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汴梁?

时间:2010-6-30 专题:赵匡胤
按理说,赵匡胤是一代名将,应该没有道理不明白汴梁易攻难守的道理。而后的皇帝也一直没有迁都,宋朝不像明朝,没有长城壁垒,为什么赵匡胤还是敢定都汴梁,而且后代皇帝也一直没有迁都?
一、汴梁古代“天下九州”的意义上看,是天下有名的天下之冲,四通八达之地。
二、开封地势平坦,气温温和,河湖密布,水道纵横,以北控燕赵,南通江淮、舟车辐轴。
三、晚唐以来,全国经济中心逐渐由黄河下游移往江南,东北契丹族的兴起使中原政权的主要边患与威胁不再来自西北。依靠江南物资支撑而又漕运不济的关中屡遭战火摧残,日趋败落,已丧失定都的条件。因此,从唐朝后期到北宋立国时,首都由长安先迁到洛阳,又迁到开封,这是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趋近的结果。

虽然开封定都有以上便利条件,但作为都城最大的缺点也是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四野平畴万里,无险可守,极易遭受攻击。北宋之建朝开始,就一直遭受北方辽国、金国的骚扰和威胁,以至于不得不每年给异邦上贡以苟安,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外最弱的一个朝代也充分说明了开封定都的战略性缺点。

赵匡胤作为一代枭雄,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个明显的弱点,他也曾想迁都于洛阳或者长安,然而从现实考虑,北宋的都城最后还是牢牢定于开封,这也直接导致了北宋被外族所灭,但赵匡胤毫无选择:

赵匡胤需要的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从司法到财政军事,一切权利收归皇帝。

这就要求全国一半的精锐之师驻扎京师,才能牢牢控制军权,这么多军队,如果没有事情做,是很危险的。如果以洛阳或者长安作为京师,依据天险,几万军队足以守护,剩下的军队驻足外地,有反叛之虞;不派守外地,长期无军事行动,军队会成为乌合之众。而无险可守的开封正需要这样一支军队。

开封为宋之国都是政治与地理结合的必然,也是赵匡胤居于自己做皇帝历程思考后的必然和无奈选择,赵匡胤在定都开封的同时,也注定了以后被异族灭亡的命运。



北宋开国之初,定都汴梁却并非草率之策、错误之举。
汴梁位居中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隋朝开通大运河,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重地。到了唐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频,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作为南粮北运必经之地,汴梁迅速崛起。赵匡胤建立大宋之际,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而此时的长安和洛阳,由于连年战乱,受到极大破坏,经济凋弊不堪。对于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在京城驻守着庞大军队的赵宋王朝来说,要解决官府和军队的给养问题,汴梁无疑是建都的首选城市。
汴梁无山川之险,不利于守,却未必不利于攻。以四战之地取攻防要枢,纵横捭阖,无论南下还是北上,进退自由的汴梁城都显得利兵利战。开国之初,赵匡胤为实现统一南征北战,战略上是攻势而非守势,在别人的土地上摆开战场,对自家后院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定都汴梁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汴梁本是唐代的汴州,五代时期先后为梁、晋、汉、周四个政权的首都。经历代帝王悉心经营,城市规模宏大。周世宗柴荣修筑外城,使汴梁拥有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守备完善。城内建筑规整有序,道路宽阔,商业繁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颇具帝都风范。大宋王朝依后周旧制定都于此,应在情理之中。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然后又以“禅让”形式取代后周,兵不血刃,实现了改朝换代。由于追随赵匡胤起家的文臣武将大多为后周旧臣,他们在汴梁安居多年,置下了产业,早已过惯了汴梁的安逸生活。定都汴梁符合多数大臣的心愿,甚至可以说是顺应民心。也正因如此,当赵匡胤接出西迁洛阳时,那些安土重迁的大臣才纷纷反对,以至于使宋太祖在赵光义“在德不在险”的劝说下,不得不对这种强大的习惯势力做出妥协。
这种妥协,对于开封来说,是福音,是机遇,因为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鼎盛。可是对于赵宋王朝来说,却是隐患,是灾难,因为它为这个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病根。
别人要是打到你的国都来了,你就是铁铸的又能守得住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