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多尔衮为什么不当皇上?

时间:2010-7-6 专题:多尔衮
因为孝庄吧
入关统治全中国是他们满洲(当时叫女真)人的的共同目标,而当时的明朝已经马上就不行了(因为两股农民起义军),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不使八旗内部分裂多尔衮才与豪格暂时不再争夺皇位而另立一位对双方都不构成威胁的福临,当然这与孝庄的努力肯定是分不开的。而后来的多尔衮虽未称帝但实际已经与太上皇差不多了,这便遭到顺治的嫉恨,多死后顺治才敢说他的不是,直到后来乾隆为其平反肯定了多尔衮的业绩恢复了其王爵位
历史上的多尔衮
多看看史书就会知道,历史上的多尔衮实在是一个文治超过皇太级,武功超过努尔哈赤的人杰(这是史学家们说的),且看了他的画像发现他确实无愧于满州头号美男“之称,比清朝的哪个皇帝都有那种帝王之相,端庄有气质,只是天生”身材细瘦,多病多灾,三十八岁就死了。这也是颇耐人寻味之处,留下多少谜团给后人猜想罢
史料上有载,多尔衮通4种语言(满、蒙、汉、朝鲜),所以能在与济尔哈朗共担摄政王后,逐渐把权力揽到自己手中(因其他满州贵族能有几人懂汉文,看得懂汉文奏章?还说他“与朝鲜国王及世子同游狩猎,只带侍卫,相谈甚欢”,皇太级评价他“于诸昆季中最勤学”,还封之为“墨尔根代青”,满语意为“聪明、睿智的亲王”。且说他”言语温文尔雅,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让别人先讲完自己再作总结定夺,他最大的功绩便是以三十出头年纪统领不到5万八旗兵打赢了号称有260万之众的明军、农民军,并力排众议坚持迁都北京,逐渐统一全国。
但他吃了最大的亏就是毕竟不是皇帝,吃了名实不符的亏,又无子孙(只有一个女儿-----东莪格格),而清朝后来的几代皇帝却全是顺治的一脉子孙,谁也不会为给他翻案而否定祖宗旨意,只能是任凭政敌诋毁了,后人只有乾隆给他平了反,肯定了睿王定鼎北京,一统江山的功绩,并说他是不会有谋反之心的,因如想反以他的权力之大是易如反掌,应早反了,所以复还其”睿亲王“称号,追谥为“忠”。
在看过的小说及历料中都说多尔衮英明睿智,从我所知来看,其人确是有帝王之才,至于为什么没做成皇帝,不是不想当,而是实在是有多种原因的。从这儿也可看出他毕竟是个眼光长远,胸襟宽广的人,当时两黄旗坚持立皇子(两黄旗是皇太级亲领,唯恐有一天被白旗夺去八旗最尊地位),由于不愿看到为了皇位争执而引发八旗分裂,他选择了退让,又抓住两黄旗的“立皇子”这一中心,立了福临为帝。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又抓住时机,领兵入关,定鼎北京,这时的确是称帝的最佳时机,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原因大概也很多,多是个头脑较静的人,不象电视里那么血气方刚,一是满人很重誓,他又发过誓要做周公,不愿违誓;再就是他的身体状况自入关后每况愈下,时常头痛,据他自己说是松锦之战时耗神太多,后来又添了咯血症,又要收拾前明的烂摊子,又要治国平天下,够他忙得心力交瘁的了,怕是没什么心思真的做皇帝,当然,不排除他与孝庄之间真的有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赞成太后下嫁并非捏造),如果是这样,他就更不可能称帝了。他虽不是皇帝,却担负着比皇帝更重的责任。日本一本军事著作里对他相当推崇,但也说他命运不济,终归是个为他人作嫁衣的人。

他当皇上谁服阿
因为他比较自负。他觉得他已经权倾朝野,连皇上都得叫他皇父摄政王,最大的对手豪格也被他灭了,皇帝还小可以唯他摆布,如果他当皇帝反而担心被天下人说篡位。所以他没当皇帝
多尔衮可以说早就能当皇帝,但他是一个要开创万世基业的为人,他不得不顾全大局,满足满清整体的贵族的利益,那就避免八旗内讧,立福临为帝,进军中原,逐鹿天下,若他当了皇帝,他的14大利政将会继续实行,至于他的六大弊政是满洲人的秉性或是小人之言,当然大清不会出现康乾盛世,可能会出现成宗之治也说不定,多尔衮在被顺治这个昏君鞭尸之前曾谥号成宗义皇帝。其实之前他仍需豪格,鳌拜这样的八旗战将,所以他没有因一己私怨而放弃大清对中国的统一,所以后来才收拾了他们,到了晚年,因身体不适,自己的弟弟多铎又先自己一步去了,哥哥阿济格打仗是把好手,至于治理天下就有点欠缺,所以为了大清的稳定,他也就让福临继续称帝了,但福临居然恩将仇报,鞭尸,真不是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