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秦始皇怎么死的?

时间:2010-6-16 专题:秦始皇
秦始皇怎么死的?
秦始皇之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明确记载,说他第五次出巡时,行至平原津得病,勉强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遂崩。人们一般认为,秦始皇是由于纵欲过度,体弱多病,加上出巡期间旅途劳累,以致一病不起。秦始皇丧事的处理,也不同寻常。《史记》云,丞相李斯恐天下有变,秘不发丧,置棺木于辊凉车中,让亲信宦官守护。每到一处,按例进膳。百官奏事,也由宦者在车内应答。时值酷暑,又用车载上一石鲍鱼,来混淆尸体的臭味。直到进入咸阳,才正式发丧。这种种做法,无疑使秦始皇之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人以《史记·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记载为据,认为秦始皇死得蹊跷,是古史上的谜案。其理由是,秦始皇并不像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样体弱多病。查诸史籍,未发现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记载,他的身体一向健壮。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荆轲行刺时,他在惊慌中还能挣脱衣袖,绕着柱子逃跑,始终没让荆轲追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时,才五十岁,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沙丘;在沙丘平台养病时,还能口授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明他当时思维清晰如故,似非患有致命急病。总之,以秦始皇的体质与当时的情况看,还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宫四面荒凉,宫室空旷深邃,相传原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战国时,赵武灵王因庇护叛乱的长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于此,欲出不能,又不得食,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其地与外界隔绝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之中,发生不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种种迹象推测,宦官赵高弑君的可能性很大。首先,赵高与蒙恬、蒙毅兄弟有宿怨。据说,赵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后因秦始皇过问,方得赦免。当时,蒙恬威振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为武将任外事,一为文臣主内谋,不仅深得始皇信任,还为公子扶苏所倚重。一旦扶苏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将更加巩固。因此,赵高对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摆脱来自蒙氏兄弟的威胁,必须设法阻止扶苏即位。这样,赵高惟有投靠秦始皇最宠爱的第十八子胡亥,因为胡亥是除扶苏外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以胡亥来对抗扶苏,这是赵高蓄谋已久的。为了自身的利益,他时刻都在寻机除掉扶苏、蒙氏兄弟。其次,始皇在沙丘养病,给赵高提供了一个谋杀的机会。始皇病重,下诏给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显然是想要扶苏继位。赵高明白,此事有关自己的生死荣辱,须当机立断。当时始皇身边仅丞相李斯在侧,而李斯私心重,容易控制,其他侍从均是赵高安插的同党。还有,以赵高当时的处境看,也只能出此一招,别无选择。秦始皇口授诏书给扶苏时,赵高参与其事。诏书封好后,赵高却扣压未发,欲找机会说服胡亥和李斯,矫诏杀扶苏。但诏书不能扣压太久,万一始皇病情有起色,得知诏书未发,赵高就获死罪。万一始皇弥留不死,李斯又未被说服,反而向始皇告发,赵高也要被杀头。所以,只有在劝说李斯之前杀了始皇,才能万无一失。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也不会有人追问诏书的事了。可见,赵高在扣压诏书的一刻起,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秦始皇之死,疑云重重,正如《史记·李斯列传》载赵高对胡亥说的“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从情理上分析,赵高弑君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都存在,然而事情毕竟发生在二千多年之前,秦始皇究竟是得暴病而死,还是遭他人谋杀,仍难确定。

笨死的
天气太热,高度中暑吧,在当时很危险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长生不老的秘方且“恶言死”,但仍然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运作规律。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他将二十几个儿子一一进行掂量,觉得胡亥虽然最得他的疼爱,但知子莫若父,此子昏庸无能,不成器;长子扶苏虽屡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下始皇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岂料老奸巨猾的赵高假意允诺着,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原来,这赵高在秦国高层任事多年,早已谙熟了宫廷权力之争的残酷。他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道遗诏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地位。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赵高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
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将棺材置于韫辕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当时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早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听赵高一番贴心之语,蓄蕴已久的野心不禁蠢蠢欲动起来,但仍还有些犹豫,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赵高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胡亥正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了。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赵高看出:只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为此,他颇费了一番心计。赵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抓住李斯这个性格弱点发动进攻。
赵高径直找到李斯,有恃无恐地对他坦言:“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大惊,听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图。当下断然拒绝,义正辞严地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是何等奸滑之人,见正面游说无效,便一转话锋,问道:“丞相,依你之见,在才能、功绩、谋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苏的信任程度这几方面,你与蒙恬将军谁强呢?”这句话正触到李斯的痛处,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说:“不及也。”赵高装出十分关切的样子,进一步试探道:“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的厉害关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落人蒙恬之手,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希望丞相仔细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乱如麻,他太懂得失宠之臣是什么滋味了!而且,这也是他最害怕见到的。“万念私为首”,李斯当然也不例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妥协,仰天长叹一声,滴下泪来:“遭遇乱世,也只能以保身为重了!”赵高知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接到诏书后,如晴天霹雳,肝胆俱裂。他失声大哭着,转身回到帐中就要拔剑自杀。蒙恬与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对这份意外的诏书产生了怀疑,劝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没有立定太子,诸公子必定都虎视眈眈,暗含窥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监军守边,足见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来赐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诈?不如提出恳请,弄清楚再死不迟。”那使者早就受了赵高胡亥等人的指使,只在一旁不断地催促。扶苏一向仁孝,哪里还去想是真是假,悲伤地说:“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言罢挥剑自杀。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又安排李斯的亲信为护军,这才回去复命。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心中大石落地,就有释放蒙恬的念头。此时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归来,赵高本对他积怨已久,同时也担心日后蒙氏重新掌握大权,不如索性一网打尽。于是对胡亥进谗言:“先帝本来早就想选贤立太子,就是因为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实行。这种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杀之,永绝后患。”胡亥信以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
赵高见障碍已除,建议胡亥赶快回去继承皇位。由于气候炎热,始皇的尸体己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将臭味盖住,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咸阳,这才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从此以后,这对暴君奸臣便在一起制造出了一幕又一幕令人发指的惨剧。貌似强大的秦王朝,也由此分崩离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