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说一说贾思勰的生平事迹

时间:2010-7-1 专题:贾思勰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公元六世纪)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山东益都人,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过农牧业,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约七万字,注释四万多字,共十一万多字;此外,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记载的农谚有三十多条。全书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农学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齐民要术》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贾思勰对关于精耕细作、深耕细耙、中耕除草等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说明了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意义。又如,贾思勰总结了前人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豆类作物在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上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绿肥作物纳入轮作周期,《耕田第一》书中分析说明了轮作的好处,对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作出科学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在播种时间上,贾思勰引用农谚:"以时及泽,为上策之,"说明要以季节、气候和墒情作为根据。在《种谷第三》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必须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
其次,《齐民要术》非常重视选育良种对于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书中仅谷种就搜集了八十多个品种,并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较科学的分类。还叙述了播种前怎样进行选种、晒种、浸种和用药物或者肥料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还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
贾思勰还初步提示了生物和环境的相互联系,描述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贾思勰介绍了许多改变旧的遗传性、创造新品种的经验,涉及到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其中不少经验和论点对于指导今天农业生产仍有现实意义。进化论的创立者,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达尔文所引述的内容看,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用了不少篇幅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虫害的措施,还记述了当时果农熏烟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音云,yún,意思是没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就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看天气判断降霜的经验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应用。
另外,《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六世纪以前家畜家禽的饲养经验并搜集记载了兽医处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历时一千四百多年,现在仍然沿用。齐民要术》中还有我国独特的制曲、酿酒、制酱、作醋、煮饧(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艺的翔实记录,其中许多是现存最早的资料。
总之,《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贾思勰(约54o年左右),因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这位杰出的农学家就是北魏时期的山东人。
关于贾思勰的生平事迹,史籍缺载,只能从他留给后人的《齐民要术》一书中略知一二。他曾担任过北魏高阳(今山东桓台东)太守。因其生活的年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的时期,故而他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因此,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考察归来后,与普通老百姓一样,居家亲自参加农业和畜牧业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农业实地考察期间,贾思勰虚心向当地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和学习,并积极收集许多民间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谣谚,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如当时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立秋后种小豆,即使叶子小得像刚长出来的荷叶,只有铜钱大,照样可以收到豆子。”他通过实地考察后指出,这只是针对适宜晚种的特殊年头说的,不能当成普遍的种植规律。在亲自参加农牧业生产期间,他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有一年,他养了200只羊,可是因为没能贮藏足够的饲料,不到一年的时光,羊群就死了一大半,剩下的羊也大都瘦弱不堪,且羊毛短没有光泽,身体上也长满疥疮。起初,贾思勰并没有找到羊群死亡的真正原因。只简单认为家里不适宜养羊,同时还怀疑可能是瘟疫所致。后来,在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后,终于弄清了羊群的真正死因。加上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大量实践后,他最终总结出一整套养羊、剪毛、治疗羊病,以及加工羊乳、制取酥酪的方法。为丰富自己的农学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农业典籍,但他并不迷信书本,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印证书本上的知识,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西汉农学专家汜胜之在其《汜胜之书》中曾记载种植黍子的密度为“欲疏干禾”。贾思勰通过亲自种植,对比了稀植依靠分孽和密植依靠主茎的利弊得失,否定了汜胜之的稀植主张,指出种植黍子,密植比稀植要好。
贾思勰经过十余年的(约533—544年)的时间,“采捃经传,爱之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部书分正文十卷,九十二篇,共十一万字。此外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这部书内容广泛,涉及农、林、牧、副、渔业各个方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书,也是世界农业科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典籍。它对我国隋、唐以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元代司农司编的《农桑辑要》、王帧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等综合性农书的成书显然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同时,《齐民要术》在世界上也是一部产生最早、影响深远的农学著作,它曾对日本一些农业科学家产生很大影响。进化论的创立者,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得到启发的。从其所引述的内容看,这部书很可能就是《齐民要术》。
当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不免收录了一些怪诞迷信的无稽之谈,如“在东边栽九颗桃树,可以多子多孙”,“吃枣核仁二十七斤,可以避疾病”等。但暇不掩瑜,他在世界农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永远不可动摇。
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