐弱,官军从南北西三面封锁长安,东面通往洛阳的路是由黄巢部将朱温镇守。而朱温不久就投降了官军。同年,长安被沙陀人李克用收复,黄巢只好退回蓝田。翌年六月,黄巢率领一千多残兵败将退入现山东省泰山一带,在虎狼谷一战被官军大败,黄巢本人被叛变的部下杀害,黄巢之乱平。
黄巢乱后,唐朝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垂危命运。唐哀帝天佑四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迫使哀帝让位,建国号为梁。至此唐历二十王,二百二十九年而亡。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党项羌族后裔。原名鸿基,人稱闖王、李闖。中国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明末叛军首领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

黄巾起义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巨鹿(郡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人张角等领导的反抗东汉王朝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致使大批农民沦为奴婢或徒附(农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统治阶级内部,外戚与宦官相互倾轧,交替把持朝政。外戚与宦官的专权又阻碍了朝廷中士大夫的升迁,引起土大夫同外戚、宦官间的激烈斗争,酿成东汉后期的两次“党锢之祸”,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危机。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村经济凋蔽,广大农民苦不堪言,不断举行起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大起义,是农民反抗斗争的总爆发。光和年间,张角奉事黄老,以《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传教,号称“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周行四方传道,深得农民信任。10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州。张角部署道徒为36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中平元年春,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为政治口号,号召起义。36方几十万义军同时举事,声势浩大。因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起义之初,义军节节胜利:河北黄巾军生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南阳(郡治宛,今河南南阳市)黄巾军斩杀太守褚贡,围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黄巾军败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市东北);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市西南)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起义军主力很快形成三大军事中心: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主力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张角、张梁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心;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此外,还有卜已等领导的黄巾起义队伍,分别活动于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东北)。各方黄巾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为镇压义军,灵帝下令大赦党人,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军事上则动员全国兵力,分头进剿。以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军,屯兵洛阳,拱卫京师;并星夜调兵进驻洛阳外围的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军事关隘,以加强京师外围防御;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步骑4万余人重点进攻颍川黄巾军;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士和地方官军进攻河北黄巾军;南阳一线仍由地方官军防守。官军进攻重点首先指向直逼京师洛阳的颍川黄巾军波才部。中平元年四月,波才率部击败朱儁,进围皇甫嵩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会大风,皇甫嵩乘夜顺风纵火,义军溃败。皇甫嵩又会合朱儁、曹操三军合击,义军数万人被杀(参见长社之战)。皇甫嵩、朱儁乘胜进击汝南、陈国黄巾军,败波才部于阳翟(今河南禹县),波才战死;又败彭脱部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屠杀义军7000余人,卜已亦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张曼成指挥南阳黄巾主力进攻中原战略要地宛城,遭南阳太守秦颉抵抗,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部在击灭颍川黄巾军后,转攻南阳黄巾军,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合兵1.8万余人围攻宛城。黄巾军奋死坚守,两月不下。朱儁见城坚难攻,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军不明虚实,出城追击,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宛城。终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于十一月向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转移,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南阳地区黄巾主力被击灭。颍川、南阳两地的黄巾军被镇压后,统治者又将作战重点指向河北。因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三月不下,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亦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其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猝应战,张梁等以下3万余人战死(参见广宗之战)。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10余万人被杀(参见下曲阳之战)。至此,黄河南北的几支黄巾军主力已先后被官军及地方豪强武装各个击破。但黄巾军余部仍然坚持斗争。中平五年二月,北方黄巾余部在郭太(一名郭大)领导下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重举义旗,号为“白波黄巾”,攻太原、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击败董卓大将牛辅的进剿;五月,马相、赵祗自号黄巾,起义于四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治今四川广汉北)、犍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郡县,控制了益州大部地区;同年十月,青徐黄巾军复起,攻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北)、入兖州(辖今山东西南部)战寿张(今山东东干西南),坚持数年之久。但由于各部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终被各地豪强各个击破,先后败亡。东汉政权经过黄巾起义,迅速趋于瓦解。
如想了解更多可参见: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historyevent/shl-dl/shl-dl-50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87%aa%e6%88%90
http://www.xici.net/b4064/d34800008.ht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