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华雄到底是不是关羽斩的

时间:2010-6-25 专题:关羽

孙坚

三国演义的看法我就不说了。下面是陈寿三国志的看法。
但这件事却毫无史实为根据。

据史书记载: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②,并没有前来会合。刘备这时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怎么会随公孙瓒前来呢?原来刘备鞭打督邮,弃官亡命之后,不久就赶上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贯guàn)丘毅③到丹阳④募兵,刘备一小伙人和他同行,在下邳⑤遇到黄巾军,力战有功,刘备被任命为下密⑥丞,后来又做了高唐⑦尉,又升任高唐县令。为黄巾军所破,去投靠中郎将公孙瓒,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刘备任别部司马的时间,《三国志》没有记载,《资治通鉴》和元人郝经的《续后汉书》都编排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十月,是在关东州郡结盟将近两年以后。从当时的情势来看,这还是较为符合实际的。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讨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是不会在那里斩华雄的。


斩华雄之事,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孙坚原为长沙太守,封乌程侯。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⑧与袁术会师。当时屯兵于洛阳外围的诸军惧怕董卓,又想保存实力,都不敢进军,只是置酒高会,持观望态度。只有曹操、孙坚和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的军队交过战。孙坚在梁县⑨之东受到董卓的将领徐荣的攻击,与数十骑突围而出,后面追兵甚急。孙坚的头上系着毛织的红色发巾,怕被敌人认出,便把发巾摘下来交给亲信的裨将祖茂,祖茂系上发巾,敌骑以为是孙坚,便争着去追祖茂,孙坚得以从另外的方向逃脱了。祖茂跑到一块坟地,急忙下马,把红发巾系在一根柱子上,潜伏在草中。敌兵来到,包围了这个地方,走到近前方知是柱子,只好扫兴而去。


《演义》也写了这件事,但说追赶孙坚和祖茂的董卓的将领是华雄,而且华雄还斩了祖茂,显然与史实不符。按照史书所载,华雄的出场是在下一个战役——阳人战役,而且就在这个战役中被斩了。当时孙坚收集散卒,进屯梁县之西的阳人。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在史书中,华雄没有其他武功可以表述,《演义》说华雄追逐孙坚,得了红发巾,斩了祖茂,又用长竿挑着孙坚的红发巾,来寨前大骂叫阵,俞涉、潘凤二将出战,都被他斩了,这些都是虚构的。《演义》把华雄描写得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但这件事其实是与关羽毫不相干的。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却将战功移植到关羽头上,孙坚反而被写成是华雄手下的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华雄(?-190),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东汉末年武将,于董卓手下为骁骑校尉之职,马步军五万。

《三国志》中记载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一度败北,但后来收拾败军,袁绍派关羽进行反击,将华雄斩首

历史上华雄

他是孙坚打败的,与关羽无关,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尉华雄等。



三国演义中有写到,关羽温酒斩华雄,历史背景是在董卓权倾朝野之时,群雄奋起,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同时也是因为关于在危急时刻挑了华雄,袁绍才为刘备设了第十九路诸侯一席。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一翻,赫然写着:“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英武而安排了温酒斩华雄这一幕。
在真实历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杀。
话说孙坚领军决战华雄时,因为袁术嫉妒(同演义中一样),故意不发粮草而导致孙坚初战失败,而后孙坚破釜沉舟,终于把华雄击败,并斩杀华雄。之后孙坚在被董卓焚毁的洛阳废墟上励精图治,重振洛阳,乃是对汉朝鞠躬尽瘁的有功之臣,把斩华雄的功劳给关羽实在是对孙坚的不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