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张衡地动仪···

时间:2010-7-5 专题:张衡地动仪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1951年),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2005年)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蛤蟆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见上图)。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在古代很多的地震前常有蟾蜍大量的出现,现在也是,以至古时候古人常常用蟾蜍大量出现来作为地震前的征兆,所以选用了蟾蜍


1.原理: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p波的速度比s波快,因此最先到达地面,形成地震波中的初波。据初波的震动方向就可以知道震源方向。

一点说明: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只是比驿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罢了,这个可以从《后汉书》的一些记录里看出。

2.人类至今都无法提前预测地震,何况古时候。地震是可以记录的。

3.见第一点原理解释,只要感应到初波,产生震动,球就会掉进蟾蜍的嘴里。

也做一点说明:如果候风地动仪能敏感到对“第一哨”初波就做出响应,那么足以有许多别的和地震无关的震动,比如在它附近跺脚,能引起它的反应,从而让人误把许多不是地震的震动也当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让候风地动仪保持一定的“迟钝”性,它又有可能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种波陆续传来时才被“惊醒”,可是这些迟来的波的震动方向已经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可见候风地动仪就算是作为地震记录仪也是不太准确的地震记录仪。

4.因为蟾蜍本身就是对地震很敏感的动物,可以参见很多史料和现在新闻报道的一些事实——张衡还是用心良苦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