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时间:2010-6-3 专题:孙中山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孙中山曾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三民主义,要点如下:

民族主义

孙中山主张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孙中山主张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却没有民族的精神。并引据历史强调汉族曾经被异民族灭国两次,且被满族创建的清朝以文字狱,世界主义等消灭了民族精神与地位,所以修身、齐家、治国,中国人近几百年以来都做不到,对于本国便不能自治,外国人看见中国人不能治国,便要来共管,使革命后的中国成为比半殖民地更低一等的次殖民地民族,并且还有再次灭国亡种的危险。故孙中山主张以提倡恢复中国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复中国民族固有能力,然后结成家族,联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国,才能恢复中国民族精神与地位,济弱扶倾,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
民权主义
孙中山先生主张用人民来做皇帝,并引用汉朝末年三国演义中的阿斗与诸葛亮来形容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企图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家主权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活动制度之流弊。孙中山并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第六讲中,所提倡八德中强调“忠民”之美德,为民国强盛之基础。在此思想前提之下,孙中山主张人民必定要有直接行使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支配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管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五权宪法之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服务人民,人民则拥有政权支配政府。
民生主义
孙文给民生主义下的定义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但是民生主义并非就是社会主义,毕竟其内容有其更改,应是大同主义。演讲从实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增长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谈起,进而阐述西欧社会主义的各种思潮、流派。并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政策确定为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还要发展国家资本,振兴实业,第一是交通事业,第二是矿业,第三是工业。要用国家的力量振兴工业。接着,孙中山谈到吃饭问题,并强调这是民生主义的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不够饭吃最大的原因是农业不进步,其次是受外国经济的压迫。在目前来说,应该赶快用政府和法律的力量解放农民,否则民生问题就没法解决。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以养民为目标,中国的粮食才能很充足。关于穿衣问题,孙中山认为人类生活的程度可分为需要、安适和奢侈三级。目前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解决需要问题,使四万万人都丰衣足食。

在中国国民党之地位

虽然三民主义已经名列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实施运作中,且目前依然为中国国民党政治主张之一。

中国国民党将三民主义视为该党指导思想,并以该思想完成了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最终在台湾实现了中华民国的宪政和民主。该党故主席蒋中正亦曾著有“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一书,针对三民主义所阙漏之育乐问题,以其观点作一补充陈述。

中国国民党终坚持和贯彻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党章第一条规定:“中国国民党(以下简称本党)为民主的、公义的、创新的全民政党。本党基于三民主义的理念,建设中国为人本、安全、优质的社会,实现中华民国为自由、民主、均富和统一的国家。”第二条规定:“本党结合全国及海外信仰三民主义之同胞为党员,恪遵总理、总裁与蒋故主席经国先生之遗教,融合族群、团结全民,复兴中华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国土分裂,共同为中华民族之整体利益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之地位

(一九三九年八月四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提纲节录: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三民主义是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1],表示三民主义是中共使用来统战的一种工具,而共产主义才是中共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宣称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之后,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称之为新三民主义。该三民主义加入了“反帝”的新内容。中国国民党否认,且事实上,没有依据证明孙中山提出过“新三民主义”。

历史意义

国父是中华民国的创造者。他奋斗一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他手创的三民主义,目的就是要使中国的人民能够过自由、平等、幸福的日子。国父是最能顺应世界潮流的伟大政治家。所以,他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形,不断的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而这种充实和发展,都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可寻,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并决定于人民。

国父为了三民主义的民主政治,坚决的反对过陈廉伯的法西斯党和一切叛逆,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反对过一切军阀专横,也反对过段祺瑞做了执政后召开的善后会议,因为这个会议不是他所主张的国民代表会议的预备会议,代表是由段祺瑞指派的,而不是由各军队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民主的选举出来的。

国父为了实现三民主义的民主政治,英明果断的采取了很好的政策,从对内到对外,从国民党的改组和与人民特别是劳动大众的结合,以及与革命政党的联合,到确立对外政策,着重中、苏亲密邦交。国父为了他的这些主张曾经以他的伟大辩才折服那些怀疑的人,也以他的伟大的人格,感召那些认识不清的人,也以他的伟大的斗争精神,责斥了一部分反对的人。国父的主张终于是胜利了!事实也证明了国父是完全正确的。
国父是中国民主主义的旗帜,是中国认真走上民主政治的大道的明灯。

三民主义可以说是孙中山拿来造福中国人的。但同时也是一块制约国民党内独裁的一块招牌。国民党内派系众多。如果有违宪搞独裁的。必然会有另一方打着孙中山的牌子去讨伐。所以,没有人敢干涉集会,组党,游行,示威,出版自由的权力。

偶而有政治人物干涉之。就会成为众矢之地。国民党内正因为有诸多活口。才从来没有过大规模的清洗运动。看似是松散。但体制上对中国人可说是最有利的了。

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源自于“三民主义”,他为在中国实行宪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为捍卫《临时约法》发动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尽管中山先生最后没有看到宪政在中国的实现,但他的宪政思想和宪政实践对后来的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制定宪法时,都有不小的影响。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和实践是中国现代宪政的基础。

如今的国民党在台湾开启了民主宪政的新时代,向台湾人民实现了自己当年作出过的庄严承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廖仲恺等先贤先辈,林觉民、刘复基等黄花岗、武昌起义烈士,还有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雄,应该可以稍稍告慰于地下了。

民族主义-外争国权,民权主义-保障人权;民生主义-体恤民情!永远的先生,永远的主义!



我不是来回答问题的,我只是想来说一声,

国父,我永远支持你,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国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