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辩论赛 :刘邦项羽谁是英雄

时间:2010-6-5 专题:刘邦

刘邦的话

你要一直突出一个重点,就是最后成功的是刘邦。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历史的定则。

记住这点很重要。

然后,提问对方,要突出项羽的劣势与缺点与显示刘邦的优点。因为,项羽是军事上有优点,所以突出缺点就是,在政治上的失败,与不会用人。此时要与刘邦对比。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失尽人心。(注意,人心所向,才是胜利的关键,这点要突出杀俘虏,逐义帝。)

更为突出的表现是用人上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后,在刘邦的人品上与成功之前在做亭长时的劣迹,一定会被对方提到。此时,你要突出小节与大义,就是不断的给刘邦扣大帽子,淡化他的缺点,而更可以借此突出其优点。就是,如此之人有帝王之志。

还有一点,能屈能伸,避其锋芒而韬光养晦这才是成功之大道。

祝你成功


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项羽是个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爱情和事业都有过辉煌我觉得他是很成功的人
项羽
最佳答案两者都是英雄引淮阴侯列传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这则材料说明项王礼贤下士但嫉妒功臣,舍不得将利益分给别人,刘邦轻慢下士但赏罚分明,很得人心,另外刘邦会任用贤才并虚心听取意见,而项王只有一个范增却仍不会任用,结果刚愎自用,走向灭亡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才是英雄.
辩论赛什么的我不是很在行,但是我跟你们的看法一样刘邦的确比项羽强。总所周知,刘邦就是个地痞无赖,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自身利益背信弃义,不惜出卖朋友,为求生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辱。每一条都是作为一个小人必备的品质。但是沛公霸王一战,霸王自刎于乌江,却不是刘邦之过。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除了能说明项羽刚愎自用,白痴一个什么也说明不了。当初他如果带领残部到江东自己的地盘重整旗鼓,天下未定,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是为了他那所谓的尊严和气节,竟傻傻的吧江山拱手让人,刘邦正是深知项羽为人才气定神闲的把项羽围于乌江边稳坐钓鱼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承认项羽是个不世出的英雄,但作为历史上强大的枭雄,比之项羽却是高出一筹。

英雄之一他建立了大汉天下,统一了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英雄之二顺应民意,休养生息,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英雄之三知错能改,善于纳谏,胸径宽广德才兼备;关心百姓疾苦,广收对方人才......

英雄之四性格坚毅,能屈能伸。


这两个人都不是英雄,只是世事造英雄,那时的国情所决定的,如果当时他两没站出来一样还会有人站出来代替他们两个的,他们只能说是个代表,只是时代的产物,算不得英雄,能打的人多的是,聪明奸诈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所以他们都不是英雄

有人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我觉得刘邦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能屈能伸,百战胜败虽参半,但屡败屡战,虽无将才,但有帅才,前面那一位说的刘邦不如萧何、韩信,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拜韩信为大将,有人说刘邦杀韩信乃不义之举,可是皇帝注定是与杀人分不开的,可是纵观项羽,也喜欢杀人,可是他是在没有基础上杀人的,我还要提醒前面那一位难道杀人而不用人是猛将吗???刘邦用人而夺天下,项羽就是因为有如此的才华而自负,文不能诵经,武用来逼迫人民,战略略懂,而不是深入,刘邦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说自己文有萧何与张良,武有韩信、曹参、英布,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杀死了20万秦兵,后来竟杀死了范增,等于是自毁长城、自取灭亡,来到乌江时竟然傻到不会东山再起,李清照也为他叹息焉。


项羽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拔山盖世古今最强

当初起义之时项羽曾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吓得众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的七十余次大战每次都身先士卒杀兵斩将,于最后的乌江边上更是步战骑兵独杀数百人!不愧为中国史上最强猛将!

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而且处处是无赖本性,没有英雄气概可言。


项羽,至少每个女的都希望自己是虞姬,都希望有项羽这个男的为自己,他在女的心目中是英雄,虽然最后他的结局并不好,但他并不孤独
这就是一个志向的问题,刘邦是得天下而治天下,项羽是得天下而享天下。。。

刘邦屡败屡战,能屈能伸。。刘邦善用人,知得失。善用帝王之术御下。乃英雄。

项羽,太刚易折。不善用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做皇帝就不行。

项羽会刘邦不会的,刘邦的手下可以帮他补其,但项羽不善听取意见,不如刘邦。

最后刘邦是英雄,项羽是枭雄。不可因为项羽败了就什么都不是。中国人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还有一句不以成败论英雄。


大姐。。。。。

你是一辩。

是阐述我方观点,又不是质辩管提问干嘛。==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在鸿门宴上错失杀死刘邦的好机会;自尊心过高,被刘邦打败了一下就乌江自刎,其实当时他完全可以回江东重整旗鼓,振臂一呼,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他放弃了,称英雄者应该能屈能伸。而刘邦善于听谏,任用能人,如(萧何、张良、韩信),鸿门宴上屈尊于项羽,韬光养晦;尽管几次失败,却能把握心态重新再战,树立远大的目标。古人也曾讲过:“小不忍则乱大谋”。


项羽能倔起于秦末群雄之中,一以其勇悍。力能举鼎,有万夫不当之勇;二以其身份。六国先后亡于秦,作为楚国贵族后裔,秦楚之间仇最深,恨最大,故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以其环境。当时,百姓苦于秦的横征暴敛,能除秦暴政者,当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很快,秦始皇梦想的万世基业应声而倒,于是,项羽手握实力最大的军队,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此时虽想做皇帝,但限于实力,却不得不夹起尾巴去做他的汉王。又经过七年的征战、厮杀,时势不断地变化,胜利的天平最后倾向了刘邦。到项羽兵败垓下,听四面楚歌时,不免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牎时不利兮骓不逝牎骓不逝兮可奈何牎虞兮虞兮奈若何牎”的哀叹。想来他自己也是清楚自己的处境的,故乌江边才有赠马亭长之举,才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所以,若说项羽是个英雄,也只是个悲剧英雄,不过江东是历史的必然,即使过了乌江,结果也不会比自刎乌江好多少,英雄末路,徒增耻辱。从别姬到自吻,面对生命的终结,坦然走向死亡,一气呵成,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唯此方显出英雄的本色。难怪连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都要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代的皇帝一旦位登九五,黄袍加身,便有了种种祥瑞之说,似乎原来就不是人,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就是所谓的“龙种”。史书中刘邦又是斩白蛇,又是其母梦神人下降而孕。而元曲中一出《高祖还乡》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活脱脱的地痞流氓无赖的形象。正应了所谓“本乡本土无圣人”的俗话。好在刘邦本人对自己还有自知之明。初得天下后某日,大开筵宴,遍召群臣,酒行数巡,刘邦问众人:“今天君臣同聚宴会,我有一问,最好直言回答,不必忌讳。我为什么会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高起、王陵从待人、封赏、性格等方面将刘、项作了分析、比较,其中自然免不了将刘邦阿谀奉承一番。但刘邦却说:“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立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难怪要失天下了。”实际上只要把刘邦入关后约法三章的举动与项羽“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行为相比,就会明白,项羽从一开始就败了,历史早已决定了以后的一切。后来的鸿门宴也好,暗渡陈仓也好,鸿沟划界也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只是决定这个胜利的早晚,只是历史大河中的浪花而已,改变不了河流的方向。

刘、项两人一个是胜利英雄,一个失败英雄,胜利有胜利的理由,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这些历史早有定论。贾谊《过秦论》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已足以蔽之,也是对项羽该不该过乌江的最好回答。


胜者王侯败者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