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百家姓有姓朵的吗

时间:2010-6-7 专题:忽必烈
百家姓有姓朵的吗
有的,朵姓是回族人民的一个姓氏

回族中的朵姓,取自祖名首音。如明宣德年间(1426-
1435年)自西域入中国贡狮,后留居京师(北京)的朵思麻,其
后裔便取朵姓。清代居北京的回族占卜家朵世麟便是其后。
(《北京牛街志书——<冈志>》朵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
区。

朵姓朵[朵,读音作duǒ(ㄉㄨㄛ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西夏时期党项族唐兀部首领朵罗台,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朵罗台的祖父叫唐兀·小丑,以制作弓箭著称,成吉思汗赐其名为怯延兀兰,命他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并徙居和林,卒。”
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对于党项族制弓箭的好手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史籍《元史·朵罗台传》中记载:“太祖既定西夏,括诸色人匠,小丑(唐兀人朵罗台的祖父)以业弓进,赐名怯延兀兰,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徙居和林,卒。”
自公元1227年西夏国灭亡后,党项唐兀部族人随唐兀·小丑被徙居于漠北腹地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呼根汗山),后来皆融合于蒙古族。除了唐兀·小丑,他的孙子唐兀·朵罗台、唐兀·阔阔出等也从事弓箭制造业,并常把他们所造的弓献给蒙古汗,受到称赞,并封赐唐兀·朵罗台为辽阳行省蒙古部国王。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朵罗台国王起兵造反,自上都领兵一直攻至古北口,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急征大军,与朵罗台大战于古北口一带,朵罗台兵败被杀。
朵罗台的后裔族人中,有取其祖名字的首字汉字谐音为姓氏者,称朵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成吉思汗次子孛儿只斤·朵罗,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朵罗时为公王,其长子即著名的蒙哥,后来也即位为蒙古汗国王位。蒙哥的弟弟即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继蒙哥为蒙古汗位后,兵征四方,降诸国土,疆界丰广。
公元1260年农历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农历5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了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中统五年农历8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确定以大都(今北京)为首都。
忽必烈创建了大元帝国后,赐封其祖源中的一支为汉姓“朵”,称朵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人朵思麻,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据文献《北京牛街志书·冈志》中记载:回族中的朵氏取自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字谐音。
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鲁密国(今土耳其)使者朵思麻入中国向明宣宗朱瞻基进贡狮子,之后便留居在京师(今北京)。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又有鲁密国人(今土耳其)朵思麻以火器专家身份被聘入中国,他将火器制造技术传授给明政府中书舍人赵士祯(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使赵士祯后来也成为明朝的著名火器专家。
后来赵士祯在朵思麻的启发下,博采中外火铳之长,造成“掣电铳”、“迅雷铳”等四种火铳,并呈送朝廷,受到嘉奖。后来他又将连发五弹的“迅雷铳”改造成连发十八弹的“战酣连发”,并创制“鹰扬炮”。赵士祯制造火器,最注意发射速率和命中率,对子弹运动的基本要点有一定的研究。后来赵士祯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二十四种。朵思麻、赵士祯研制的火器,使大明王朝扬威一时。
这两位朵思麻的后裔多留居中国,皆取先祖名字首音的汉字谐音“朵”为姓氏,称朵氏。
清朝时期,北京的著名回族占卜家朵世麟,便是朵思麻的后裔。不过是哪一位朵思麻的后裔,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个渊源,7年前在西安寻访到西夏皇裔及西夏皇族家谱的我区西夏学泰斗李范文,日前又在昆明寻访到了西夏国相斡道冲后裔及斡氏家谱,西夏这段神秘历史的一些细节由此清晰起来。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李范文便听人提及云南昆明市有西夏国相斡道冲的后裔和家谱。今年10月,李范文教授赴昆明参加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会时,与斡道冲的第十九世后裔、原云南省保密局副局长、离休干部朵舜年取得联系。28日李范文来到朵家,查阅了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和咸丰乙卯年(1855年)撰修的两种翰氏族谱。据朵舜年介绍,斡道冲生于西夏“国史世家”,精通西夏和汉两种文字,曾将汉文《论语法》译为西夏文,著有《论语小议》20卷和《周易卜筮断》等书,被任命为“番汉教授,”朝庭文臣均尊其为师“。斡氏家谱记载斡道冲为相10年,为政清廉,弘扬中原文化,倡导儒学,去时”家无私蓄,仅有书籍数床而已“。仁宗仁孝令国人将其遗像画于郡县学宫,尊为楷模,世代与孔子从祀。后元朝赐斡氏家族为朵姓。斡道冲曾孙朵儿赤曾宦游于川、滇、噪鄂等地,晚年定居昆明。斡氏后裔据朵舜年所知有数千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的昆明、禄劝、武定、大理、丽江、昭通、东川、云溪、个旧及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民族成分在元朝之后多改为汉族、有的改为蒙古族。昨天李范文教授兴奋地对记者说,寻访到斡道冲后裔及翰氏家谱,对研究一代西夏名相斡道冲的生平政绩,研究西夏遗民如何与其他民族融合大有裨益,说明了中国历史虽战争不断,但民族的大融合、文化大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脉。朵英贤中国工程院院士,甘肃永靖县扶河村人.
第五个渊源:源于汉族
河南濮阳市范县有个叫朵庄的村子,1000多人,全部姓朵,汉族,村子位于黄河西岸,朵庄和隔河相望的两个赵姓村子(赵营村和赵海村)共续一本族谱,传说在明初,赵氏三兄弟被官兵追杀,赵一和赵二逃到河对岸分别聚族而居,形成两个赵姓村子,而赵三留在河西岸,改姓朵,繁衍为今天的朵庄,
传说只是传说,已无从考证,不过从时代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村子的人极有可能是明初遗留在中原的蒙古族遗民,取祖姓首音为姓,是为朵
这个村子尚无名人。如果勉强可以算的话,国务院中纪委监察六处处长朵延聚就是这个村子出来的
二.迁徙分布:
朵氏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三.郡望:
哈尔和林:蒙古国历史名城,是古突厥语“黑色砾石”之意,哈尔和林地处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今蒙古国小沙漠地区呼根汗山下。据史书所记,哈尔和林城是蒙古汗国鼎盛时期的产物。成吉思汗十五年(公元1220年)定都于此,其子窝阔台继续营建,城周约十二里,四门,曾是蒙古铁骑征服欧亚大陆的行政指挥中心。
四.名人
朵长青:(公元1939~今),别名文翰,斋号山泉书屋;甘肃永登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无锡书法函授艺专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毕业,而后经常与国际和省内外多家学术团体书画院校艺术交往与研讨,近七、八年期间专门研究和书画练习,从正楷入手,先颜、欧、柳,后又转入二王行书,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笔改避夷就险,反《兰亭序》那种虚和冲淡,注入己意掺之以凝重,迟缓以意趣。体现对世事独到的,心灵与感悟。
其国画作品,喜乐以人笔勾染,以墨为主,雄健刚直,凝老辣,创奇雄,在大刚中求正气,行笔中,六书法顿挫转折,神采焕然,布局独特,境界开阔的艺术特色。
现系中国鲁南书画社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淮海艺术函授学院客座教授、神州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中级书画帅、冰雪情书画展展事顾问、中国褚遂良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豫南书画院院士、《中国现代书画名家名作》编辑艺社特约书画家、台湾高雄星传礼品总汇gw机构编制会员、《世界美术书法家作品大画册》特约编委、中华现代书画家委员、中国江都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国三味书院院士及高级书画师、香港世界著名艺术家联合会国际委员、桂林云雅联谊会副会长及客座教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等。其书画作品曾先后参加过省内外、国际性书画大展。
作品、传略编入《国际现代书法集》、《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二十世纪国际书法精作博览》、《书画家经典》、《现代国际书画家精品润格》、《当代书法家谈章法》、《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中华人物大典》、《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典》、《当代书画艺术名家精英大典》等两部典集。
部分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馆和一些学术团体及部分省市博物馆收藏。部分作品曾获得有关书画展的优秀奖、书画全能奖、铜奖、艺术成就奖、国际银奖、精英奖等。并荣获“当代书画艺术名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等称号。
分别参加在北京、青岛、上海。香港、泰国举行的中国文化艺术高级研讨会。同时还编写了《百字百语篆字图》。
朵拉:(公元1954~今),福建惠安人。著名专业作家。
《翰墨苑》理事。受邀为《桂林文化艺术学院》及《跨世纪华人书画艺术作品大观》编委会顾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