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何庄子中里面用了很多孔子故事_

时间:2010-7-20 专题:庄子
请问一下有人可以告诉我
庄子内篇中为何会用到很多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是事迹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还是说庄子其实也有某种程度上认同孔子

我读中国儒道法三家的经典后,有一个观点,这三家的首脑们的心灵实际上是相通的,观点之所以不同,其实是因为他们精神产品定位于不同消费群体,并且实践的方式有所不同:道家语于上人(对隐士高人以道导之),儒家语于中人(对帝王将相以仁德化之),法家语于下人(对老百姓以法禁之)。而从根本上,他们都在企图悟透“道”——宇宙造化中最根本的规律,目的都是建立一个大同社会。相比之下,老子在理论上走的最远,悟得最深,但非高人所能实践;法家最具有实践性,但过于表象片面,其严刑峻法难免使天怒人怨;而儒家相比中庸,乃成为国教。孔丘问老子后,心悦诚服,称:“老子犹龙也!”,而韩非也诚心拜读了《老子》,而写下《解老》和《喻老》。而庄子乃是集道家大成者,善用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表达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由于三家对实践的方法的理解差别很大,因此导致互相的攻伐:道家隐士们讥笑孔丘:知其不可而为之;儒家否定法家,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法家挖苦儒家:“儒以文乱法”。
有对比才有鉴别,以对立学派的错误性来弘扬本派正确性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所以《庄子》里杜撰出大量的有关孔子及其他儒家人士的故事(其中多是失败的形象),以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出,只有道家思想才是治世之良药这一个中心。
另外,道家人虽不赞同儒家人的的实践方式,但对他们的人格,还是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知其不可而为之”,其中不也包含着悲壮的成分么?

不管是否认同孔子的思想,对孔子这个人,战国时代的人都很尊敬
当然如果你看过庄子,而不是为问问题而问问题的话,应该可以看到庄子很多地方在揶揄孔子的思想。其中孔子故事的可信性也值得商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